村支部带队谋出路,三百多亩荒地变桃园—— “孙大圣”返乡种油桃
□通讯员时晔然报道崔梁坡村民崔延金正在给桃树剪枝。□本报记者于向阳
本报通讯员张鸿儒时晔然
6月13日,莱芜市泰钢不锈钢生态产业园张家洼街道崔梁坡村一处果园的油桃已经微红,园主崔延金在地头忙着剪枝:“再过二十几天就能成熟,摆上超市货架了。”
崔延金今年68岁,他在建筑队打了30年零工,工资一天最多150元,虽说辛苦却之前没想过回家种地。早些年村里统一种了100多亩丹参和金银花,反倒赔了不少,请来的农技专家都说:“你们这儿的砂质土,地薄、漏水、漏肥,种什么都很难成气候。”打那之后,崔延金叮嘱儿子:“干啥也别回家种地。”
2013年末,时任村支书的崔效胜等村“两委”班子成员带队到潍坊市临朐县取经,打算利用砂质土发展油桃种植业,有8名党员带头响应。那时他们承包了120亩荒地,建起36个油桃种植大棚,成立合作社,还聘请了临朐县农技专家每周定期指导。
“不瞒你说,那时候大家都等着看笑话。”崔延金坦言。可出乎村民意料,经过几年生长,桃树进入盛果期后亩产1.5万斤,产品直供市里三家大型超市,户均增收10多万元。看到别人在家里坐着收钱,外出打工的村民看着心里痒痒。打那之后,崔效胜有了“孙大圣”的称号。“咱村搞种植竟能挣到钱,这‘大圣\’有两下子。”村民议论。
随着城市化发展,10年前崔梁坡村已由村庄逐渐向城市演变,村民多在外打工,脱离农事。去年2月,村民大会商议开发剩余荒地。崔延金的儿子一直在外跑运输,手头有积蓄,想回乡承包桃园做农民,但二老犹豫不决。
“咱村包地的都是新型农民,有闯劲,村里党员示范带头的都成功了。再说,树苗、肥料,人家合作社统一提供,又给指导,不怕走弯路。”儿子一席话,让二老心里有了底。
随后,崔延金抓住机会报上名,但心里忐忑不安。原来,当天有57人报名,名额却有限。通过“抓阄”,200多亩荒地被41个新“大圣”抢光,幸运的是,崔延金分到了5亩地。
起先,崔延金的儿子执意盖大棚,被大家劝下:盖大棚投资大,回报期长,不如改成露天,成本低,收获期只晚一个月。
两个月后,桃苗从临朐运来,接下来一个月,整地、开沟、栽种,崔延金一天从家到地来回跑个七八趟。不料,苗子不但没见长,有的还泛了黄,他一急之下拔了几棵,带着苗子跑到合作社质问。“大圣”们一看,告诉他是土壤肥力不足,需要改良土质,崔延金一一照办,运来十多车壤土,以秸秆铺底,拌入畜禽粪和复合肥。果然,桃苗一天一个样,到来年立春时节粗如手腕。
近年来,泰钢不锈钢生态产业园建强党员队伍,要求党员发挥头雁作用,增强干事创业能力。“要不是村里党员带着干,俺早把苗子薅了,更不让儿子回家种地。”崔延金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秦国玲6月25日,潍坊市迎来2018年最强一次降雨。6月26日上午6时36分,潍坊市气象台发布信息,正式解...
临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