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容管理、违建治理、环境卫生、市政运行等角度入手 高密“塑美”

大众日报 2019-03-08 11:31 大字

□本报记者都镇强宋学宝

本报通讯员高吉荣王翔

城乡环境,是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基础。高密市在市容管理、违建治理、环境卫生、市政运行等各个方面,做足改革创新文章,打造环境整治“高密模板”。

体制改革激发新活力

五支执法队伍合成一支执法队伍、九大领域实行综合执法、1523项行政处罚权交由一个部门行使、镇街区一支队伍管执法,再加上执法行为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事项法制审核、网上办案、律师驻队……作为全国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市之一,高密市坚持打造环境整治“高密模板”,已经在行政执法领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改到底”。

通过“啃硬骨头”“涉深水区”体制改革,一支精干队伍脱颖而出。高密市发挥人员集中、资源集中优势,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精力解难题。在城管执法领域,持续开展的治理乱搭乱建、治理油烟噪声扰民、治理摊贩堵路等综合执法行动,消除了城市“脏乱差”等痛点、堵点、丑点。

在农业执法领域,定期调集大批综合执法人员,深入生产企业、田间地头摸排,实施最严厉的农资打假行动,假化肥、假农药、假种子坑农现象基本绝迹。综合执法“敢管、严治、敢碰硬、动真格”的卫士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垃圾发电变成新动能

垃圾进场、垃圾分捡、垃圾入炉、脱硫消白、发电并网、炉渣利用、污水净化变成中水,通过一系列流程处理,城乡生活垃圾化害为利,变成了电能、建筑材料和中水。

据统计,整个高密市城乡居民日产生活垃圾800吨左右。原先,固有的填埋方式光埋不处理,造成垃圾堆越堆越大,垃圾山越埋越高。为解决垃圾填埋场容量饱和带来的垃圾围城、垃圾围村、二次污染等问题,高密市痛下决心,多方融资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通过紧锣密鼓建设,这座新型垃圾焚烧发电厂已经顺利投入运行,可实现日发电量30万度,源源不断输入国家电网。建筑材料和中水,也创造了经济效益。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扩张,生活垃圾逐年递增,原垃圾填埋场80万吨陈腐垃圾、工业皮革下脚料垃圾也亟需处理。最近,垃圾焚烧发电厂筹集1亿元左右,投入炉机扩建工程,再增加1个焚烧炉和1台发电机组,对新增垃圾、陈腐垃圾、工业下脚料垃圾“全部消化”,让越来越多的垃圾变成能源和原材料。

“十项严管”管出新秩序

今年,高密市政府把治理店外经营、流动摊点、马路市场、乱搭乱建、乱扔垃圾、乱设广告、乱停车辆、噪声污染、破坏设施、市民投诉事项等“十项严管”作为提升城市形象的重点,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承诺变“脏乱差”为“洁净美”。

高密市实行违建“清零”行动,在清理完主街路两侧220个乱搭乱建和1000余个私设道路斜坡设施两大“丑点”后,着手治理小康河苏州街乱搭乱建,维护城市建设秩序。实行民生市场治理行动,利用拆迁空闲地、废弃厂区等,规划建设7处新民生市场,疏导搬迁附近马路市场的摊贩“进场入市”经营,打通城市通道,解决摊贩堵路问题。对沿街叫卖小喇叭、粘泥上路、露天焚烧、露天烧烤等进行专项集中整治,治理“城市病”,还路、还净、还美于民。

为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高密市开展城市管理积压问题集中处置活动,对梳理出的650个群众不满意问题,明确责任主体,压实承办责任,逐项整改到位,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

城乡环卫一体推进

“像管城市一样管农村”,这是高密城乡环卫一体化领导小组做出的庄严承诺。针对农村环境落后于城市的现状,他们采取健全队伍、政策倾斜、加大投入、强化考核等举措,强力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在环卫领域率先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每到月末,分管市级领导必带领8个部门主要负责人,采取“每镇两村”随机抽查的办法,直插基层村居,进行现场检查。检查的内容很简单,就是看有没有“三大堆”和“垃圾丑点”。检查完毕,现场打分,排定位次,在媒体进行公布。连续两次排名末位的,约谈党政主要负责人。年终考评结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考评体系,进行奖惩。

政府层面的高位监督,推动基层干部把村容整洁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去年,138个村一举通过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标准化村验收,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位居全省“第一方阵”。今年,高密力争314个一类村和476个二类村通过验收,全市85%的村实现标准化管理。

新闻推荐

工人断腕偏遇雨雪天高速放行、警车护送

本报2月18日日讯(记者张焜通讯员黄启先)18日早上,高密交警大队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接到了临沂市民李先生的感...

高密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高密,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