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泉街道产业为基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潍坊日报 2020-12-17 08:28 大字

本报讯(潍报全媒体记者窦浩智通讯员蔡善训)产业兴,则乡村兴。今年以来,高密市醴泉街道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坚持产业先行,通过借力于“小投入”来撬动社会“大投资”,大力引导发展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凝聚起乡村振兴澎湃新动能。

借力发力,“小投入”撬动社会“大投资”。12月3日,由施工方、监理方和北志屯村组成的验收小组,对省派高密乡村振兴服务队组织实施的大田滴灌工程进行了联合验收。“此前大田浇水依靠机井和大口井,实施滴灌工程后,村里的130多公顷农田将实现一键式智能浇水。相对于传统的浇水方式,滴灌系统可以实现省工省力、增产稳产。”北志屯村党支部书记蔡德生说。10月份,在滴灌项目的带动下,北志屯共流转土地73.33公顷,两季农作物后,村集体增收35万元。

而位于康二村的康庄未来智慧农业孵化园的几座大棚里,西红柿、草莓等果蔬长势喜人,一些品种将在元旦前后开始采收。康二村长期以来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生产结构单一。省派高密乡村振兴服务队经过调研,提出从调整种植结构入手发展农业产业的思路,借鉴寿光大棚蔬菜水果种植经验,利用财政补助资金先期投建现代化农业生产设施,打造设施农业新亮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服务队使用省财政补助资金投建了3个专利大棚,示范引领农业科学生态化种植。当年就带动康二村村民投资150万元,建设了4个温室大棚,第一茬大棚羊角蜜产出6万公斤,收入60万元,推动了康二村农业种植转型高质量发展。

“我们合作社目前有成员188人,社员以带机入社、现金入股等方式成为社员,合作社拥有36部大型机械、可以实现从松地、耕地、收割、打药等全程机械化管理,合作社里一名普通农机手的年收入就达4万元到5万元以上。”高密向群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焦宗合这样告诉记者。近年来,醴泉街道着力培育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强农民致富能力。选树向群农机、李村蔬菜、雷家庄果蔬等不同类型的合作社,立标尺、划标线、树标杆,指导有关示范社制定科学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产品质量控制规范和品牌创建计划,推进合作社多元化投资、规模化发展、差异化经营。通过示范社创建,培育了一批地域特色鲜明、主导产业突出、生产优势显著、带富能力强劲的合作社,辐射带动力显著增强。街道还在实施土地增减项目的康二村等村庄,探索建立集体经济合作社、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农村劳务合作社“三社合一”机制,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双增收。

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三链协同促振兴。今年以来,醴泉街道改造提升永安大樱桃休闲采摘园,规划建设康庄未来智慧农业孵化园等7个现代农业园区。年产大樱桃、羊角蜜甜瓜、西红柿等果蔬250万公斤,小麦良种30万公斤。通过推广栽植、管理、采摘、销售、分红“五统一”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优质农产品四季不断货,全年可保供,不断拉长产业链。对接市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等主管部门,中国农业大学、潍坊农科院等高校院所,积极申报绿色食品认证、农产品品牌和先进生产技术引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截至目前,申报“百脉湖”“康庄果蔬”等农产品品牌5个,引进“五位一体”种养结合循环生态温室技术、臭氧绿色防控技术等农业先进生产技术21项,不断提升价值链。通过与上海菜篮家选网、青岛紫华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直属种养殖基地,规划建设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整合辖区优质农产品资源,统一配送到青岛市132个住宅小区。以五龙河农场为载体,开通市内新鲜果蔬配送直通车,日配送量达1350公斤,完善丰富供应链。

新闻推荐

高密市马拉松比赛举行

本报讯(潍报全媒体记者郭超)一场马拉松,燃情一座城。2020高密市马拉松比赛日前在南山大道激情落幕,吸引了五百余名...

高密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高密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