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儿童意外伤害高发加强防范保平安
夏季来临,高温高热天气易引发儿童意外伤害。有数据显示,在我国,意外伤害是儿童伤亡的首要原因,每年有近5万名15岁以下儿童因意外伤害失去生命,还有许许多多孩子因意外伤害留下残疾。据统计,夏季是一年中儿童意外伤害的高发期,特别是暑假期间,家长朋友们更要看护好孩子,注意五类意外伤害,确保孩子平安度夏。
必看
!儿童防溺水安全手册
进入夏季以后,少儿溺水的悲剧都会在全国各地上演。全国各地发生的溺水事故呈现出“五多”特点:事故发生在周末、节假日或放学后多,发生在农村地区多,发生在无人看管的江河池塘等野外多,中小学生发生事故多,男孩发生事故多。6至9月是意外溺水事故的高发季节,一些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和救护知识缺乏,是溺水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防范学生溺水事故的预警通知》,紧急部署防范学生溺水工作。《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按照预防溺水有关工作要求,切实落实安全责任,结合当地水文、水情特点,做好安全教育、联防联控和监督检查等工作,有效防范学生溺水事故发生。哪些地方容易发生溺水?遇到儿童溺水怎么办?如何避免悲剧发生?家长老师一起学习,教给孩子!
如何预防溺水
家长或看护人,决不能将儿童单独留在浴缸、浴盆或开放的水源边。家长与儿童的距离要伸手可及,专心看管,不能疏忽。以下8个要点,家长们要牢记!溺水防护8要点:1.不要私自下水游泳,家长时刻看护。2.坚持让孩子穿高质量的浮身物。3.要求孩子下水前活动身体,避免出现抽筋等现象。4.在水中不要喂孩子吃东西,防止被呛住。5.教育孩子不在水中互相嬉闹,防止呛水窒息。6.教孩子学习游泳,并学习心肺复苏等技能。7.不到不熟悉、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8.不熟悉水性、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擅自下水施救。
如何辨别溺水
溺水者的营救黄金时间是事发30秒。如能及时发现溺水迹象,生命或可挽回!如何辨别儿童溺水者?牢记这7种迹象辨别溺水:1.溺水者的嘴会没入水中再浮出水面,没有时间呼救。2.溺水者手臂可能前伸,但无法划水向救援者移动。3.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挣扎20至60秒之后下沉。4.溺水者眼神呆滞,无法专注或闭上眼睛。5.溺水者的头可能前倾,头在水中,嘴巴在水面。6.看起来不像溺水,只是在发呆,但如果对询问没有反应,就需要立即施出援手。7.小孩子戏水会发出很多声音,一旦安静无声要警醒。
溺水自救方法
为了防止溺水事故发生,消防部门在此提醒,家长们应不断地提高认识,加强对孩子的监管,要教育孩子不私自下水游泳。学校在假期前应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溺水原因,提醒学生加强防范,严防溺水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溺水,不熟悉水性者可在落水后立即屏住呼吸,放松肢体,尽可能地保持仰位并使头部后仰。只要不胡乱挣扎,人体在水中就不会失去平衡,这样口鼻将最先浮出水面,此时便可以进行呼吸和呼救了,呼吸时应尽量用嘴吸气、用鼻呼气,以防呛水。会游泳者,如果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要保持镇静,用手将抽筋的腿的脚趾向背侧弯曲缓解痉挛,同时呼救寻求帮助。
