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市建立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探索“农民组织化+生产规模化+服务专业化” 实现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全覆盖

大众日报 2019-08-02 09:51 大字

□本报记者都镇强宋学宝

本报通讯员窦吉进王喜进

在高密市柴沟镇,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已经成了当地农民的“打卡”地。这处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有农事服务大厅、粮食加工车间、乡村振兴高密实践主题馆,集传播科技、培训农民、服务群众等职能于一身,当地群众可以到该中心学习农业科技、培训种植技艺等。

高密市探索实践“农民组织化+生产规模化+服务专业化”模式,在当地建立完善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建成包括柴沟镇在内的29处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赢得社会、专家、农户赞誉,使现代农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谁来种地?地怎么种?已经成为许多农户的烦心事和制约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瓶颈。高密市充分发挥供销社组织、经营和服务优势,在不触动土地“三权”的前提下,引导农民自愿将土地托管。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备”原则,投资2.4亿元,规划建成29处综合农事服务中心。

高密市积极推动农业、农机、粮食、金融、气象等农口部门服务事项进驻农事服务中心,实施工作力量叠加、服务功能整合,党务、政务、生产、生活“四位一体”的协同为农服务体系,实行耕、种、管、收、储、销等全链条服务,同时提供测土配方、智能配肥、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存放维护、粮食烘干储藏、农民培训等“六统一”管理,形成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现代农业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网络,促使农民“洗脚上岸”成为产业工人,干部“脱鞋下田”全面接管农事。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助力城镇化建设,每人每年增加非农收入1.5万元以上。

记者注意到,高密市将每个中心服务半径设置在3公里左右,辐射面积3-5万亩,打造遍布乡村的“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为啥选择3公里?因为这样既能实现最佳规模效益,又符合最佳农机作业半径,在全省率先实现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全覆盖。高密市托管土地面积50万亩,占比达35.7%,每亩粮食作物增收400元以上,力争五年内达到80%以上。

为提高农业服务组织化水平,高密市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施“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工程,村“两委”与供销社、农民合作社深度合作,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发展项目、干部队伍达到“四个共建”,实现供销社基层组织向村级延伸,以合作经济组织弥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缺失。该市把支部建在合作社上,党员带着农民富。目前,共建村已达263个,参与土地托管的村集体年增加收入1100万元,形成强村固基、富民兴社的长效机制,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新闻推荐

强化“双招双引”提速项目建设

今年以来,高密市坚持以“工作落实年”为主线,强化“双招双引”,把项目建设作为检验干部能力和作风的“试金石”,加力...

高密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密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