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笔画到手机拍照 情怀依旧 82岁韩子芬始终对绘画和数码摄影器材热爱如初
今年82岁的韩子芬自幼喜欢画画,上世纪五十年代,因机缘巧合迷上了人物画像。1957年,在家里人的帮助下,他成立了潍坊首家人物画像社——子芬画像社;在为人物画像之余,他还苦研摄影技术,成为潍坊摄影艺术界的杰出人物;同时,他还将人像摄影技术移植到碳粉画中。从炭笔画像到手机拍照,他见证了这个时代的发展。
人物档案
韩子芬,字无倦,号紫气斋主。1936年出生于潍坊。因自幼喜欢绘画,1957年成立了潍坊首家人物画像社——子芬画像社,从此名声大噪,他的碳素画像给老潍县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因酷爱摄影,1964年,他被分配到潍坊人民照相馆工作。1996年从潍坊人民照相馆退休。现为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老年书画家协会理事、潍坊市美术家协会顾问、潍坊市摄影家协会顾问、潍坊市工艺美术家协会顾问。
①1957年,韩子芬的炭笔自画像。
②1964年,韩子芬到潍坊人民照相馆工作,从事人像摄影。
③韩子芬(左)翻看老照片。
误考结缘人物画像
7月11日上午9时许,记者在奎文区市供销社宿舍见到了韩子芬,今年82岁的他双鬓早已斑白,但仍神采奕奕。在他紫气斋的墙壁上挂着各种各样的人物画像,有黑白的,也有彩色的,就像一张张照片,栩栩如生。
1936年,韩子芬出生于潍坊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靠经营一间小铺维持全家生计。父亲深知文化的重要性,省吃俭用,供韩子芬读书,而他聪明好学,特别是在绘画方面颇有天赋,从小临摹的古典人物有模有样,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1950年,韩子芬考入潍坊二中,受国画大师徐培基点拨,绘画渐入门道。毕业后,学校推荐他报考当时的西安美术学校。他和同学范召智坐上开往西安的火车赶考,因降暴雨受困河南而误考,只好住进了西安的一家客店。在这家客店,他们巧逢一位昌邑同乡画人物碳素像,来求画的人络绎不绝。
韩子芬坐在一旁看这位同乡画画,渐渐入了迷,想拜师学艺,却遭到拒绝。“人家不教,咱就只能偷偷地看,默默地记在脑子里。”韩子芬说,之前他也曾画过人物画像,但对人物的衣服褶皱总是处理不好,这次他掌握了画人物画像的窍门,可谓受益匪浅。“用棉花代替大毛笔,画出来的画更加惟妙惟肖。”从此之后,韩子芬画人物画像的头发和衣服都用棉花画。
成立首家人物画像社
有了这次学艺的经历,韩子芬的人物画像越来越得心应手。1957年,韩子芬有幸被当时的潍坊农校录取,并成为首批农校学生。在校期间,他一边读书一边画画,将人物雕塑、传统人物画与碳素绘像相结合,画出的碳素绘像出神入化,求画像的人越来越多。
于是,在家人的帮助下,韩子芬成立了潍坊第一家人物画像社——子芬画像社。父亲承揽业务,韩子芬利用业余时间画像,每张画卖2元到6元,每个月都有一笔不菲的收入,减轻了家庭负担。
据韩子芬回忆,当时的照片是稀有物品,即使是大户人家也只有在过年时才拍一张全家福。受当时拍照技术的限制,照片并不是很清晰,每个人的头像也只有豆粒大小。而韩子芬就凭借这小小的合影上的头像为老人们画像,留作纪念。“我当时用九宫格和放大尺放大,看清人的五官和模样,然后再用无光纸绘画。”韩子芬说。刚开始一张画像至少要画两天,后来画得多了,一天就能完成。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韩子芬干脆以画为业,担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1958年,青岛油画家贾青青由济南路经潍县,慕名拜访韩子芬,俩人一见如故,结下画缘。韩子芬开始接触西画,并将西画画法融入碳素画像,使他的绘画水平有了更大提升。
据粗略统计,那些年,韩子芬画了2000多幅碳素像,给老潍县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成为首批特级摄影师
韩子芬在画人物画像之余还喜欢照相,他勤学苦研,结合人像摄影技术,将黑白照片的调子、反差、光线运用等技巧移植到碳粉画中。上世纪五十年代,韩子芬又师从山东省的照相权威谭允诰,在人像摄影方面的技艺逐渐提高。
1964年,韩子芬分配到潍坊人民照相馆工作,由于之前就很熟悉相机,他工作起来上手很快,照相、冲片、洗片、放大全都会,不久就成为了照相馆的“大拿”。“当时的照相机看到的图像都是倒着的,胶卷拍出来的照片都是黑白色的,所谓的彩色照片也是洗出来后再用水彩、油画颜料上色,并不像现在的照片洗出来就是彩色的。”韩子芬说。
“那时的照相机都没有变焦,特别是拍一些外景特别费劲。”韩子芬清楚地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单位领导安排他到白浪河附近的一家酒店拍外景,但酒店的楼层很高,照相机又没有变焦镜头,只好用吊车吊着,他坐在吊车吊着的一个大箱子里才完成了拍照任务。后来这张照片还被制作成了潍坊的挂历。
后来,单位给韩子芬购买了一台“美能达”的照相机,价值4000多元,相当于那时一个人五六年的工资。韩子芬对这个宝贝相机特别珍惜,平时都锁在抽屉里,生怕别人碰坏了。“那个年代有些个人照相馆用的相机也不过两三百元,能有这样一台相机,我自己也觉得很自豪。”韩子芬说。
上世纪七十年代,他被山东省商业厅评为特级摄影师,这也是潍坊首批特级摄影师。
为时代发展感到欣慰
随着人们对照相的需求,潍坊又开了几家照相馆,如1979年的东风照相馆、1981年的北海照相馆。北海照相馆营业后,韩子芬又被安排到这里工作,直到1987年北海照相馆停业,他又回到了潍坊人民照相馆。1996年,韩子芬从潍坊人民照相馆退休。
退休以后的韩子芬仍钟爱摄影和人物画像。2000年初,出于爱好,韩子芬专门跑到济南,花6500元购买了一台佳能“EOS5”数码相机。“我当时是为了人物画像方便。”韩子芬说。
2003年前后,市面上又开始出现了能拍照的手机,尽管像素很低,但深受人们的青睐。
如今胶片相机几乎销声匿迹,逐渐被数码相机所代替。而手机产品也越来越先进,单拍照技术已可与相机相媲美。“现在的手机太方便了,不仅携带方便,拍照也好,手机又代替了相机,这都是时代发展的高科技产物。”韩子芬说,看到这些电子产品越来越高级,就证明我们的国家发展越来越好,这是时代的进步,而他为见证了这个时代的发展感到很欣慰。
文/图本报记者刘燕
新闻推荐
“谢谢检察官,谢谢检察院!司法救助金我已收到,太感谢你们了!”2018年6月28日下午,昌邑市检察院控申科长孙成志的手机收到了一...
昌邑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昌邑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