如何营救落水者
会游泳不等于会救人。即使水性很好,一旦发现有人落水,也不能盲目下水救援。溺水时,溺水者往往惊慌失措,手脚乱蹬拼命挣扎,在情急之下难免会把施救者当成救命稻草而死命抓住,使施救者无法脱身。很多青少年尤其是男生缺乏施救技能,看到同伴出现险情,会直接跳下去救人,殊不知,在水中挣扎的人往往蛮力很大,救不了别人反而搭了自己性命。在靠近溺水者并进行施救时,必须掌握正确的施救姿势,那就是从溺水者的背后靠近,一手从其前胸伸入对侧腋下,将其头紧紧夹在自己的胸前,另一只手划水,仰泳将其拖向岸边。万一被溺水者死死抓住,施救者可以憋气向下沉,这样溺水者就会出于本能向上挣扎松手;如果被从后抱住,施救者可以向外掰开溺水者的手指;如果被锁住颈部,就立即将下颚收紧;如果从前方被抱紧,则要先将身子向上伸,然后向下蹲,同时双臂向上用力挣脱。
危险
!别把喷泉池当戏水池
随着天气转热,各大公园、商场、广场等处的露天喷泉陆续投入使用,然而对于贪玩的小朋友来说,释放清凉的喷泉却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近日,福建3名儿童在喷泉水池旁玩耍时疑似触电不幸身亡,引发多方关注。有媒体记者走访多处露天喷泉发现,部分喷泉未设置安全提醒,出水口也不够隐蔽,小朋友若出于好奇将手指伸进喷泉出水口容易被卡住。而根据喷泉水景工程国标,喷泉的喷头应该隐藏安装,且需在水体周边设置提醒标牌。
●喷泉水易变成细菌滋生温床
住建部曾发布公告,批准《喷泉水景工程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该标准自2015年10月1日起实施。根据上述标准要求,喷泉的喷头应该隐藏安装,其水流轨迹上不应有障碍物。在部分水域设置喷泉时,需要在水体周边设置提醒标牌。《喷泉水景工程技术规程》明确要求,应采取抑制水体中菌类生长、防止水体藻类滋生的措施。
业内人士分析,多数喷水景观池内的水为循环使用,为了防止水体藻类滋生,会添加除藻剂,但由于喷泉水长时间暴露在户外,喷泉池中的水很容易变成细菌滋生的温床。
●喷泉戏水存“五大风险”
看似轻松休闲且安全无公害的喷泉,潜在的安全风险却不容忽视。根据媒体报道,近年来,玩喷泉引发的伤人和电击事件屡有发生。消防部门提醒,在喷泉池中戏水应谨防以下“五大风险”。
风险一:漏电保护出问题易电人。国产喷泉设备使用年限一般为6到10年,同时需要定期检修。由于维护与更换都需要成本,使得不少喷泉都处于“有人建没人管”的状态,渐渐年久失修。喷泉是水与电的结合,一旦电线的防水与漏电保护装置出现问题,电击事件一触即发。
风险二:容易引发过敏或传染。喷泉用水一般属于景观水,来自水池内的水源,包括经过处理的污水、雨水。喷泉水长期暴露于户外并循环使用,难免滋生细菌,卫生程度远不及自来水干净,孩子的皮肤娇嫩,接触不干净的水很容易引发皮肤疾病。如果孩子身上有伤口存在,就更容易发炎或感染。
风险三:瞬间加压的威力伤人。喷泉靠电机的高压形成水柱,水柱冲击的力度之大超出人们所料。一个直径5厘米的喷泉口,在开启不到3秒时间里,喷出的水柱可将体重50公斤的人轻松抬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走近不喷水的喷泉,很容易会被喷起的水压冲击,对孩子造成伤害。
案例回顾:2013年8月14日晚,山东省昌邑市一名8岁的男孩在文化广场喷泉玩耍,被突然喷出的高压喷泉顶起后受伤,造成直肠破裂。2006年8月,河南省一名18岁的女大学生和同学一起在喷泉广场戏水玩耍,下方水柱突然喷出,致其肠子被冲断。
风险四:可能引发溺水事故。喷泉水池的水不深,不会轻易引发溺水事故,因而没有引起家长们的注意。其实,儿童一旦遇到摔倒和晕倒的情况,在喷泉池中也极易发生溺水事故。
案例回顾:2012年6月,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西史赵小学一名8岁男生在郑州市国基路普罗旺世小区门口的喷泉池上玩耍,说了句“我不玩了”后往下方水中跳,结果跌入池水中溺亡。
