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着力打造“丝绸之乡·文昌之邑”城市文化 放大丝绸文化品牌效应

大众日报 2019-08-16 09:42 大字

□记者都镇强报道总投资2亿元的“丝路绸语”文化创意园项目占地面积100亩,对始建于1952年的老丝绸企业厂区进行改造,建成后集产业孵化、产品研发、艺术展览、文化体验、创意培训于一体。目前,一期改造基本完成,已于7月份对外开放。□本报记者都镇强宋学宝

本报通讯员王鲁兵刘启政

8月8日,一场阵雨过后,位于昌邑市柳疃镇的丝路绸语文化创意园内,绿油油的草坪、颇具年代感的老厂房、车间里轰隆隆的机器声,映入记者眼帘的场景颇具画面感。虽然仅仅建成了一期,就已经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这不是原来的华信丝绸公司老厂房吗,经过打造后,废弃的厂房得到了利用,里面的文化味儿浓了。”家住昌邑市区的市民刘先生说。

“昌邑自古就有丝绸古镇之称,从周朝时起‘养蚕织帛,捻线就织’,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生产历史。比如,昌邑地处平原不产柞茧,却是柞绸的发祥地,这在中国丝绸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昌邑茧绸在清末民初发展到鼎盛期,有‘日上市三千六百匹神绸’之说。”昌邑市文联主席高江伟告诉记者,解放前,北京同业公会调查显示,当时昌邑在京大小绸布商号100余家,约占北京全部绸布商号的1/3,店员约2000人,行商及随从人员1万余人。

改革开放以来,昌邑市通过资源整合、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条等方式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逐步构建了纺纱、织造、印染印花及后整理、丝绸、服装、家居、纺织机械等门类完整的产业链条,使“昌邑丝绸”这一品牌重新焕发生机。

以华信丝绸公司老厂房工业遗存为平台,建设丝路绸语文化创意园,进而形成兼具丝绸文化创意、产业孵化、技术创新于一体的昌邑历史文化街区。这是昌邑市着力打造“丝绸之乡·文昌之邑”城市文化品牌的一个举措。

打造“丝绸之乡·文昌之邑”城市文化品牌,丝绸文化的传承创新尤为重要。2006年,昌邑柳疃丝绸技艺成功入选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昌邑市华裕丝绸有限责任公司魏耀琳入选山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成立了柳疃丝绸制作技艺传习所。

昌邑市还建有丝绸文化展馆。其中,中国·柳疃丝绸文化博物馆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集柳疃历史厅、《红楼梦》厅、丝绸工艺厅、繁荣的柳疃街厅、丝绸之路厅、红色渤海走廊厅、柳疃丝绸文化厅、昌邑民俗厅等展厅于一体。华裕茧绸文化博物馆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以展示纺织机械等藏品为主要内容。

与此同时,昌邑市建设了万亩桑园。目前,已种植桑林1500亩,建设了桑葚采摘体验园,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传承发展丝绸文化,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他们还打造了“丝路原点·锦绣龙河”工程,包括“烟柳水岸”“丝韵水街”“龙溪湿地”三部分。目前,烟柳水岸“一院”“二道”“三舍”“四园”“八景”已初具规模,龙溪湿地基本建成。

“自2008年起,我们已举办三届丝绸之乡文化节,自2018年起,已举办两届桑葚采摘节,节会期间通过举办丝绸文化展、民间艺术展演、民间艺术品展、诗词大赛、书画展、摄影展等活动,将其打造成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高江伟说。

如何进一步促进昌邑丝绸文化的传承、发展?昌邑市今后将实施重点项目带动工程、培植一批重点丝绸文化企业、丰富完善丝绸产业业态等措施。“比如,今后我们将创新‘文化+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在网上打响昌邑丝绸文化品牌;创新‘文化+高端设计’创意平台,借助丝绸特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影视剧、文化传媒、广告设计等创意产业,推动丝绸文化产品对接跨界融合开发能力。”高江伟说。

新闻推荐

昌邑市龙池镇打造文旅品牌助力文化振兴

本报讯(记者王聪聪)近年来,昌邑市龙池镇紧扣文化振兴发展主线,立足自身历史文化优势,打造龙池文旅产业知名品牌,蹚...

昌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昌邑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