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 润泽芳香校园

潍坊日报 2018-06-15 10:30 大字

□本报记者刘文研

通讯员胡红臻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源泉。让学生从小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感受民族之魂,是学校德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与教育“融”为一体呢?昌邑市都昌小学在多年的探索实践中,坚持以引导激励为主、多方参与的原则,提出了“一二三四”的传统文化教育新思路。即一个宗旨:“弘扬传统文化,涵养人文情怀,塑造文化人格,提升人格境界”;强化“两项服务”:服务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于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推进“三项建设”:校本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抓好“四项教育”:经典诗文教育、传统节日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和艺术文化教育。真正让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

文化浸润润物无声

走进都昌小学的教学楼,大厅的墙壁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篆书汉字熠熠生辉;走廊的墙壁上,诗词、警句绘就“经典长廊”,充分展示了学校“厚德、启智、博能、健体”的教书育人理念。

学校将传统汉字文化融入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汉字的育人功能,是学校的一大特色。“汉字以其独特的形式,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浓缩其中。学习汉字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渊源,是每个孩子的必修课。”都昌小学校长逄云阁说,“我们研发了‘汉字与美德\’系列校本教材。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通过绘画、字源探究、字形字义解析等不同方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孩子对汉字的认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经典诵读陶冶性情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每天的早读课,学校教室里就会传出这样的经典国学诵读声。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作,浓缩了我国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结晶。为有效推进经典诵读活动,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程度,组织骨干教师精心选择经典文本,编写适合少年儿童诵读、容易理解的国学校本教材,先后开发了《中华成语》《经典诵读》《传统节日》等教材,内容涵盖《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传统国学经典,全面构建国学诵读的课程体系,为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将每周四下午第三节活动课定为经典诵读课。在这节课上,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在教室进行经典诵读,指导学生诵读的方法和技巧,营造了一个和谐、浓厚的校园经典诵读氛围。

武术教育塑造人格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教习武术,可以起到增强学生体质,锻炼意志品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和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养的作用。

为此,学校把武术教育引进校园。首先组织体育老师制定完善了体育教学计划,将武术教学充实到教学内容中,让有武术特长的体育教师利用体育课向孩子传授简单的武术知识,进行“长拳”“太极拳”等武术基本功训练。鼓励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努力开发校本课程,建立武术特色课程,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穿插一些有关武术的小故事,如:岳飞、霍元甲、大刀王五等一些武术民族英雄故事,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武术,了解武术,从中学习其优良的品质。积极创造机会,为学生搭建施展武术特长的舞台。建立校外武术实践基地,聘请武术学校的教练做学校的兼职武术教师,利用“阳光体育活动”时间给孩子们进行武术指导。

活动体验升华情感

为充分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检验孩子们学习传统文化的效果,学校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每个学期,学校都会组织一次“书香溢满校园国学伴我成长”诵读会和“书写规范汉字传承中华文化”书法比赛。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让学生认知传统、弘扬传统,增进其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践行孝心”的实践活动;以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为契机,组织开展“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关爱长辈”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文化是民族的根,精神是民族的魂,传统是民族的本。传统文化进校园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工程。都昌小学坚持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让传统文化深入孩子们的心灵,有效提升了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激发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新闻推荐

山东省开展形式多样增殖放流活动 今年计划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49亿单位

□记者于新悦赵小菊报道本报讯6月6日是农业部确定的“全国放鱼日”,当天,山东省“放鱼养水,养护生态”党员...

昌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昌邑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