风险五:出水口缝隙易卡手指。当喷泉出水口的直径与小孩手指的直径差不多时,就有可能发生“卡手”的危险。
案例回顾:2016年,山西省永济市一名家长带孩子在广场玩耍时,孩子贪玩将手指伸入喷泉的出水口,不料被卡无法拔出。最后救援人员只能将钢板整体撬出,再尝试用多种工具切割,历时1小时将孩子的手指与钢板分离。
为防止喷泉引发意外事件,消防部门提示,物业部门应排除隐患定期检修,并做护栏等物理阻隔,同时张贴“当心触电”等安全提示标志;为了安全,家长不要带孩子去喷泉池玩水,触碰到喷泉产生刺疼、麻木等感觉时,一定要尽快脱离池水,以免遭受电击;得知孩子在喷泉戏水后,应立即给孩子洗个澡。
远离
!这些易造成烧伤烫伤
烫伤、烧伤……酷暑来袭,小孩子被烫伤的意外也频频发生。而且绝大多数都是由于家长没有防范意识,造成身边热源烧烫伤孩子。小孩子本来就皮肤娇嫩,自我保护意识差,家长一个不留神就可能会有严重后果!家长们警惕了,这些东西,要让孩子远离!
露天娱乐器材
室外金属滑梯在阳光暴晒下,温度急剧上升。在夏季,金属制成的攀爬架、滑梯以及健身器材都容易造成皮肤烫伤。塑料健身器材的“火热程度”,真心不输于金属。据有关部门检测,正午12时塑料滑梯的表面温度就达到了63.7摄氏度。甚至随处可见的石凳,暴晒后温度可达到41摄氏度,不要随意坐。
汽车排气管
现在小区里最多就是私家车,有些刚刚从外面开回来的汽车,或是在车位上等人没有熄火的汽车,排气管散发着热气。孩子好动,玩耍时很容易把手扶到排气管上,被滚烫的排气管烫伤。
露天的公共设施
金属垃圾桶、铁艺围栏,在暴晒后温度也很高。还有一些非LED的长明灯,比如公园地灯,在长时间发光后温度会非常高。
现在家居中电器设备越来越多,儿童接触到电器和电源的机会日益增多。聪明的儿童常常会自学成才,懂得一些电器的操作,而且大多数父母知道要时刻注意用电安全,能够以身作则,并及早地教会儿童用电安全知识,学会自我保护。教育儿童注意安全,讲清乱动电器的危害,在没有成人的情况下,不乱摆弄电器设备。在儿童懂事后(5岁以上),可教给儿童一些常用电器的使用方法,允许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使用,并经常提醒孩子不乱玩插座孔。
◆居家防触电知识
在使用家电过程中,需要将插头部位的地与地面或其他具有接地效果的物体保持良好的接触,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家电外表面或漏电对人身造成的伤害。
在维修家庭线路或用电设备时,首先就应确保电源已经断开,并且在操作之前,用测电设备如电笔再次测试以确保设备或线路上安全。在对设备或电气进行维修时最好佩戴绝缘手套和其他具有保护措施的装备,如绝缘手环等。
养成良好的用电习惯,用电设备在不使用时应当切断电源,插座等用电设备连接部位保持稳固接触,防止产生火花。对于线路部分出现裸露的部位应当及时进行包裹处理,防止对人身造成伤害。
在用电的过程中,如果发生保险丝烧断的情况,更换时应当选择与电流或功率相当匹配的保险丝,切记不可以用其他类型保险丝或铁丝进行代替,同时检查周边用电设备,排除用电设备的短路。
慎重
!防触电不可大意
不要在高压设备附近活动,特别是超高压电线塔,过高的电压会在人靠近时产生跨步式电压触电,危害相当大,因此与高压设备保持合理距离至关重要。
◆如何救护触电人员
人体触电后,通常会出现面色苍白、瞳孔放大、脉搏和呼吸停止等症状。发生触电后,应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只要处理及时、正确,多数触电者都可以获救。触电后采取的急救措施如下:
及时切断电源。无法切断电源时,可以用木棒、木板等快速将电线挑离触电者身体。救援者最好戴上橡皮手套,穿橡胶鞋等。千万不要用手去拉触电者,以防连环触电。
