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才子投身民主革命

潍坊晚报 2019-10-27 09:15 大字

同盟会员于恩波

清末民初那段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历史上,潍坊虽非辛亥革命首义之地,却有无数志士仁人受到感召,走向革命,共同铸就了辛亥革命的丰功伟绩。昌邑人于恩波加入同盟会,办新式学堂,一生追随孙中山,用自己的革命精神鼓舞着后来者。

自幼饱读史书被誉昌邑才子

于恩波,字沐尘,号沐禅,清光绪十八年(1884)出生在今昌邑市围子街道于家郜村。于家是半耕半读家庭,藏书较多,于父锡恒,字公符,是省试副榜贡生。他非常喜爱聪敏的于恩波,是儿子求学路上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于恩波养成了读书、学习的习惯。

光绪十六年(1890),年仅六岁的于恩波随父亲到安丘游学,父亲对他而言既是慈父,又是严师,可不幸的是父子情缘在他十岁那年骤断。父亲得疾病去世,于恩波非常悲痛,含着热泪从安丘回到于家郜村,与奶奶相依为命地生活。

他谨记父亲的嘱咐,“未尝一日废读”,四年私塾,从“四书五经”到“诸子百家”,后来又拜大儒为师,不到20岁时,已经饱读经史群书,品德文章名闻乡里,与同乡好友张书绅(字子佩)被称为“昌邑二才子”。刘乃贤先生撰写的《昌邑市早期同盟会员张书绅》一文中提到,日照籍学者王献唐是张书绅的好友,在张去世后应请为其撰写墓志铭,即《亡友张子佩先生墓志铭》碑文,开篇即提到了“昌邑二才子”:“清光绪间,昌邑有二才子:一为今(山东省)农矿厅长于君沐尘,一为吾友张君子佩。”这是对于恩波、张书绅才子地位的认可与肯定。

受“康梁变法”影响,十七八岁时,于恩波在家开设教馆,1903年,19岁的他弃教继续求学,进入莱州府中学读书,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学校非常器重他。

誓以推翻满清为己任加入淮泗讨虏军

清廷腐败,国势堪危,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等人在日本创立同盟会,倡导革命,于恩波与国内外纷起响应的志士一样,誓以推翻满清,振兴中华为己任,他景仰孙中山先生,更向往着革命。1906年,山东同盟会支部成立,刘冠三在济南创办了山左公学。1907年,昌邑县立师范传习所的王子阶、王国恩、齐东野,毕业于莱州师范的王廷俊及肄业于莱州府中学的于恩波,在刘冠三、杜佐宸等的介绍下,先后加入同盟会,投身到民主革命当中,于恩波由此开始了从事民主革命的生涯。

1908年春天,于恩波以优异的成绩升入山东省优级师范选科学堂(前身是丁宝桢创办的尚志书院),精研史地科的同时,利用课外时间从事革命活动,1910年秋天,他以最优等的成绩毕业并留校,第二年春天学部复试,因成绩优异,奖励他师范科举人,并任学部司务,后又被山东省提学司任命为省视学,他为推进教育革新、兴建学堂,多有建树。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山东独立失败后,时任山东民军统领的陈干很快到浦口编成了齐鲁敢死队,驻安徽凤阳、讨袁八将军之一的柏烈武又拨给他一个模范营,与齐鲁敢死队合编为淮泗讨虏军。昌邑县的同盟会员闻讯后,争相南下投奔陈干。据记载:“时陈干起兵淮上,兵不满千人,于恩波、于雁民、刘肇唐、陈延训、陈希孟、徐言昌等从之”,人员增加后,陈干、于恩波等人共策北伐,从凤阳起兵,沿津浦线北上与清军作战,相继攻克张勋舯的固镇、宿县,直取徐州。南北议和之后,淮泗讨虏军统编为第三十九混成旅。

1912年4月19日,山东临时省议会成立,议长由张映竹担任,刘冠三、王讷任副议长,于恩波被选为议员。

积极奔走擒拿元凶平定“五一八”惨案

武昌起义后两个月,新任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完成组阁,并剪掉那条象征清廷的辫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1912年3月颁布了“剪辫令”,山东都督周自齐积极响应,与诸同僚一起剪辫,还派剪辫宣传员到各地进行宣传,只是到昌邑的一队经历惨案,一去不还。

7月1日是农历五月十七,正逢昌邑大集,四乡八疃的老百姓都进城赶集。县衙门影壁前已经搭起宣传台,两名宣传员彭仲豪、周振声和昌邑县议事会、参事会的议员们相继进行演说,大意就是:满清皇帝业已逊位,中华民国成立数月了,国家要奉行三民主义,一切由民做主,不应当再拖着满清遗留下的辫子了。“无论工、农、兵、学、商,一律都要剪去辫子,遵守民国制度。”

演讲之后,宣传员和警佐剪了劣绅梁怀思和魏桂五的辫子。两名劣绅当时敢怒不敢言,但认为辫子被剪是奇耻大辱,于是在第二天,也就是农历五月十八(7月2日),梁魏带人进行了突然袭击,主要目标是议事会和已经剪辫的人,而且残酷到见了议事会成员就杀,李长庚、肖兰池、王廷俊、刘瀛海(字镜寰)、王国恩等18人遇害,这就是昌邑“五一八”惨案。

当时于恩波任陈干的参谋,因丁母忧回故里。惨案发生时,于恩波与同盟会员明余三乘夜赶赴潍县,向旅长马良告变,又压抑着内心的悲痛,连夜绕道赶赴省城,向都督周自齐告变,同时也将这一噩耗传递到驻防徐州的第三十九混成旅旅长陈干那里。

在于恩波的积极奔走之下,得周都督“便宜行事”令的马良带兵到昌邑,擒拿了罪魁祸首梁怀思,处死30余人,“五一八”惨案才算基本处结。惨案发生近一年后,国民政府为遇害的烈士立碑纪念,于恩波撰写了刘瀛海、朱镜清、刘鹭翔三位烈士的碑文,“故仁人君子,生则未必同福;死则往往同祸。况生死相依,患难与共……镜寰先生为邑山斗,而镜清、鹭翔两先生之性情气节,亦无往不如其师。使假以年令,各出所怀抱以饷世……又为之铭,铭曰:患难共之,生死相依。为国为民,难弟难师。死者千古已,问继起为谁!”

文/图本报记者齐英华

新闻推荐

黄元御中医药文化节下周一昌邑启幕

本报讯10月15日,潍坊市召开黄元御中医药文化节新闻发布会。2019黄元御中医药文化节将于10月21日至23日在昌邑举办...

昌邑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昌邑,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