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中日谈判据理力争

青岛早报 2017-11-05 07:44 大字

对于“鲁案”的态度,陈干曾说:“对于此案最注意者二事:一,青岛土地权,一,内地开放,无论何件均可商量,惟此二者,绝不敢苟同。” “对鲁案应争主权,不争浮利;争土地,不争房子;争永远,不争暂时,宁受其强权一时压迫,绝不由我辈认可半个字。 ”

1、关于土地权

1922年3月,北京政府任命王正廷、徐东藩、唐在章为“鲁案”委员(后来又增加了陈干委员),与日本进行谈判。陈干发现徐东藩在青岛同日人擅定“永远租借”,便对王正廷说:“望设法予为消灭,不然国际会议真叫我为难;如不服从,于公体面有伤,兼起国际争执,稍有不慎,即因此误事;如服从,何以对父老?何以对地方? ”陈干认为王委员长在重大问题上,丧失了国家的立场。陈干质问王正廷“永远租借”作何解释?王解释为:“租者不能永租,买者可以永租,德国租借99年,不过是空名词,切不要认真,实际上与割让给人家是一样。只要买就是人家的既得权,改为‘永租\’反较之好一些。 ”

陈干对王正廷的解释感到非常诧异,他站在国家民族的立场上反驳说:“租者,租地之谓也,买者买地皮之谓也,无论租或买,均不得侵土地权,此是一定的道理。即以德人强横,亦不过为之租借,日人无论如何奢望,亦不过继承德人之权利。德人犹不能有土地权,况日人耶?德人租借99年,你认为不要当真,应视如割弃一样,此种条约解释,我实在不懂。当年人办事太糊涂,何不写‘割弃\’二字? ‘只要买就是人家的,既得权改为永租反较之好些\’,这个大人情,我绝不敢领。 ”国家的首席谈判代表,何以这么懦弱?忽视国家主权到如此地步!陈干不能容忍王正廷的卖国行径,有《陈干与王正廷论土地权书》,其中对土地的所有权进行了精辟的分析:

谨按青岛完全为中国土地,故德人在青岛时名之谓租借,地方主权仍属中国。中日青岛交涉,根据华府条约,关于青岛事,统称之谓德国旧租借地,今日本根据该国原有之宣言并华府条约交还青岛。而青岛土地竟为该国商人之私有,附以土地所有权,试问该国交还者何事?此乃太滑稽也!盖既得权者,既得商业之谓也,绝不能带有土地性质。

即以条约而论,开章明义,谓之德国旧租借地。日人将德国旧租借地交还中国,吾等即遵守此数字精神,以了此事可也。再此事争点,彼谓既得权中含有“土地”,吾等谓既得权中绝无“土地”。

今谓“土地”亦在其商人既得权内,诚不知何所据?如谓该商人所买即有既得权,试问所卖者何人?抑私人乎?抑政府乎?如谓私人,不能牵入国际交涉;如谓政府,德政府乎?日政府乎?所卖之地抑德国之地乎?抑日本之地?如云青岛为德国地,“租借”二字从何说起?如云青岛为日本地,日本何由交还?如云青岛完全为中国地,夫人谁得而卖之?故此事关于既得权是否含有“土地”性之争执,应先从此处注意。

2、关于内地开放

陈干对王正廷说:“闻将开放胶济道附近为某国居留地,此事绝不可行。如因为收回一青岛而失去一山东,虽愚者不为,况青岛能否收回尚在不可知之列耶!公为善后督办,是为根据华府会议收回中国应有之权利,并非为日人谋办善后。” “鲁案办法应以收回为先着,开放为次着,胶澳开放为华府条约规定,但主权纯属中国。自辟商埠,并非与外人合办商埠。 ”

北洋政府在外交上的懦弱无能,加之外交官自身的徇私枉法,更让国人痛心。陈干认为“弱国外交无便宜可占。”“有益于我国者采用之,无益于我国者变通之。”“交涉之事与内政不同,内政错误尚可修改,外交一有失着,即不易挽救。”更指出“中国外交多败于奴性外交,此后纠正办法,只有提倡主性。盖我不为奴,孰得而奴之。”陈干坚定地说:“革命外交者何,即提倡主性外交是也,主性外交者何,即国可亡,种可灭,而人不可奴。 ”

