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担心老人种不好地回到家乡如今把儿女都拉回来当职业农民 返乡包地6000亩 “二次创业”在田间

农村大众报 2021-02-24 15:37 大字

全国优秀农民工风采

“越过年越忙,发往广东的菜得尽快装车,不能耽误人家过节用。”临近春节,在高密市大牟家镇张肖村村头上的万亩良田家庭农场分拣车间里,王翠芬正在忙着检查刚装箱的蔬菜。最近几天,她忙得格外开心,“我刚拿到‘全国优秀农民工’的荣誉证书,农场又被广州市农业农村局选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还刚与每日优鲜平台签订了每天20万元的全年订单,4月份就要开始供货,现在得赶紧安排好生产计划。”

王翠芬说,现在手头流转的6000亩地觉着有些不够用了,“准备再流转4000亩,成为真正的万亩农场。”

返乡创业为情怀

今年53岁的王翠芬是高密市咸家工业区山丰村村民,中学毕业后外出打工创业。在青岛一家企业,她从销售员干起,很快就做到了销售经理。但是,对土地的牵挂,却怎么也放不下。1995年,她辞职回到家乡,从亲戚和邻居手里东拼西凑承包了100多亩土地,成立了高密市万亩家庭农场和华翠庄园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始自己的二次创业。

一心扑在田里的她挫折接二连三。创业初期,由于没有规模种植经验,不会应用新技术,市场把控不精准以及机械化程度较低等,她没白没黑地干了好几年,一分钱没赚还赔了钱。

订单拓开发展路

随着经验的积累,2001年,情况逐渐好转起来。

一路坎坷前行的王翠芬学到了越来越多的农场经营理念。之前的失败让她明白了订单农业的重要性,而选择订单农业就要快速扩大种植规模,提高农产品质量,“同样是农民,我跟父辈们一样的是对土地的感情,不一样的是我将务农看成是一种职业,是毕生的事业。”

她持续投入,连续流转土地,在高密市的3个乡镇建立了3处基地。2006年,规模达到1600亩;2013年,4000亩;2020年,6000亩。合作社和农场规模越来越大,投入也越来越多,耕种防收现代化农业机械一样不缺,大型农业机械、无人机、自动喷灌、点种机、蔬菜移栽机、打药机等机械摆满了一个大院,农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100%,智能水肥一体化达到2000多亩。

土地流转和订单农业的发展还快速带动了周边小农户。华翠庄园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她与周边5个镇街的6个小农场主结为合作伙伴,统一农业投入品供应,统一采样出口送检,并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带动周边13个村庄1300多户共计4000多人直接参与蔬菜种植,户年均增收3万元,规模种植200亩以上的就达到了30多户,订单农业的优势显现得更加充分。

高标准生产成就现代化农场

流转的6000亩土地菜粮各半,除了十余个蔬菜大棚外,3000亩种上了优质强筋小麦,2000亩种上了菠菜和甘蓝等蔬菜,其余1000亩休耕一季。菜粮各半实现了风险对冲,蔬菜盈利稳住了粮食生产的基本盘。

农场从产到销,全程执行出口标准,每批蔬菜在采收前要进行190多项指标检测。“从2006年连续15年出口美国的产品没出现过任何质量问题。2019年,先后有德国、美国、荷兰等7个国家的客商前来基地考察洽谈。”王翠芬说,凭借农场注册的“原野初心”“万亩粮田”等商标,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形象。从4月起,农场每天要供应30万元的订单,年销售额也会从现在的2000余万元增加到6000余万元。

为减少药物和重金属的残留,实现生态效应的良性循环,农场每季休耕土地1000亩。“经过实验,休耕一季比一直种效益还高。”王翠芬把自己的这一经验做法,推广给周边镇街十多个家庭农场。目前,农场被评为国家级小麦高产创建田示范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并承担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试点项目,王翠芬个人被授予“全国种粮大户”“全国优秀农民工”等荣誉称号。

“当初是担心老人种不好地而回到家乡,现在担心的是没有年轻的职业农民。”王翠芬说,为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吸引更多的人从事农业,她投资30多万元在地头建起了260平方米的“田间课堂”,现场传授小麦种植、订单蔬菜等技术。她还把自己的农业梦传递给子女,把在青岛工作的儿子从大海边拽回了高密的黑土地,女儿大学毕业后直接回到农场,也当起了职业农民。

新闻推荐

无证醉驾被查 原来是个惯犯 刘某2009年以来四次酒驾、醉驾,行为涉嫌危险驾驶罪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高密男子刘某多次因酒驾、醉驾被处罚,后来为帮助女友驶过狭窄路段,心存侥幸的他选择再次酒后开车,被高密市公安局交...

高密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高密,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