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集市交易 以物换物

潍坊晚报 2019-02-24 09:07 大字

郭显德对昌邑很有好感,他讲道时,多有“听得入神者”,并以为昌邑风土虽不及掖县美丽,但人心醇厚。威廉臣夫人用较大篇幅讲述了该地农村的手工棉纺织传统,认为农村妇女过于辛苦劳累。

村民人心醇厚讲道受到欢迎

勉强骑着毛驴的郭显德和狄考文继续西行,出招远,过掖县,于1866年4月15日进入了昌邑县界,抵达官道郜,即今昌邑市围子街道官道郜村。该村明代建村,因官道穿村而过得名,一直是昌邑东部的一个驿站,即便烟潍公路修成通车以后,官道郜也是公路客运的停靠站点之一。

当天是星期日,是基督徒做礼拜的日子,所以一行人在官道郜村略事休整,没有继续赶路。除了做礼拜,郭显德、狄考文等人相约到邻村讲道。令郭显德感到稀奇的是,在看热闹的人群中多有女性乡民“由人孔中钻进脑袋看洋鬼子,且看且笑”。因为女性抛头露面看洋鬼子热闹,在胶东一带是不怎么常见的。无论男女,听讲者多有“听得入神者”,由此让郭显德对于昌邑的好感油然而生,“昌邑风土虽不及掖县之美丽,然人心醇厚,实耶稣所说之肥地也。故余之本意,若非赶路,甚愿久居此地,开道理学校,以教导之”,甚至有了驻留此地的想法。第二天启程之时,前一日曾听道的乡民们“皆来帮忙,欢喜送行,叮嘱再来”,如此更增添了其好感,“甚是恋恋不舍。无奈行色匆匆,不可暂停,遂应许再来之时,一定多住几日,并设教站。”

从官道郜往昌邑县城的行进途中,因沿路崎岖不平,骑驴颠簸,两位传教士担心再次跌落驴下,于是选择徒步继续前行。正是春和景明的日子,天气温和,沿途风景甚好,“大道两旁,桃花盛开,密密层层,包围村落,令人误认为桃源。牵驴看花,顿忘行路之苦”。尽管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已经有了大量的认知,但郭显德仍然惋惜自己不会吟诗,于好景却无好诗,“略无雅人深致,大煞风景耳”。

美国人郭显德惋惜自己诗性难以抒发,但同样于美好的春天行走在这条青莱官道上的朝鲜使臣吴允谦,却能够自如赋诗,寄情于春光,朝鲜文官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之浑厚,由此可见一斑。他在一首《过昌邑道中偶吟》中写道,“垂柳浓阴十里程,软沙芳草马蹄轻。联鞭相映碧丝去,正似寻春游冶行”,出使途中的辛劳跋涉,俨然已被沿途美好的风景所化解。当然,吴允谦的昌邑之行是在更早很多年的明天启三年(1623年)。

集市吸引威廉臣夫人村民多是物物交换

同样是春日里的旅程,1881年的威廉臣夫人行进在沙河镇至潍县之间的昌邑一带时,也同样感受到了美好的春光。“从沙河镇到潍县之间,大道两侧田野中的风景非常迷人。虽然这一大片地区地势平坦,起伏不大,但是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看不到尽头的麦田。”按照威廉臣夫人的理解,当地人尽可能多的套种小麦,是为了有更多原料来编织草辫以供出口。当然这种认知还是不够确切的,昌潍平原一带种植小麦,草辫或许仅仅是一种供出口的副产品而已,获取粮食才是最主要的目的。

威廉臣夫人一行恰巧赶上了一处小镇的集市。她在文字中并没有写明小镇的名称,但揣摩其区位当属昌邑的某个小镇。官道沿线的卜庄、官道郜、王耨等沿途各村镇皆有可能。威廉臣夫人对这个小镇集市印象深刻,描述生动。她惊奇的发现,“不管是贩卖货物的摊主,还是前来采购的顾客,大部分都是妇女。这些妇女肤色黝黑,满脸皱纹,年龄大多已过中年,是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年轻的媳妇只占很少的比例。从这个集市中这些妇女们的脸庞上,就能读出她们艰辛的日常生活。”作为一位西方女性,威廉臣夫人对于沿途所遇妇女自是格外关注,她在后文中还对偶遇的一位骑毛驴回娘家的新妇进行了细致生动的刻画。

