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份典型山区发展的“嵩山方案”

潍坊日报 2017-08-16 09:45 大字

□本报记者薛静

事情的变化就是如此之快。2014年1月,临朐县嵩山生态旅游区刚刚成立时,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貌陈旧,发展滞后。然而仅仅过了三年,这里大道通衢,长街纵横,绿树掩映,区富民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年来,嵩山生态旅游区以建设“旅游名区、生态小镇”为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全域旅游战略,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坚持走保护培育生态、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发展之路。“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至今,旅游区广大党员干部“勇于作为、敢于担当”,埋头苦干,全力攻坚克难,打赢了景区建设、产业融合、惠民服务“三大战役”,把昔日的“荒山穷山”变成了如今的“金山银山”,实现了山区的脱胎换骨。

以景区建设增“颜值”提“气质”,打赢美丽嵩山“保卫战”

嵩山生态旅游区成立之初,生态优势明显,为发展旅游业奠定了自然基础。如何抓住这一优势,既守住青山绿水,又能变成强镇富民的金山银山?为此,旅游区上下树立超前发展理念,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大气魄和“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大手笔,打造了“美丽嵩山”。

——强化大项目支撑,激活景区基础建设的“强力引擎”。今年以来,旅游区强化“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包到底”的项目包靠机制,强力推进项目落地。总投资76亿元、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潍坊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已进行地质勘探,投资1.2亿元的揽月岛旅游度假区、1亿元的龙潭湖露营公园、1亿元的嵩阳书院、2500万元的鲁中果品冷储交易市场、1亿元的补天石药谷度假项目、5000万元的周家山顶高端民宿等6个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此外,旅游区还投资2.2亿元,先后实施了破损山体治理、乡村连片治理、万亩蜜桃基地高效节水灌溉等14个生态治理项目,修建环山、环湖道路90多公里,改善了群众生活条件,为旅游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强化镇区旧村改造,实现了景区建设的“腾笼换鸟”。旅游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推进镇区旧村改造向集约化、规模化、高档化发展。总投资8000万元的镇区暖水河村棚户区改造全部完成交房,实现平稳回迁;投资3000万元建成商业街、镇区文化广场和集贸市场,方便了群众生活;投资2亿元的旅游度假公寓、投资1000万元的暖水河商业街、投资1829万元的嵩山小学等项目正加快建设;投资1100万元的镇区“两纵三横”5条道路正加紧施工,镇区的改造提升,彻底改变了嵩山以前破陋落后的面貌。

——强化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景区发展的“一体化”进程。旅游区将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建设、乡村旅游开发相结合,从村庄规划、产业布局、环卫一体化、村庄“五化”、禁牧禁养和乡风文明等方面进行综合施治。目前,全区31个原建制村完成了大街小巷硬化,硬化道路17.9万平方米,改厕3000户,美化4万多平方米,绿化5.2万平方米,新建文化广场15处、2.8万平方米,建成县级美丽乡村7个、生态文明村3个。

如今的嵩山,焕然一新,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旅游特色小镇初步建成,旧貌换了新颜。

以产业融合谋“富路”助“增收”,打赢富裕嵩山“攻坚战”

围绕推动全域旅游,嵩山生态旅游区坚持全景化打造、全地域覆盖、全领域互动、全资源整合、全社会参与,高效整合“山水林岭村”等旅游资源,搞好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上半年,全区仅旅游一项收入达到5000万元。

——“旅游+新业态”,引爆全域旅游新热潮。旅游区以文化体验为核心,以露营旅游为载体,宣传推广房车旅游新业态,让游客感受嵩山的历史文化和自然山水。旅游区开全省之先河,打造了全省首家无门票景区,聚集了大量人气,仅今年上半年游客突破20万人次。围绕打造“露营之乡·户外天堂”品牌,打造了淹子岭高山房车露营基地、龙潭湖露营公园,大力发展引领户外露营新业态,一个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露营小镇”正成为游客向往的胜地。

