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枪林弹雨中抢救伤员,帽檐曾被子弹打穿战场上无私“让功”数十载不忘初心
每每聊起作战时的情景,老人家总是如数家珍。(本报记者赵晓明摄)
扫码看视频
人物档案:
我是杨茂森,今年95岁,党龄73年。党培养了我,我是党的孩子!
5月8日下午,95岁高龄的杨茂森一见到记者,就谈起他在朋友圈里刷到的见闻。老人眼不花、耳不聋,腰杆笔直、精神矍铄,还能玩转智能手机。他参军入伍34年,曾参加过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是一名在枪林弹雨中救死扶伤的军医。
杨茂森脸上总挂着笑容,子女叫他“老顽童”。但是,谈起他幼年的艰难岁月、说起党组织的关怀培养,老人不禁眼眶泛红,“要是没有党,我一个穷孩子,怎么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
受尽压迫小木匠当了卫生兵
1926年9月,杨茂森出生在山东高密农村。十几岁起,他就跟着老木匠当学徒,边干木匠活儿边帮家里种田,可日子并没有因为一家人勤劳肯干、朴实善良而好转,反而在压迫下苦不堪言。
第一个站出来宣战的,是杨茂森的大哥。“我大哥举着铁锨,一下把乡长拍到了地上!”杨茂森记得,大哥当时怒吼:“老百姓活不下去了,与其被饿死,不如拼一把!”之后,杨茂森的大哥被反动势力抓走,受尽折磨才捡回了一条命,“那时候我就知道,不反抗就永远过不上好日子,只有跟着共产党,老百姓才能活下去。”
带着这样的信念,杨茂森在1946年毅然参军。因长期营养不良又矮又瘦,他被挑去当了卫生员。“我很积极,主动出去领物资、接伤员,学会了包扎、止血、固定,一边打仗一边慢慢学习。”杨茂森说。
无惧牺牲因“让功”光荣入党
作为一名卫生员,杨茂森的职责是在战场上抢救伤员。1948年9月,部队向济南进发。当时,他在华东野战军13纵39师116团卫生队。
“我们从茂岭山一路进攻,打到现在的解放阁东面。9月24日凌晨,战士们开始搭梯子翻城墙,冒着枪林弹雨往上冲。”杨茂森说,有些战士中弹后掉下来,他和其他卫生员就赶紧冲上前去往回抬,“还有的掉到护城河里,眼看着挣扎几下就没动静了。我们心疼啊,一边包扎一边哭。”
“有些战士年龄比我还小,军装还没发下来就上战场了。我们都不怕死,活着干,死了算!”杨茂森说,有时抢救完伤员才发现自己的衣服被流弹穿了好多洞,最险的一回,自己的帽檐被一颗子弹打穿。在济南战役打响之前,他就已经因抢救伤员勇敢、无惧牺牲荣立了个人二等功。在淮海战役战场上,始终在前线抢救伤员的他“让功”了。“当时说给我个二等功,我不要。论功劳,在后方包扎、救治的战友功劳也很大。”杨茂森这句话,让党组织看到了他无私的品质。1948年底,杨茂森被批准入党,“入党以后,我特别高兴,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什么事儿都带头干。”
老有所为子女叫他“老顽童”
后来,杨茂森随部队一路打到厦门,从卫生员成长为一名军医。1979年11月,他转业来到济南,是单位里的模范党员。离休后,他又在社区当上了居委会主任,帮邻居们看病、针灸更是常事。1990年还获得了济南市“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老人常说,党把他培养成一名医生,救死扶伤就是他的义务。
60岁的杨鹭霞是老人的二女儿。她说,自己小时候父亲就对姐弟4人提出要求,必须念完高中、必须入党,“我父亲很严厉,也很朴素,坚决不允许我们浪费粮食,教育我们要永远忠于国家、忠于党。”
现在,杨茂森依旧保持着读书、看报的习惯,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子女们给他起的微信昵称是“老顽童”。不过,他有时看到电视上播放军事新闻,还是会忍不住落泪,想起曾经的战友。
采访这天,老人穿上了1958年时领到的那身军装,敬礼的动作依旧标准、利落。(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 曹雅欣 赵晓明卢宇辰)
对党说句心里话
记者:您现在的生活怎么样?
杨茂森:现在社会太好了,我很幸福,很知足!前几天刚去看了牙、治了颈椎病,我要好好保重身体,再多享受几年美好生活!
记者:您有什么要对年轻人说的话吗?
杨茂森:你们多么幸福啊,不挨饿、不打仗,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不过,我希望你们不要忘了前辈,不要忘了我们曾经的艰苦岁月,要继续奋斗,建设国家!
记者: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您想对党说点什么?
杨茂森:感谢党,把我从一个念不了书的穷孩子,培养成军医、干部。对我来说,党就像母亲一样!
新闻推荐
本报讯(潍报全媒体记者贺德良)北胶莱河,是位于平度、高密、昌邑边界最终流入莱州湾的一段河道,水质常年达标不稳...
高密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高密,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