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更多人了解潍坊盐业
今年71岁的齐利民退休后,致力于潍坊盐业历史研究,参与编纂了多部潍坊盐业历史方面的书籍,为潍坊盐业历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1月12日,记者了解到,齐利民最近又完成了12000字的《潍坊盐业历史回望》一文,让潍坊盐业的同行和广大市民更加了解潍坊盐业历史,支持潍坊盐业更好地发展。
文/图潍报全媒体记者刘燕
手稿分十二篇章,记录潍坊盐业发展史
当天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潍城区潍坊盐业公司家属院,见到了71岁的齐利民,他身穿黑色外套,精神特别好。齐利民拿出他刚刚完成的《潍坊盐业历史回望》手稿,这是他花半个月的时间完成的,共12000字,分为历史起源篇、资源篇、盐田建设篇、制盐工艺篇、食盐专营篇等十二篇章,记录了潍坊盐业发展的历史。
潍坊是全国最大的盐及盐化工生产基地,盐业历史悠久。齐利民从事盐业工作四十余年,对潍坊的盐业发展有很全面的了解。“我跟盐打了一辈子交道,可以说对潍坊的盐业有着很深的感情。退休后我的闲暇时间更多了,总想找点事情做,在跟曾经的同事和朋友聊天的时候,他们得知我熟悉潍坊盐业历史,希望我能写点东西,为后人研究盐业历史提供更多资料,这篇文章正是在这样的机缘下写成的。”齐利民说,他想让潍坊盐业的同行和广大市民更加了解潍坊盐业历史,支持盐业更好地发展。
齐利民是昌邑人,1968年参加盐业工作,成为当时昌邑县利渔盐场的一名工人。那时的盐业生产还没有实现机械化,压池、收盐、堆坨等工序全部都是体力劳动,条件艰苦,工作繁重,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年轻人,他有些吃不消,曾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彷徨过、动摇过。后来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和鼓励下,他逐渐走出困境,成为一名优秀的盐业工人。之后,齐利民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取得了很多成绩。1989年3月份,齐利民调入潍坊盐业公司办公室工作,因工作业绩突出,后来提拔成为潍坊盐业公司副经理(潍坊市盐务局副局长),2010年从工作岗位上退休。
记者注意到,在齐利民的桌子上摆放着两本厚厚的书,分别是他参与编纂的《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盐业志(1995—2013)》和《山东省志·盐业志》。其中《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盐业志(1995—2013)》由齐利民任主编。“这些书都倾注了我很多心血,里面的大部分内容由我完成。编写期间,除了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外,我还多次到滨海、寿光等盐业资源丰富的地方考察和搜集相关资料。”齐利民说,他想为潍坊的盐业发展史留下最为真实的资料。
让后人能了解到潍坊盐业的历史和辉煌
退休后,齐利民在家颐养天年,每天看新闻、散步、喝茶,有时候跟老朋友聊天,生活非常规律。可跟盐业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仍时刻关注潍坊盐业发展。
退居二线时,齐利民任职于潍坊市盐业协会,和同行们一起围绕盐业历史、文化、发展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活动。除了参与编纂两部盐业志书,2017年,他又参与了《潍坊市志(1991—2012)》有关盐业篇章的编纂工作,通过参与志书的编写,对潍坊的盐业历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为他后来写《潍坊盐业历史回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完成《潍坊盐业历史回望》,齐利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参考了《潍坊市盐业志》等相关书籍,最终成稿。“这篇文章里既有参考的资料,也有我自己的亲身经历。”齐利民说,其中的盐田建设篇就是根据他的亲身经历来写的。1987年,他在昌邑盐业公司担任副经理一职,期间带领企业人员争项目、跑项目、组织实施项目,建设完成了昌邑灶户盐场17万吨盐田项目建设。
回忆起当初建设昌邑灶户盐场的情景,齐利民记忆犹新。“有一次去省里开会,我得知省里要上马莱州百万吨盐场、寒亭百万吨盐场以及寿光岔河盐场35万吨项目,唯独盐业资源同样丰富的昌邑没有立项,这让我非常着急。”齐利民对记者说,会议期间,他联系了昌邑盐业公司的主要负责人,说明情况后,邀请他到济南一起为昌邑的盐业发展争取项目。后来,两人找到了省里的相关领导,多次做工作,最终省里同意给昌邑县灶户盐场17万吨项目立项。目前,该盐场仍在正常运营,成为昌邑市的骨干企业。
齐利民说,写文章的过程也让他回顾了自己在盐业部门工作的一些情况,让他的生活更充实。盐是百味之祖,盐业是历朝历代的经济支柱产业,潍坊是最早发现盐并开始制盐的区域。他要把自己了解的潍坊盐业发展情况都记录下来,让后人能了解到潍坊盐业的历史和辉煌,培养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操。
新闻推荐
本报讯(潍报全媒体记者于哲通讯员孙建鹏)近年来,昌邑市围子街道教育办以“教育惠民、倾情倾力”为指导,秉...
昌邑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昌邑,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