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粮大市的产粮“经”

潍坊日报 2020-12-30 09:07 大字

□潍报全媒体记者孟祥风刘杰

仓禀实,天下安。

确保粮食安全,管好“天下粮仓”,才能将饭碗稳稳地端在自己手中。面对劳动力的缺失,土地“如何种、谁来种”成为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潍坊市是农业大市也是产粮大市,围绕破解上述难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党建引领、四社共建”、龙头企业带动“接二连三”,一场以土地托管服务为核心的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革命,为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探索出了新路径,也为端好“中国饭碗”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方案。

搭建专业服务平台——“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让土地重焕生机与活力

初冬时节,高密市大牟家镇成片成片的良田里,绿油油的麦苗长势良好。米高为农服务中心的专家不时下地察看,他们是周边2267公顷耕地的“管家”。

“我们的服务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保姆式’全托管,提供耕、种、管、收、贮一条龙服务;另一种是‘菜单式’半托管,需要啥服务就点啥。”米高为农服务中心负责人仪亮介绍,智能配肥、农机服务、农资供应、统防统治、农民培训等一揽子服务任由挑选。

现代农业离不开规模经营。土地“变零为整”谁来担当?

高密市充分发挥供销社组织、经营和服务优势,投资2.4亿元,规划建成了29处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实现了“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全覆盖。

“大田托管”后,农业、农机、粮食、金融、气象等农口部门服务事项进驻农事服务中心,形成以供销社为“1”,农口进驻部门为“N”的“1+N”协同服务体系,提供测土配方、智能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存放维护、粮食烘干储藏、农民培训“六统一”服务,促使农民“洗脚上岸”成为产业工人,部门“脱鞋下田”全面接管农事。

以土地托管为核心的3公里服务圈,为规模化经营、机械化操作、专业化服务提供了有效的平台,激活了土地效益,孕育了农业生机。

土地“变零为整”,规模出效益。高密市新孚高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社长有一笔精细账:大农机下田,粮食作物每亩增产10%至20%,为农民节支提效400至800元;飞防作业,降低农药用量20%,提高效率300至600倍;测土配方智能配肥,每亩减少化肥用量15%至20%;“水肥一体化”,比常规施肥节水30%至40%、节肥20%至30%。

全程社会化服务,破解了新型经营主体的诸多难题。比如,粮食晾晒对种粮大户来说就是个头疼事,如果赶上天气不好就很容易霉变,而一套烘干设备近百万元,他们力不从心。自从有了为农服务中心,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他们有烘干设备,我们终于不再为晾晒揪心了。”大牟家镇周戈庄沟头村村民魏晓辉,一语道出了种粮大户的心声。

专业化服务干了普通农户和经营主体想干、又干不了的事。“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模式,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认定为“潍坊继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后,对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又一巨大贡献”。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党建统领、四社共建”激发最大乘数效应

今年,诸城市石桥子镇种粮大户孙红发种植的40多公顷优质高产强筋小麦——“济麦44”喜获丰收。“这种强筋小麦比普通小麦一斤市场售价能高出2毛钱,一亩地就多收入200多块钱。”他说。

“济麦44”是省农科院选育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破解了以往山东省小麦优质不优产的品质瓶颈。然而一年前,山东东鲁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良种推广部经理薛维福还在为推广发愁。

关键时刻,“党建统领、四社共建”新模式派上了大用场。今年,“济麦44”在诸城市推广种植面积达1887公顷,仅此一项可增加农民收入560多万元。

“党建统领、四社共建”,就是把农村社区的组织优势、供销社的服务优势、农民合作社的生产优势、农村信用社的金融优势紧密结合,共建共享,协同发展。

“小麦、玉米产出本身就低,没有规模根本谈不上效益。但农村现状是土地分散,面对千家万户,整合托管工作难度相当大。”诸城市供销社相州为农服务中心负责人马煜平告诉记者,之前他们同道明村合作了四五年,但一直只有几十亩地的托管规模。

