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昌邑市北孟镇全面提升镇村发展水平 镇村发展快全靠党委带

潍坊晚报 2017-11-25 09:20 大字

眼下虽然是初冬季节,但是,记者在昌邑市北孟镇南孟社区小南孟村240亩的冬暖式西红柿种植基地里,看到的却是生机一片,一个个冬暖式大棚里绿意盎然硕果累累,种菜的村民喜上眉梢。

据介绍,昌邑市北孟镇结合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围绕加强乡村治理、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坚持先进性、可比性、针对性、时效性原则,全面对标(标杆)学访,全面提标达标,全面创先争优,进一步提升思想作风、为民服务质量和镇村发展水平,寻标对标提标达标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思想上持续对标提标达标,做好发展的“领头雁”

加快镇村发展,首先要解决好镇村干部目标定位和思想境界的问题。通过对标学访,镇委、镇政府深入剖析整体标杆寿光市洛城街道、坊子区九龙街道以及单项标杆寿光东斟灌村、广东省仁化县平甫村、浙江省嘉兴市缪家村、上海市嘉定区太平村、贵州省湄潭县核桃坝村、辽宁省丹东凤城大梨树村发展规模经营带领群众致富的先进经验做法,深刻认识到在境界视野、精神状态、目标定位、发展思路、发展办法、思想作风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围绕进一步提高目标定位、提升境界视野,镇委、镇政府在镇村两级干部中深入开展“提升境界、担当有为、争先突破”主题大讨论,深入剖析比学赶超标杆的先进经验和思想境界,找准自身优势、短板和差距,着眼学以致用、扬长避短、加快发展,研究制定持续比学赶超的工作思路和办法措施理,全面提升思想境界、目标定位、工作标准,全面担当、抓紧、创先争优,不断推动镇村发展提档升级。服务上持续对标提标达标,做群众的“知心人”

加快村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必须把全力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利益摆在首位。对标寿光东斟灌村“斟灌之路”的先进经验,镇委、镇政府围绕村级治理“自我议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三个方面,修订完善《北孟镇农村干部工作管理制度》《北孟镇机关工作管理制度》《村级事务制度汇编》,有效提升了镇村事务管理和为民服务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加快建立完善“百姓民情档案”,组织镇村干部在镇域内开展了“走百村进万户·心连心大走访”活动,将全镇2万多户群众的走访信息汇总成册,根据群众诉求制作了问题整改台账,并积极协调予以解决。

今年以来,共为群众办理事务、解决困难1000余件,群众满意度达到100%。特别是小南孟村,创新开展红色细胞“1+N”工程,成立了“领头雁”小组、“思乡情”小组等11个服务型功能性小组,建立起融合到群众中的工作网络,把“红色细胞”即党员融合到每家每户、各个领域,让每名党员都有发挥作用的阵地,每名群众都有联系服务的党员,实现联系群众全覆盖、服务群众无死角。投资40多万元,新建了村史馆和“书香驿站”,定期开放让群众参观、活动,全面展示“细胞融合”工程成果,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归属感、自豪感,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发展上持续对标提标达标,做致富的“领航者”

加快镇村发展,关键要靠发展镇村特色经济。通过对标学访,镇委、镇政府对标寿光洛城街道以“洛城特菜”品牌推介争创国家级著名商标以及绿色食品基地等经验做法,围绕高端定位、超前谋划和集中宣传推介北孟农产品,积极与中国食品谷集团对接,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为农民与企业搭建农业领域一站式服务、交易、信息、创业的平台,借助该平台,先后组织开展7次座谈会,并在15个社区开展农业摸底调研,发展规模化种植辣椒3000亩、九龙屯大蒜2000亩、荷兰土豆1000亩、映霜红大桃600亩、薄皮核桃600亩。

小南孟村对标东斟灌村学习五彩椒和西红柿大棚种植技术,3次聘请专家现场考察土壤、气候,引进投资3000万元的冬暖蔬菜大棚生态园项目,并成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供苗,统一供肥,统一供药,统一指导,统一销售”模式,吸纳群众加入,带动群众致富。目前,投资1000万元的一期大棚项目已全部竣工,第一批西红柿育苗已经结果,今年年底前即可实现收益,每个蔬菜大棚一季可增收12万元。同时,加快建设北孟蔬菜批发市场,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今年年底建成后年交易额将达到1000多万元,带动周边群众靠蔬菜种植致富。

小南孟村党支部书记刘志政告诉记者,有了党的好政策,有了镇领导的大力支持,村里的老少爷们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撸起袖子加油干,致富路上抱团走!

文/图本报记者齐文本报通讯员李军

新闻推荐

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 种植户乐开花

潍坊市农业电商发展迅速,近三年交易额每年增长40%以上随着“双11”来临,农业电商也开始发力,让众多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在销售方式上脱胎换骨,拓展商机。11月6日,记者采访发现,农产品电商从业者...

昌邑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