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智汇故土”计划吸引人才回流
本报讯(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窦浩智通讯员魏全晋)近年来,昌邑市积极探索实施“智汇故土”计划,借力在外人才的家乡情结,创新搭建“凤还巢”工作体系,先后引进一批在外高层次人才,形成了有效回引本土人才的昌邑路径。
编织网络,畅通渠道,坚持靶向发力引进人才。全面掌握在外人才情况是实现人才回流的基础。昌邑市创新编织“三张网络”,摸清在外人才底子,有的放矢、精准精确回引人才。依托网格化机制,织密人才信息网,建立起在外昌邑籍高校毕业生、在外昌邑籍企业家、在外昌邑籍高层次人才三个“数据库”,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建立联络员机制,织好亲情服务网。由高中毕业班班主任、教育和体育局及乡镇分管负责人担任乡情联络员,与纳入“数据库”的在外人才,实行结对联系,让人才时刻感受家乡关怀。实行联络点机制,织细沟通交流网。在北京、上海、武汉、南京、西安等高校比较集中的城市,设立驻外人才联络点,为在外人才回引搭建桥梁、畅通渠道。2018年以来,举办家乡行系列活动30多场,吸引1200多名人才参与,回引700多名优秀在外人才。
立足产业,搭建平台,产才融合营造人才发展空间。昌邑市创新搭建了一批与人才专业相匹配的产业平台、新型研发平台和科技创新平台,为人才回乡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创造更大空间。持续提升下营、龙池两个省级化工园区发展水平,新建雅拉生态食品产业园、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康洁环卫产业园、华晨集团文创工坊等一批产业平台,形成“以平台集聚人才、以人才引领发展”的良好局面。天津大学教授康鹏的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技术项目,与潍坊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合作,由学院提供定制设备和实训中试车间,实现了人才项目的快速落地,从开始对接洽谈到碳能环保技术(潍坊)有限公司注册仅用时7天,创造了企业当年落户、当年产生利税的引才用才“昌邑速度”。实施“一产业一研究院”计划,与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共建灵活实用的新型研发机构,把政府、院校、企业、人才有效链接在一起。今年以来,先后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分别共建成立潍坊生态环保材料与技术研究院、潍坊氢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启动“一企一平台”计划,引导企业梯次创建潍坊市级、省级、国家级企业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通过平台建设集聚创新人才,加快产品研发。2018年以来,先后创建潍坊市级科研平台63处、省级科研平台13处,招院引所27处,企业累计引进培养高端技术人才320多人。
优化政策,强化扶持,实施磁铁服务留住人才。加强政策集成创新,优化升级激励政策“黄金40条”,构筑起全方位、全链条、立体化政策体系。有效解决人才政策咨询、户口迁移、子女入学、职称评聘等实际问题,全面落实大学生补贴待遇,实施人才安居工程,规划人才公寓200多套,142套已达到拎包入住标准,2018年以来累计落实人才项目资助、补贴待遇、人才奖励等4000多万元。强化联系服务,以党委联系专家人才制度为主抓手,建立政府、企业与在外专家及背后资源常态化联系,针对人才创新创业的困难问题提供服务,先后帮助解决困难问题170多个。强化金融支持,组建人才发展集团,探索设立人才创新创业基金,优化“人才投”“人才贷”“人才保”等扶持方式,用政府“小投入”撬动社会资本“大投入”,为种子期、初创期的人才项目“雪中送炭”。康鹏教授创业之初,昌邑市给予150万元创业扶持资金、30万元奖励资金,帮助申请100万元“人才贷”、协调1000万元基金支持,解了创业团队的燃眉之急。
新闻推荐
本报讯(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伟丽通讯员岳桂萍谭博文)昌邑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发扬“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
昌邑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