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村串巷问振兴

大众日报 2018-04-09 06:16 大字

五井镇建起了江北最大的柿子晾晒基地隐士产业园。图为村民在晾晒柿饼。□本报记者谭佃贵

又是清明追思时,祭祖步履又匆匆,记者回到了家乡临朐县五井镇花园河村。

30年前,记者是五井镇党委报道组的通讯报道员,天天走村串巷采写新闻。五井的那山,那水,那人,依然记忆犹新。

如今,记者走村串巷听故事,走的是当今乡村发展的新路,以及那即将逝去的历史脚印,串的是曾经的记忆和挥之不去的乡愁,感受到的更是对乡村振兴的美好憧憬。

当年柿树换“媳妇”如今柿子换“外汇”

记者沿隐士河,过英雄洞,穿龙松池,便见一座座房屋顺河依山而建,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这座美丽山村便是有着两千年历史的隐士村。特别是那数不清的百年柿树,更是隐士村的一大景观,也是村民的“摇钱树”。

从隐士村走进省城济南的退休干部尹宗元,向朋友们介绍故乡时格外自豪:俺隐士村的柿子树上结“大姑娘”“新媳妇”,如今柿子能换“外汇”。

的确,当年生活困难时期,乡下人生活贫苦,不少老人直接把自己的女儿嫁到隐士村。现在,村里有40多位70岁以上的老太太,是当年村民用柿子、软枣,从东营、滨州等地“换”来的。柿树成了隐士人祖祖辈辈的“铁杆”庄稼。

隐士村柿树资源丰富。但前些年,由于交通不便,柿子产业未成规模,摘柿子卖甚至不够工夫钱。柿子烂在枝头没人摘,群众生活依然贫穷。隐士村是五井镇5个省定贫困村之一。直到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到3万元,村民守着“摇钱树”却没钱花。

隐士村的出路在修路,希望在柿树。近年来,村里发动村民集资,争取在外工作人员的支持,兴修了柏油路。他们还请林果技术专家进村,对老柿树进行科学管理,并新植柿树4000多亩,把隐士村打造成了远近闻名的“柿子磂”。去年,村里还开展了“两拆一建”美丽乡村整治提升工程,建成了江北最大的柿子晾晒基地——隐士产业园。村民秋季晒制柿饼,其他季节开展农家乐经营,一房多用,收益倍增。

为把柿子产业做大做强,村里成立了“隐士人家”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对全村柿子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品牌销售。村里还发展电商60余家,在网上每年销售柿饼40万斤。隐士柿饼卖到了全国各地,还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前5元一斤卖不出去的柿饼,现在25元一斤仍供不应求。去年,全村柿子产量达600万斤,柿饼200万斤,收入近3000万元。仅柿子产业,全村人均增收1万多元。

“杀猪的”拉起大提琴“剃头匠”组织大汇演

清明节下午,记者来到了昔日同窗好友东大河村杨伟奎家。他和老伴魏开梅刚从地里干活回来。抖掉身上的泥土,魏开梅便轻装打扮,忙不迭地赶往五井剧团排练节目,准备参加“幸福五井”大汇演。

魏开梅过去就喜欢吹拉弹唱,常常在田间地头唱两嗓。2017年,五井镇组织开展了“幸福五井”农民文化艺术节才艺表演活动。魏开梅积极报名参加。她的一曲《红梅赞》,获得了第3名的好成绩。随后,受山东电视台邀请,她参加了《让梦飞翔》节目,登上了省城舞台。

今年58岁的胡德明,杀猪卖肉20多年。如今,他放下杀猪刀,拜师求艺,拉起了大提琴。2015年,他加入了当地的百花吕剧团,除在当地表演外,还到邹平、昌乐等地演出。他演奏的大提琴曲深得观众喜爱。

在五井大集天井路口处,有一家“王云理发店”,店主是50岁的王云,被大家称为“剃头匠”。她的老伴王明亮喜欢吹拉弹唱,受老伴感染,王云给顾客理发时,也边理边唱。后来,王云干脆购置了幕布、音响等舞台设备,在店外的空场处搭起了戏台子,成立了“莲花山演艺团”,组织周围30多名文艺爱好者登台演唱。每到节假日或赶大集时,周边村里上百名村民,来这里听歌看戏,好不热闹。她还经常组织队员开展文化惠民活动,进村义务表演。今年春节过后,仅一个月时间,她就组织了4场演出。

像魏开梅、胡德明、王云等这样的剧团人员,五井镇共有500多名,组成了22支演出队伍,每年演出近200场次,观众达2万余人次。

“乡村振兴,文化为魂,文化先行。2017年,镇上组织开展了‘幸福五井\’农民文化艺术节,通过表演、摄影、书画等五大活动模块,举办海选、晋级赛34场,参与群众近2万人次,成立了五井镇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开展了‘一村一场戏\’活动,让盛世文化唱响乡村,振兴乡村。”五井镇党委书记吕学志说。

猪栏里贴上马赛克房屋里安上洗澡盆

采访过程中,记者不禁回忆起当年在五井镇干通讯报道员的情景。那时,下村采访最愁的就是崎岖不平的乡村野路。全镇30多个村庄,有过半的山村要推着自行车走,没有一个村有条像样的水泥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雨后,泥土粘得自行车轮转不动,推不动就扛着走,真是“泥腿子”通讯员。

今天,记者还是在当年的乡村采访,一切却改变了模样。村庄,像是大都市里的小城镇;村民,更像是小城镇里的城市居民。吃的、穿的、用的、行的,城市和乡村的距离越来越近,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姐妹。

走进全国文明村花园河村,20多米宽的柏油村路旁,装上了路灯,栽植着整齐的绿化带。村里大街小巷全部硬化,房屋统一粉刷的墙面。村内主干道打造成了以四德榜、文化墙为载体的道德文化一条街。

“现在小孙女回家,终于不嫌猪栏进不去了。自从旱厕改造后,猪栏改成了新厕所,厕所里贴上了马赛克,安上了冲水马桶,既方便又卫生。大北屋里安了洗浴盆,一点都不比城里条件差。”东大河村村民张传义谈起政府旱厕改造,不禁竖起大拇指。

旱厕改造前,很多村民觉得,祖祖辈辈在粪坑如厕习惯了,不用改,也改不了。怎样把好事做好?镇村干部分片包村,深入村民家中做工作。杨城村干部刘继玉把厕所规划图挂在了大门口,“挂图作战”带头进行了厕所改造,领着村民到自家参观厕所。村民亲眼目睹了厕所改造后的美观和便利,纷纷进行了改造。杨城村成了五井镇成功改厕的典型。五井镇党委秘书李健对记者说:“厕改那阵子,村民都称镇干部‘厕所干部\’。”

旱厕改造,让村民告别了“晴天臭烘烘,雨天粪水流,蚊蝇满天飞”的历史。村里呈现出了大街干净、旮旯卫生的局面。这项改造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是乡村建设由“外在美”向“内在美”转变的完美诠释。

新闻推荐

这棵桃树很神奇一棵树上结出两种桃子专家初步认定是变异,有待观察

长有毛桃和油桃的枝子□记者刘然摄晨刊讯(记者刘然)“你看,这棵毛桃树的这根枝子上同时长出了毛桃和油桃,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见。”21日,记者来到崔梁坡采摘园,在负责人崔效胜的带领下来到一个大棚内...

临朐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临朐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