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建设淌水崖水库的6年零8个月

潍坊日报 2017-08-11 08:41 大字

淌水崖水库大坝高空砌筑连拱坝支墩上世纪70年代,临朐县九山公社6000多名建设者,在公社党委的组织领导下,历时6年零8个月,建成了集防洪、灌溉、发电于一体的“高峡平湖”——淌水崖水库,创造了中国水利史上的奇迹。

缘起

“天旱把雨盼,雨大冲一片,卷走黄沙土,留下石头蛋。”一首旧民谣,反映出历史上九山一带缺水又怕水的悲惨场景。当地的老百姓既盼雨又怕雨。1962年一场大水把九山柴家庄冲成了三块,1963年又一场大雨导致村毁人亡,只剩下一座石头做成的土地庙。

1973年前后,当时任九山公社党委书记的张彦士和党委一班人形成共识,经过调查、集体研究,决定在淌水崖修建一座水库。

1973年正月初八,工程开工誓师大会在淌水崖召开。大家群情激昂,一场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大战拉开了帷幕。

抗争

水库建设条件异常艰苦,这里以前曾经两次修筑土坝,都被洪水冲毁。当时修建水库预算资金是160万元,而公社财政收入仅仅一万元。群众跟着党员干部一起奋战在工地上,挥汗如雨,不怕吃苦。六年多的时间里,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每天工作都在12小时以上。

公社党委号召“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党员群众“自带吃,不管穿,铺着地,盖着天”,没有炸药自己炒,没有工具自己做,没有石灰自己烧。炒炸药是个非常危险的活,炒生了难以引爆,炒过了容易失火甚至爆炸。共产党员窦兴堂,主动请缨炒制炸药,不小心受伤后指挥部让他回家休息,他却坚持靠在工地上。淌水崖石头多,石匠少,男劳力不够用,十八九岁的姑娘冲上前,挥锤砸石,一点也不比男爷们差。1974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到淌水崖以女石匠为题材拍摄了纪录片《九山的姑娘把奇事变成了实事》,在全国放映,引起了强烈反响。

“愚公移山,改造中国;战天斗地、改造自然”,这是当时张贴在工地上的口号。当时工地上五六千名民工,自己带煎饼,住窝棚,五六平方米的窝棚里挤着七八个人。那时候家里穷,从家里带被子来,家里就没得盖,怎么办?就两三个人盖一床被子。吃饭时有的“喝趴水”,把煎饼一蘸水就吃。

广大建设者把鲜血和汗水洒在了建设工地上,涌现出了一个个动人的事迹。时任公社党委书记的张彦士同志,就是最杰出的代表。

张彦士书记说:九山解放三十多年了,群众的吃水问题还没有解决,对不起革命老根据地的人民。水库工程开工后,他一心扑在工地上,哪里有困难,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在他任职九山期间,没有回家过一个春节。

时任水库指挥部党总支副书记、副指挥的高学谦,离家80里地,一个月都回不了一次家,一天到晚靠在工地上,跟大家一起标着膀子干。他子女多,口粮不够,每到春天就断顿,他老婆就到山上采摘槐花和榆钱当一家人的口粮。指挥部考虑到高学谦家里的困难,提出给他点补助,他却拒绝说:“这个照顾点,那个照顾点,民工吃什么?水库还怎么修?”在工地干了六年多,高学谦每年穿破胶鞋10多双,他到底跑了多少路,没人算得清。

无数党员干部群众为这座水库的建设流血流汗,有的为此献出了生命。宋光起就是其中的一位。1974年,宋光起在采石时为了保护同伴,自己被砸在了石头下面,失去了年仅22岁的生命。宋光起牺牲后,有的人建议他父母向水库指挥部讨要说法,但是他父亲却说:“修建水库是咱自己的事,光起是为自己家的事牺牲了,犯不着讨什么说法。”不仅这样,还把另一个儿子送上了工地,接替宋光起在水库继续干活。

攻坚

淌水崖水库建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不仅劳动量大,而且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难题。

