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年收入过200万元,村民户均年收入10万余元 松兴屯村:土地转起来,村庄富起来
村民在村里的产业园务工,每年收入都有3万多元。“2012年承包地流转后,我就来合作社管理育苗基地,每年收入5万多元。”2020年10月25日,在山东潍坊高密市阚家镇松兴屯村的蔬菜育苗温室里,村民王柳一边整理着苗盘上的育苗钵一边说,租金每年每亩最低保证1200元,再加上年底分红和对象务工收入,全家一年能挣10多万元。
据了解,松兴屯村共有271户村民,像王柳家一样,目前户均年收入都超过了10万元。
“返租大棚的村民收入更高,有的一年能挣四五十万元。”松兴屯村村委副主任徐凤杰说。村集体领办的合作社不仅将全村1600亩土地全部流转,还从周边村里流转了800余亩,发展起900多亩鲜食葡萄园、400多亩高档荷兰苹果园、700多亩大棚蔬菜园,形成了现代农业示范种植园区,直接带动500多名村民参与产业,村集体收入在2019年猛增到228.3万元。
“今年的村集体收入预计超过260万元,村民户均年收入超过12万元。”徐凤杰说,现在,富起来的村民全部搬进了新居,村庄还获得了“全国文明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而在10年前,一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松兴屯村村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脚下的这块土地会产生这么高的价值,会带给村庄这么大的变化。“以前俺村是要啥啥没有,村民住着破房子凑合过日子,守着薄田靠天要收成。现如今,俺村的大棚园区、新村家园、校园和公园远近闻名,俺觉着比城里人过得还好呢。”在村西葡萄园里,正在忙着将葡萄剪穗、放盘、装箱的村民孙烈英说,她把12亩承包地流转给村里后,又返包了40亩大棚葡萄。
村庄“蝶变”起于2011年4月松兴屯村“两委”换届。在外经商多年的村民徐林收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为了带动村民致富,他带领村“两委”多次开会讨论,最后决定还是在地上做文章。“村庄远离城市,又不依山靠水,1600亩承包地是村里唯一的资源。”徐林收说,“村庄没产业不行,松兴屯村要致富,就得盘活承包地,抱团发展高效农业。”
但没想到,土地流转方案刚向村民宣布,就遭“当头一棒”,不少种了多年地的“老把式”不买账:“除了麦子、玉米,不会种别的,万一种折本算谁的?”“土地流转了,俺喝西北风?”
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给大家算“明白账”: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丽珠源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以地入股,既有至少1200元的租金保底,年底参加分红,旱涝保收,还可以到园区打工,有能力的村民还能返包大棚。“高效农业园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其中,收益的80%分给村民,20%作为村集体收入。”徐凤杰介绍。
在取得群众的信任支持后,2012年,村集体一次性成功流转土地900亩,建起鲜食葡萄大棚。2015年,再次流转土地700亩建起了蔬菜大棚,产业终于在松兴屯村落地生根,不仅让村民致富、村集体增收,还吸引100多名在外打工的村民回村创业。
“大棚所有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物资都由合作社投资,我们两口只负责平时田间管理,摘下葡萄送到合作社收购站就行。这几年赚的钱可比外出打工多了不少。”尝足了大棚承包甜头的孙烈英说,今年的葡萄快收完了,均价每斤六七元,估计一亩地纯收益7000元左右。夫妻两人仅靠这40亩葡萄,今年就能纯挣20多万元。来她这儿打工的村民有十余人,每个人平均下来年务工收入3万多元,村民们不出村也有钱挣了。
如今,松兴屯的鲜食葡萄已经远近闻名,每逢收获季节,外地客商云集而来收购。依托“丽珠源”葡萄品牌,村里又顺势建成高档荷兰苹果园、果蔬园,建起了葡萄文化长廊、村史展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小西湖公园,办起了生态园、农家乐,还连续举办了三届葡萄文化节,每年有近万名游客来村里住农家、尝美味、品乡情,发展起农文旅综合产业,“生态文化旅游”一时间也成了村民口中的热词儿。
新闻推荐
□潍报全媒体记者赵金凤今年以来,潍坊市税务部门围绕服务“六稳”“六保”大局,紧盯国家减税降费优惠政策落实...
高密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高密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