这个小镇的集市从庙前广场开始,顺着贯穿村子的街道自然延伸,一直到了街道的尽头,就连从广场通往庙宇主殿的台阶,也被贩卖杂货的妇女们所占据。在集市上,有卖母鸡的,卖腌蛋的,卖馒头的,卖韭菜的,卖猪肉的,不一而足。威廉臣夫人注意到,集市上货币的使用非常少,大部分的买卖都是以货易货来完成的。有年轻的小伙子用媳妇纺出来的棉线更换肉贩子的猪肉,还有一位老太太用一篮子棉花换了两棵白菜,如此种种。她并不十分认可这种朴素的交易方式,“这种交易方式的效率会非常的低,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很自然,物物交换是一种最原始的贸易方式,但我认为这一方式非常的不方便。”在这个集市上,只有贩卖糕点和糖果的商贩坚持一定要收取现金,他用一节竹筒当作自己的钱包,“每当收到铜钱,就把它丢在竹筒里。围观在小贩周围的孩子们,眼巴巴地看着铜钱掉到竹筒中,然后就听到铜钱因为相互碰撞而发出清脆的声响,在他们看来,连这个声音都是那么的美妙。”

农村妇女纺线辛苦一年到头劳作不停

因为在集市上还看到一个摊位在用纺出的棉线交换棉花,威廉臣夫人用较大篇幅向她的英国读者们介绍了在山东农村的手工棉纺织传统,“在这里的贫苦农民家庭中,每一个新入门的儿媳妇,在入门之后,一般情况下,婆婆都要送给新儿媳一磅棉花,有时候也会送给她两磅棉花。用这些棉花,希望新媳妇能解决她的丈夫和她自己的穿衣问题。这位新媳妇是否心灵手巧,将决定着以后包括她在内的一家人是衣服光鲜,还是破履烂衫。首先,她要先将这些棉花纺成棉线,让她的丈夫将这些棉线拿到市场上去换回更多的棉花。一般来说,纺的非常匀称的棉线,一磅棉线可以换回两磅的精棉。但如果棉线不匀称,小贩可能就只能给一磅半的精棉。如果这位新媳妇纺的棉线能换回两磅的棉花,这样她就挣了一磅棉花,那么下一次她就再纺一磅的棉线,然后再让她的丈夫去集市上换棉花,如此循环往复,她们一家人的穿衣问题不就得到解决了吗?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不知道如此周而复始,在一年之中,一位心灵手巧的新媳妇能用一磅棉花赚出多少磅棉花出来。特别在冬季的农闲季节,在很多农户家中都能听到梭子在织布机上来回穿梭的‘唰唰、唰唰’的声音,以及织布机的脚踏板发出的‘咔哒、咔哒’的声音,这一般都是家中的男主人在用女主人纺出的棉线织布。织布这一工作一般都是男人在干,因为大家普遍认为,织布对于女性来说,是一件过于辛苦劳累的工作。”

对于这种落后于工业文明的低效率的手工业,威廉臣夫人不无慨叹,认为“中国一定会有这么一天,也会发展到今天英国社会的发展水平”,农村妇女们可以摆脱“嗡嗡作响的纺轮的束缚”和“一针一线辛苦缝纫的禁锢”,才能有时间接受教育,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才可以像英国人那样“有可能愉悦的参加剑桥标准考试的测试,才可能徜徉在艺术馆中欣赏名作”。

文/图孙福建

新闻推荐

昌邑市加快“放管服”改革打造便民利企新速度

本报讯(通讯员王鲁兵王萌翟世强)从取得土地成交确认书到办好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只用了32个工作日,这是山东汇...

昌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昌邑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