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店改武馆 无偿教村童

潍坊晚报 2018-05-07 10:27 大字

63岁王桂贞传承父亲衣钵成为昌邑武手拳女掌门

昌邑武手拳,已经传承了近200年。近日,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武手拳的“掌门人”是一名“女侠”,她就是今年63岁的王桂贞。她从小刻苦学习,得到父亲的言传身教,掌握了武手拳的套路和精髓。为了将这套武术传承下去,她将自家饭店改成了武馆,无偿教授给孩子。

●人物档案

王桂贞,今年63岁,昌邑市戚斜村人,从小随父亲学习武手拳,第三代武手拳传承人,多次到青岛等地参加武术比赛。为避免这种拳法失传,她虽已年过六旬,但依然在传承武手拳。

●非遗档案

武手拳在昌邑已流传近200年,据说由武当派首创,由于此拳法一脉单传,到清朝末期会此拳法的已经很稀少了。武手拳以大开大合、攻防开合为主,主要展示近身靠打、弹蹦跳跃,极具实战意义。2014年12月,武手拳入选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场展示拳法,攻防有力刚柔兼济

昌邑市围子街道戚斜村里有一处设在民房里的武馆,它对所有村民开放,可以免费来此学习武术。教授武术的不是身强体壮的大汉,而是年过六旬的“女侠”王桂贞,她教授的正是当地传统的武手拳。

5月5日上午,记者来到王桂贞家的南房,沿着楼梯走上二楼,一处硕大的场地展现在眼前,这正是她的武馆,最显眼的是墙上“弘扬武术,崇尚武德”几个大字,旁边摆放着练武用的大刀、长枪、长棍等兵器。

在场地上,63岁的王桂贞身穿一身武术服装,压腿、转身、伸腰……犹如古装武侠剧中的“女侠”,眼神中透露着习武者的刚强意志。做完一系列热身运动后,她向记者演示了武手拳中的第三手“翻车锤”。

只见王桂贞拳脚大开大合,步伐变化迅速,攻防有力,刚柔兼济。大约5分钟的时间,一套拳练了下来,她脸不红气不喘,依然显得精神矍铄。

如今,步入老年生活的王桂贞,每天早上都会在这里练习家传的武手拳,深得这套在昌邑土生土长的拳术精髓。除此之外,练得兴起时,还会操起大刀、长棍,舞上一套拳法。

受父亲影响,耳濡目染爱上武手拳

王桂贞对于武手拳的热衷,完全受父亲王清昌的影响。原来,王清昌通过勤学苦练,慢慢成长为武手拳王家第二代传人。他有三儿三女,由于三个儿子在习武上久久不见长进,王清昌深感苦恼。为了不让这一拳法失传,就传给了从小爱好习武的二女儿王桂贞。“父亲与武术打了一辈子交道,一生就是学武、教武。”王桂贞说。

王桂贞在童年时,每天都会看到父亲在家里打拳,耳濡目染,武术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扎下了根。闲暇时间,她就跟着扎扎马步,有模有样地模仿几下武术套路。

在她上一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六一”儿童节表演,每个班级都要出节目。王桂贞自告奋勇报了一个武术表演,是当时演出中的唯一一个武术节目。更让老师和学生出乎意料的是,小小年纪的王桂贞已将武术耍得有模有样了。

得到老师的鼓励后,王桂贞高兴得不得了,也正是这一次经历,让她在练武之路上越走越远。“从那时起,我认识到武术是一种本领,即便是女孩子,也可以学下去。”王桂贞笑着说。

练武到深夜,直到学会才能去睡觉

上世纪六十年代,村里刮起了学武之风,因为当时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少,练武能够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能够参加春节时组织的表演。“周围几个村子,很多人都会武术,春节村里组织表演,缺不了武术节目,如果谁能去表演,这是当时人们心中很光彩的事情。”王桂贞说,当时父亲收了不少徒弟,还有一些妇女也跟着学习武手拳。

每天晚上,学徒们便会排着队扎马步、压腿,练习基本功。王桂贞光基本功就练习了三年,为以后学习武手拳打下了深厚的基础。14岁那年,她开始跟着学习武手拳中的刀法和套路。

与其他学徒相比,王桂贞在学武之路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深得父亲指点。父亲经常教她练武到凌晨,每一个动作和刀法,一直到学会才能去睡觉。

有一次晚上,王桂贞跟着父亲学习了三个刀法,其中最后一个怎么练也练不会,父亲的急脾气涌上心头,气得用刀柄将她推到了床下面。她母亲看到后,心疼地将她扶起来,说女孩子练什么武术。

然而,父亲却没有放弃,一直指导她到深夜2时,王桂贞终于学会了,这才躺下睡觉。“虽然练武到深夜,但学会之后就会有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这也支撑着我不断地去学习。”王桂贞说。

传承父亲衣钵免费教孩子学武

练武手拳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对打,是将拳术套路运用到实战的直接体现。王桂贞在学习实战的直接对手就是他的父亲,受伤是难免的。在严格的实战中,一些学徒没有坚持下来,而王桂贞却没有放弃。

“在一次对打中,他不小心一掌打在了我的肩膀上,疼得我直接坐在地上哭了。”王桂贞告诉记者,父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是她和父亲更为清楚的是,吃不了苦练不成武。

50多年如一日,王桂贞学会了武手拳的套路和精髓,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对于武手拳的传承,她挑起了大梁,并开辟出了新路子,不少孩子也深深喜欢上了这种拳术。

前几年,王桂贞在家中南房二楼开起了饭店,平时在院子里练习武术。父亲去世后,她成了武手拳的第三代传承人,深感肩膀上的担子重了很多。为了将武手拳传承下去,她和家人商量,将饭店改成了武馆,并置办了武术器材。

王桂贞告诉记者,她的父亲一生中教了很多徒弟,而且都是无偿教授,在他心中,武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正是受父亲的影响,王桂贞在武馆里教孩子学习武手拳,都是无偿的。“每天晚上和周末,村里20多名孩子就来学武。看到孩子们学武的劲头,我感到很欣慰,武手拳后继有人了。”

文/图本报记者邓永杰

新闻推荐

昌邑境内鄑邑古城轮廓显现

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唯一一座因管理盐务而设置的商周古城4月26日,记者采访得知,昌邑市去年11月启动的昌邑古代盐业遗址勘探项目及保护规划编制项目野外阶段工作于近期顺利收官,昌邑古代盐业遗址...

昌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昌邑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