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养双循环致富“加速度”

潍坊晚报 2021-12-16 09:01 大字

将回收的秸秆青贮做成养殖饲料,再把养殖粪便制作成有机肥料用于种植,昌邑昌昊农业产业园负责人吴跃富将产业链条从养殖延伸到大棚种植,打造种养双循环模式,采用订单生产,带动附近乡民一起奔走在小康路上。

□文/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黄万勇图/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齐英华

冬暖大棚里栽种水果辣椒,被俄罗斯以保底价收购

12月8日,记者走进位于昌邑市北孟镇后朱家庄子村的昌昊农业产业园看到,冬暖大棚内,七名妇女正弯着腰有条不紊地栽水果辣椒苗,几分钟一埂苗就栽好了。栽一棵苗能挣5分钱,前一天她们栽了9棚共27000棵。

“昨天挣了两百多元,这活也不累,能给家里增加一笔可观的收入。”68岁的杨孝华告诉记者,她住在镇上的孟育小区,家里已没地,这家产业园是她打工较多的地方。

上午11时许,产业园负责人吴跃富来喊大家吃饭。“一进大棚门,暖意断红尘,冬月寒风雪,不袭棚中人。”他站在地头,吟了一首突发奇想编的打油诗,给忙了一上午的工人们解解乏。

一个多月前,吴跃富签下了一个俄罗斯出口订单,现在正是栽苗期,这17个冬暖大棚的水果辣椒经过70天的生长周期,春节期间成熟后会被以每斤2.5元的保底价格收购。“现在的市场价格在每斤5.6元,有保底价,根本不愁销路,也不愁赚钱。”吴跃富说,大棚种植期间需要大批人员参与管理,解决了附近村庄60多人的就业问题。

产业园区占地375亩,有43个阳光大棚和20个冬暖大棚,共投资419万元。20个冬暖大棚是扶贫项目,由吴跃富经营,利润给镇里的部分困难群众分红。

秸秆青贮做成养殖饲料,粪便制成有机肥用于种植

53岁的吴跃富是北孟镇大望仙村人,从1992年开始搞养殖,1996年做养殖设备,今年下半年刚接手这片地时,260余亩的玉米秸秆处理一直是大难题,如今被他解决了。“我们将秸秆青贮起来做成饲料,用于产业园的牛羊养殖,产生的粪便还可以制作成有机肥料用于种植,实现种养循环。”吴跃富指着大棚外空地上存放的大大小小上百个打包好的青贮草料说,附近村民的秸秆他都收来了。

村里有他的养殖场,农业产业园西侧是正在建设中的养殖区,吴跃富计划在2022年建成生态养殖棚,将农业种植区和养殖区在地缘上结合,形成种养产业链条,实现可持续发展。

养殖户最愁的粪便处理在吴跃富这里却成了一件美事。“粪便处理不好会污染环境,处理得好却是宝。”谈到从养殖拓展到农业种植时,吴跃富说,现在整个园区蔬菜水果种植所用的肥料都是他自己生产的有机肥,63个棚完全可以接纳养殖区提供的粪便。

现在,20个冬暖棚的水果辣椒和“大粉”西红柿马上栽植完成,阳光棚里的香菜刚刚冒芽。“基本上都在春节期间上市,我现在不用跑销售了,把主要精力用到产业园区的管理和种养循环上,把产量抓好,把质量搞好,把农业订单搞好,就行了。”吴跃富如是说。

据北孟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吴跃富的产业园充分利用养殖大户的优势,发挥种养双循环的模式,土地流转之后,产业园再将一家一户的农民、无地的农民组织起来,大家“拧成一股绳,抱团闯市场”,产业园负责销售,农民分组“承包”大棚,负责管理、生产,实现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双增收,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新闻推荐

聋哑夫妇献爱心

12月1日,在第30个“国际残疾人日”来临之际,昌邑市龙池镇的聋哑人夫妻孙志勇、邢晓菊到该镇郭疃村、岱邱村等5个村庄...

昌邑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昌邑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