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了” 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行业扶贫小李村工作侧记
□本报记者杨国胜都镇强
本报通讯员贾聚光
“快看,我们的火龙果已经挂满枝头啦!”11月19日,高密市井沟镇小李村尚品果园承包负责人张冰对记者说。初冬时节,小李村村头的红心火龙果采摘大棚里生机盎然,一排排墨绿的果苗整齐排列,一个个火红的火龙果点缀其间。大棚内,供电员工穿梭其中,为大棚义务检查滴灌、漏电保护器等供电设施,排查用电安全隐患。
“这是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井沟镇党委和村‘两委’引进的扶贫项目,今年是咱们种植的头茬火龙果,火龙果大棚种植已成为小李村脱贫致富的新途径。”谈起小李村的变化,张冰告诉记者。
小李村共有71户239口人,耕地473.9亩,其中粮田种植面积398亩,属省级贫困村。自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驻村帮扶组进村入户走访调查,充分了解村民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发现农田灌溉是“第一难”。据小李村党支部书记李心学介绍,村里原先只有1台100千伏安变压器,灌溉农田前,村民要从村里往地里拉1000多米的电线,每亩仅电费就要26元;如果用发电机,每亩地至少要40元。
为解决村民的心头难题,高密市供电公司新上1台农灌专用变压器,帮村里打了两眼300米的深水井,机井通上电后,出水量能满足周边农业灌溉需求。同时,该公司为小李村架设高低压线路3100米,安装50千伏安台式变压器1台、9.2千瓦潜水泵1台,新建40平方米泵房。工程竣工后,该村最大供电半径达到300米,扩大灌溉面积800-1000亩,年为村集体创收2万余元,人均增收500-600元。
“这个村原先的线路非常陈旧,线径细,末端电压只能达到130伏,大功率家用电器根本不能用,用的时候电费损耗也大。”高密市供电公司帮扶组工作人员于钦杰说,借助自身优势,该公司又投资40多万元,为小李村新上1台200千伏安的变压器,把老化、裸露的铝线全部改成120平方毫米线径的绝缘线,架设高低压线路0.58千米。工程竣工投运后,全村分为两个台区供电,供电半径由410米缩短为160米,末端电压达到220伏,解决了全村的用电问题。
电有了,可村子安装的路灯已长达15年未修,不能照明,晚上村子一片漆黑。为方便村民夜间出行,高密市供电公司筹措资金,为小李村义务安装18盏路灯,架设0.4千伏线路1200米,实现灯光面积覆盖全村。村民李书刚开心地说:“以前晚上串门,我们都要自带手电筒。晚上一般是在家看看电视,很早就休息了。现在有了路灯,邻里乡亲就坐在灯前聊天,经常串串门,村子里也热闹了。”
村民多依靠种植小麦、玉米和外出打工维持生计,辛勤忙碌一年下来,人均年收入不足4000元。了解情况后,高密市供电公司及时与井沟镇党委沟通,从流转土地、发展大棚种植中找准突破口,主动帮助村民联系大棚种植致富项目。经过该公司驻村帮扶组和井沟镇党委的广泛联系,终于将9个冬暖式大棚项目引到了村里,发展火龙果种植产业。
引进的火龙果大棚种植项目全部建成后,可为30多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每年还能为村里增加3至5万元的收入。扶贫过程中,高密市供电公司为小李村解决用电难题,流转土地建大棚,村民腰包鼓起来了。李心学说:“如今的小李村由内而外,面貌焕然一新,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了。”
新闻推荐
审计署官网“署领导”栏目近期更新后显示,此前担任审计署党组成员、法规司司长的刘正均已不在审计署领导一列。刘正均,男,汉...
高密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密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