“供销社与农村社区”合作后,今年道明村参与托管服务的土地就达到了40多公顷。马煜平分析说,农村社区的组织优势非常明显,大家对社区都很信任。土地托管中,社区负责宣传发动、组织村“两委”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或生产合作社,承担起土地整合、利益分配等任务,这样既增加了耕地面积,又利于机械化集中连片作业,带来规模效益。

按照约定,规模效益要共享,进行二次分配:除去供销社运营服务费用,收益中三成分给农户,两成是村集体收入。即使是遇到农业灾害减产、推广新品种减产,也会有最基本的兜底保障。

这一利益联结机制调动了多方积极性,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为农服务更有活力。

“从去年秋天开始,我们与供销社合作种植了120公顷强筋小麦。按照规定,村集体分得两成利润,供销社还付给村集体管理费8万元。我们村第一次有了大笔收入!”高密市大牟家镇李党家村党支部书记刘占明说。

金融服务一直是农业发展中的难点。在土地托管服务过程中,农村信用社积极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切实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今年,由高密市孚高农业服务公司统一提供担保,大牟家农村信用合作社先后为农户提供了170多万元的信贷支持,用于生产资料的购买。

探索新模式新路径——新型主体带动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在位于昌邑市柳疃镇北部的青阜农业综合体大数据智能控制中心,数万亩庄稼长势和田间管理情况通过监控系统一览无余。青阜村村主任孙德东告诉记者,综合体内近1334公顷高标准农田已全部实现智能化管理。

青阜农业综合体是依托昌邑市阜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昌邑市丰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青阜村委、宏丰农机等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的新型现代农业发展综合体,是村企共建、村社共建的典型,也是全省现代农业的标杆项目。

“原先这里就是一片数万亩的盐碱地,收成不行,老百姓都出去打工,土地撂了荒。”孙德东说,青阜农业综合体成立后,流转和托管周边15个村的土地累计达4534公顷,投资2100万元打井21眼,铺设36公里的主管道,把水引到青阜村,又投资2000万元,建设23个大小水库湾塘储备雨水,保证了旱能浇、涝能蓄。

通过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高标准农田建设、水肥一体化应用等举措,目前基本达到了粮食稳产增效,昔日贫瘠的盐碱地变成了肥沃的吨粮田。

在潍坊,越来越多像青阜农业综合体一样的新型主体挑起粮食安全的大梁。因地制宜、蓬勃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把粮食安全这个“压舱石”夯得越来越坚实。

在高密市,新孚高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由孚高农业服务有限公司采取社员带地入社、带机入社或带资入社的方式发起成立。为了种出优质粮,合作社与南开大学合作成立了潍坊生物有机肥工程技术中心,设立了博士工作站,投资1600多万元建设了生物有机肥厂。同时与上市公司深圳诺普信公司合作设立了博士站,研发生产满足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专用的水溶肥料,有效助推了当地生态农业的发展。

致力粮食产业及社会化服务的新型公司也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全新的动能。

在诸城市,佳博天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围绕粮食产业化发展做文章,在扎实做好粮食生产“上游”托管服务的基础上,打造了示范、种植、推广、销售、服务、收储、加工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

提升粮食种植产出效益,公司承担了国家科技部粮食丰产工程、农业农村部粮食高产创建和全省农技试验示范推广基地等十多个农科项目,与省农科院联合成立了潍坊市第一家科研性工作站——鲁东小麦博士工作站,在潍坊市率先成立了首家粮食产业动能转换提升利用工程实验室,成立了潍坊市良种育繁推一体化工程研究中心,今年11月份又联合组建了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诸城)粮食产业技术研究院,该院的设立在全省粮食领域尚属第一家。

积极发展优质专用特色小麦生产种植,佳博天益与山东鲁研和山东鲁粮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签订了长期优质专用小麦的订单生产,专供香港南顺集团,计划3年内在该市推广优质小麦规模种植33334公顷,以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开发,拉长粮食产业链条。

探索新模式、新路径,越来越多的新型主体走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之路,筑牢了粮食产业的发展根基。

新闻推荐

乡村更宜居 日子真舒心

▲潍水公园。▲夏庄镇楹联文化街。▲豪迈发展主题馆。▲柴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通讯员刘洋...

高密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高密,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