3、关于别纸约定案

最后,陈干又在查阅第三十八次会议录时,意外地发现王正廷私与日人签订“别纸约定案”,允将中日间电报通信及海陆联络增设,悉由中日两国共同处理,现存之中日海底电线归中日两国接收。陈干认为此项不但超出华府会议条约之范围,且有出卖国家利益之勾当。于是向王正廷直谏,并向各方进言,以期及时阻止纠正。陈干言:“外交之事,绝不可负气,绝不可以勉强,凡在范围以内者,干一定服从;凡不在范围以内者,干一定不服从,即将干免职,亦绝不含糊。 ”陈干致黎总统、张总理各部总长电:

“别纸约定案曾有数电陈明——最好办法或由钧座邀请王委员长正廷面谈。如以为别纸约定案与国家交涉毫无关系,即请其从速撤销,不必为国家留日后麻烦;如以为有关系,干忝为委员之一,当然不敢同意;向政府声明,言此案直同废纸,千秋万世日本人绝不能引以为据;外交部即可据以转告小幡,俾其异日亦无所借口。盖国事非一家之私,不妨平心静气以研究之,干纯为国家外交起见,故不惮烦渎。 ”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陈干为国为民刚正不阿、不畏强权的正义立场。在谈判交涉中仗义直言、据理力争,终于能守定范围,如期完成协定签字。赵尔巽(曾任清史馆总裁,主编《清史稿》)赠陈干 “鲁案砥柱”四字,康有为为其书写,以示赞扬。

班鹏志编著的《接收青岛纪念写真》一书中,曾这样写道:“陈干,山东昌邑人氏。民国以还,终日奔走,及鲁案细目协定开议,山东绅商公推陈氏出当交涉之冲。旋于民国11年9月5日大总统命令派陈氏为鲁案中日联合委员会第一部委员。当中日会议时,陈氏对山东之种种权利问题誓死力争,少不退让。即如中日间海底线不为日人所据,关系陈氏力争者不少,故论者谓青岛之接收,陈氏亦居功焉。 ”

在外交事谊中,陈干实为中国近代史上不可多得的外交志士。秦书声先生感言:“吾国病尊俎久矣!听于钞,故能闻未及;视于新,故能见未形;思于濬,故能知未始。近世有几人哉! ”

谈判结束后,陈干将参与交涉的经历和很多不能与外人道的内幕,汇集成《鲁案》。 《鲁案》一书重点在于“鲁案存真”这部分。其中包括致王正廷函件18封,致吴佩孚、郭梁丞14封,另外加致黎元洪总统、国务院张绍曾总理、外交部总长顾维钧、省长熊炳琦,及日委员长小幡,总计60余封。 1982年笔者在北大善本图书馆找到了《鲁案》这本珍贵的历史文献,才得以让真相公诸于世,实现陈干“留与后人评说”的目的。

倡导青岛文化教育

1923年陈干在办理威案中,深感当权者昏庸无能、卖国求荣,多不如人意,其后他心灰意冷,辞掉北京政府的职务。书房门上悬挂着由康有为题写的“倦飞”横匾。这时,他编写了很多著作,记述了他的经历、见解,其中《鲁案》《威案》《欧战拾遗》《旅大问题汇纂》等多是那时编写整理的。

1925年陈干编《经国文钞》上、下两卷,共选三百三十三篇,文章始自秦汉,迄至民国初年,每篇文章之尾,均加注批或议论。诚为启发青少年爱国精神与修身养性的好教材。陈干作序曰:“经济以外无文章,文章以外无经济,盖二而一,非一而二者也。历代文人所选之本,词句之雕琢尚矣!岂士风之所与?抑时代之不同与?兹弗深考。今我所选者,异于是。俾髫龄之童,读其文而想见其人,若能步万一,大之能创造国家,次之能树立名节,不仅胸襟开拓,亦实足为世界之明星云。 ”

同时他将《诗经》自国风至商颂中,精选一百二十二篇,编成《诗选》一书,内容多为忧国忧民、讴歌戎行之句,可见其当年奔走国事之心迹。注解除引用朱子者外,皆由陈干细加批注,供儿孙诵读。陈干夫人俞梅生,为此书刻写钢版,保存至今。当年他们夫妇居住在青岛观象一路5号,如今青岛市政府已将此处挂牌定为陈干故居。