——“旅游+副产品”,吃住行游购娱“一网打尽”。旅游区将淹子岭、北黄谷、水杉林等主要旅游景点“串珠成线”,建成环湖路、双龙路等全长200多公里的旅游环线、支线;投资6000多万元,建成停车场、商业街、旅游一条街;组建“嵩山人家”农家乐合作社,深入实施“嵩山人家”农家乐提升工程,全区农家乐已发展到39家,从业人员1500余人。淹子岭黑小米、崔木佛手瓜、沟河蜜桃等一大批带有嵩山品牌的有机农产品和高山蔬菜,成为游客到嵩山旅游的“必带品”,每年为群众带来8000多万元的收入。

——“旅游+生态”,打造农业生态旅游新亮点。旅游区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推广有机林果种植。全域蜜桃种植面积4万多亩,佛手瓜、芸豆、西红柿等高山蔬菜发展到2万多亩,30多处生态采摘园形成了“春赏花、夏摘菜、秋采果”的休闲农业观光大格局,每年实现收入3亿多元。目前,嵩山蜜桃、核桃等8个有机食品已经获得国家认证,“嵩源”牌蜜桃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建成国家级水果(桃)标准园1处。

——“旅游+文化”,推动文化旅游大融合。“特色是旅游之魂,文化是特色之基”,旅游区搭建了“齐鲁嵩山”的微信平台,举办了摄影大赛、嵩山诗词征文、桃花仙子评选、第三届山东省乡村旅游节等活动,与多家外地俱乐部、旅行社联系对接,包括中央美院、天津美院、中国摄影报社等18家单位在嵩山设立了写生、摄影和户外活动基地。

以惠民服务促“连心”强“基础”,打赢活力嵩山“持久战”

嵩山地处四县两市交界,山多、沟多、岭多,村落居住分散,公共管理基础相对薄弱,只有转变作风搞服务,扑下身子干实事,放下架子解难题,才能拉近干群关系。只有占领文化阵地,依托文化载体,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才能保持基层组织持久活力。

——坚持“五个必须”,打造过硬干部队伍作风。嵩山生态旅游区始终把干部作风牢牢抓在手里,紧紧抓住“五个必须”不放松。必须加强学习教育,不断增强作风建设的自觉性;必须强化服务群众,不断增强作风建设的群众性;必须强化专项治理,不断增强作风建设的针对性;必须强化制度建设,不断增强作风建设的长效性;必须强化监督检查,不断增强作风建设的严肃性。“今天的事今天干,再晚也是早;今天的事明天干,再早也是晚”的嵩山口号,已深深根植于每一名干部群众心中。

——创新服务平台,打造农村服务管理综合体。旅游区提出了“到农村一线,在群众身边”的工作理念,全面推行中心村、社区、合作社“三位一体”基层治理模式。下沉干部力量,大力推进社会服务进社区,11个社区全部配备专职社会代办员,把邮政快递、医疗、票务订购、水电费缴纳、农资购销、农产品销售、银行、合作社、电商等业务搬进社区。针对集体经济薄弱难题,探索出“村集体、村干部、村民”三方参股、“一村一合作社”整镇发展集体经济路子,11个中心村全部成立了果蔬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达684户,股金263.33万元,流转土地1261.7亩。农产品销售全部对接市场,11个合作社运营全部进入正轨,预计今年11个合作社收入均可超过5万元,带动全区48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依托多重载体,打造农村精神文化高地。旅游区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开展了以“五好党员、五好支部、五好家庭、五美村庄”创评为重点的“四五创建”活动,让党员在服务发展、服务群众中锤炼作风。大力推进文化进社区,在每个社区都成立文化站,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开通“嵩山之声”广播,粉刷红色文化墙,打造书香社区,及时将党的政策、红色经典、孝德文化等内容广泛传播。组织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孝德模范”和“十佳孝星”等评选活动,弘扬社会美德,倡树文明新风。正能量传统文化的引领,擦亮了人们的眼睛,洗涤了人们的灵魂,清风正气在今天的嵩山蔚然成风。

新闻推荐

临朐县检察院到我区学习考察

本报讯(YMG记者苗春雷通讯员李华)8月9日,临朐县人民检察院一行八人到莱山区检察院,学习考察“六型”基层检察院建设、队伍管理、检务保障等工作。考察组一行在案管中心观看了电子卷宗管理系统...

临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