到了1975年,水库工程任务更加艰巨,拱坝合拢必须要在汛期前完成,不然遇到下大雨,会冲坏大坝,将前功尽弃。因此,工程指挥部指派木工组想办法造一只木船。木工组的同志们接到任务后加班加点,凭着勤劳和智慧,八天时间就造出了一只载重5吨的木船,从水库中直行拉石,效率提高了4倍,接着又造出了一只10吨大船,彻底解决了和水抢时间的问题。

修建十孔连拱坝在临朐水利建设史上是第一次,省内无先例可循,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技术人员和民工一起开动脑筋,土法上马搞创新。先后创造出了天桥和燕窝桥,来运送石料,加快了工程进度。

为保证工程质量,指挥部党总支要求,砌石头必须五面见灰、严丝合缝,所有沙子必须用水洗净,每次配料必须用秤称重,拌好的料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用完,指挥部领导必须靠在现场浇筑。大坝工程完工40年了,到现在基本没有出现渗水的现象。

当时,九山公社18周岁至55周岁的青壮年劳力,全部参与了水库建设。公社党委在工地上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青年,到1978年底,火线入党31人。这些党员都成为水库建设的骨干力量。

1977年11月,时任昌潍地委的主要领导来到水库工地,住了一天一夜,深受感动,感慨万千地说:“淌水崖水库的建设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事再难,难不住干部就难不住群众;天再冷,冻不住干部就冻不住群众。”

施工缺少物料,各党支部积极发动,群众纷纷把积攒多年的木料送到工地上,甚至连盖房子、打结婚家具的木料都奉献了出来。六年里,群众共捐献木料近万方,一分钱也不要。宋王庄村党支部教育引导群众舍小家、顾大家,把村里全部木材都捐给了工地。驻临部队、下乡知青也积极支援水库建设。

丰碑

1978年,淌水崖水库建成,淌水崖水库大坝有四万方青石砌筑而成,全长204米,由连拱坝、重力坝、公路桥、南北放水闸和坝后电站六部分组成,被国内外水利专家称赞为亚洲石砌连拱第一坝。当年底就建起了水电站,装机发电,九山人民从此结束了没有电的历史,九山也成为临朐南部山区最早用上电的乡镇。

淌水崖水库的建成,消除了旱涝灾害,灌溉了万亩良田,铸起了九山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信心。如果将淌水崖水库所用的料石排起来,足可以从淌水崖排到北京。

淌水崖水库建设的壮举,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1979年9月27日,水库大坝照片在尼泊尔国际水电会议上展出。且先后有十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和技术人员前来参观考察。瑞士考察团杨·米尔达主席感慨到:“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只有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建成如此伟大的工程。”他还专门拍摄了水库纪录片,在瑞士国家电视台播放。1996年2月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了名为“山水新景观”的淌水崖水库全貌照片。2009年,淌水崖水库获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依托淌水崖水库建成了黑松林景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成为九山经济新的增长点。

淌水崖水库建成后,孕育形成了以“同心同德、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淌水崖水库精神”。

2015年7月,临朐县委下发了学习弘扬淌水崖水库精神的决定;2015年10月,淌水崖水库纪念馆建成并举行了开馆仪式。潍坊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党工委先后把淌水崖水库、牛寨村确定为全市党员干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地,被市委党校确定为党员干部培训主体班次现场教学基地;2017年5月,淌水崖水库纪念馆被山东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确定为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2017年6月,淌水崖水库及纪念馆改造提升为党性教育基地,进一步弘扬和传承淌水崖水库精神。

本报记者贺德良通讯员时会来

新闻推荐

迅速行动贯彻落实“四个城市”建设动员大会精神 坊子区:突出重点加速提升实力 临朐县:统筹谋划实现加快崛起

本报讯(通讯员宁静李秀婷)8月4日,坊子区召开“四个城市”建设推进会议,贯彻落实全市“四个城市”建设动员大会精神,安排部署全区“四个城市”建设工作。会议动员全区上下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

临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朐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