如果触电的人神志清醒,呼吸心跳均正常,可将其抬到温暖的地方静卧,严密观察,暂时不要让其站立或走动,防止引发休克或心力衰竭。
如果触电的人呼吸停止而脉搏存在,应使其就地平卧,松解衣扣,打开气道,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有条件的可用气管插管,加压氧气人工呼吸。也可针刺人中、涌泉等穴,或让其服呼吸兴奋剂。
对心搏停止而呼吸存在的人,应立即作人工胸外按压。呼吸心跳均停止者,则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以建立呼吸循环,恢复全身器官的氧供应。发生触电事故时,即使严重到“假死”状态,如果能抢救及时、救护得法,绝大多数也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在抢救过程中,不要随意移动伤员。送医院抢救的途中,注意保暖,严密观察触电人的呼吸、心跳、血压等。在医务人员未接替前不能停止急救。
将灼伤或起泡的皮肤表面保护好。灼伤的范围一般很小,但症状却都很严重,因此,要用干净布料覆盖伤处包扎,防止伤口污染。 ·王应平·
警惕
!
别把宝宝留在车内
每到夏季,各地都有儿童因为滞留在车内而死亡的事故发生。但是这并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只是短暂离开,让孩子短时间待在宁静舒适的车内,并不会造成伤害。大量事实证明,任何情况下,家长都不能让孩子一个人待在车里。夏季车内温度高,很容易造成宝宝中暑,严重时有可能引起窒息,孩子独自在车内,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千万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车内!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在阳光直射下,密闭车厢内的温度可在一小时内上升约20摄氏度,因此即便车内最初温度是26摄氏度,一小时后也会超过40摄氏度。
高温下,宝宝体温上升,体内水分散发,从而引起中暑、脱水性休克,以及呼吸循环衰竭等症状,导致生命危险;因为密闭狭小的空间里,如果得不到新鲜空气的补充,车内的氧气会逐渐减少,宝宝容易出现缺氧现象。一旦缺氧,身体的很多机能都会变缓慢甚至是停止,如果时间一长,孩子甚至会因窒息而死亡;独自留宝宝在车内,宝宝长时间看不到爸爸妈妈会哭闹,进而产生恐惧心理,这对宝宝的成长并没有益处。
驱车带娃出行时,请注意:1、爸爸妈妈下车时一定要检查,宝宝是否还留在车上;2、千万不要把宝宝独自留在车里。不得不让宝宝留在车里的时候,也要给车窗开一条缝隙,而且滞留时间也不要超过半小时;3、如果可以,请给适龄宝宝佩通讯工具,不小心被滞留车内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与家长手机进行联系;4、请勿让宝宝随意在车内玩耍,避免不小心按下车锁将自己锁在车内。
请教会宝宝这样自救:1、教宝宝学会自己打开车门;2、如果不会开车门,请教会宝宝大声喊救或者按喇叭或车灯;3、如果出门佩戴有儿童智能手表或者手机,请教会宝宝拨打家长电话求救;如果路人发现有宝宝被锁车内,请无论如何也要帮助将宝宝解救出来,或者及时联系孩子父母。
请家长们警醒起来,不要单独滞留宝宝在车上,危险!
新闻推荐
本报讯前不久,青岛市38名老知青组团回到当年下乡插队落户的昌邑市下营镇火道村,探望众乡亲,并参观刚落成的知青纪念馆,受到村...
昌邑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昌邑,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