陈干接收青岛后,任胶澳商埠督办公署顾问和胶济铁路高等顾问。这期间陈干与康有为等清代遗老多有交往,在学习国粹、研究格律等方面收获很大。写了很多七言、五言律诗及诗词歌赋,编辑《诗集》两卷。1923年在青岛与易振声等人发起并成立了“涛声社”,出版《涛声诗刊》。此诗刊主要以格律诗为主,也有词赋和文言文章,李萼任主编,可惜《涛声诗刊》只出版了28期。

积极支持办学

陈干为了响应孙中山先生的号召,达到强国强民的目的,认为加强国民教育势在必行。陈干曾于1923年指定德国万年兵营为青岛大学校址,虽然熊督办应准拨筹备款十万元,但因财政困难,致使这一计划未能实现。陈干热心公益事业,又大力支持发展青岛市中等教育,在孙中山的指示下,与丁惟汾、于恩波等人积极参与胶澳中学的创建。从1924年胶澳中学建校至1927年陈干为国捐躯,他每月将自己任胶澳商埠督办公署高等顾问所得薪金600元大洋,全部捐赠给学校作为常年经费,积极办学。陈干的慷慨解囊,以助学为乐的精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说明他为国办鲁案是出于公心,不为私利,把得到的工薪全部捐出。此事在《青岛市一中校史》中有明确记载:“本校创建于民国十三年二月,原名私立胶澳中学。隶属于胶澳督办公署。发起人为陈名豫、丁惟汾、于恩波、隋即吾、范予遂等诸公。校址设于登州路德人交还之若鹤兵营,设初中一、二年级,共两个班,学生百余人。是年十月又迁于湛山大路一号德人所建之俾士麦兵营,设备颇有条理,唯经费无着,除陈干先生月捐六百元外,悉由发起人自捐廉奉,及同仁不支薪给,以为维持,后因经费困难于1927年10月改为公立。 ”(编者按:陈干于1927年8月18日遇难,之后公署停止给薪。 )

慷慨捐赠图书

为促进青岛市文化建设,陈干捐献出自己在青藏书楼中珍藏的图书400余部、万余卷,包括善本藏书。在青岛市档案馆中,笔者发现了陈干于1923年编写的《藏书楼目录》。此书为32开铅印本,虽然只有薄薄的20多个页码,但它详细记载了陈干读过的书类,这对研究陈干的生平思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藏书楼目录》首页是龚积柄坐办为《藏书楼目录》来函。

明侯仁兄大鉴:

顷奉书目并读尊拟简章,敬悉热肠古谊,益智馈贫,扩公溥之,怀而不惮,保存之瘁,思之至周,酌之至善,将见服务青埠者。枕经史,启发篇章于秘文古籍之中,得殚见洽闻之助,皆大君子之赐也,甚盛!甚盛!惟宣昭德意,所需书目,殊非鲜少,拟请付之石印,送下若干本,以便分布,并附简章于后,使求阅者安图可索,手续方为圆满,未识卓见以为如何?从前各省图书馆之设,并不搜集宏富,足资观摩,然立法未善,只许往读,不准借阅,故说部荟谈尚有观者,其经史巨篇仅能饱蠹鱼之腹而已。方之尊处办法,殊欠完美。凡举一事,果能深思密虑,安见今之不迈古耶!专肃奉谢,顺候道安,余惟蔼照不备。

愚弟 龚积柄 拜启

王献唐先生为《藏书楼目录》写序

“明侯先生以在青藏书万余卷,公诸时众,随缘研悦,出其编定目次,嘱余为序。初一披寻,旷然意会。流观未已,嘉叹彌襟。缅维元家秘搁,昭腠帙于友生曹氏,书仓输典册于天府。圣缘所被,化私而同归;古道相期,异世而可接。落落此心,咸共喻矣。先生早岁居贫,髫年研业,神营邱索,簪短带常,身骛縚绳,心深力浅,鬻霜薪而给纸,典牛衣而买书,几历屯艰,频伤勃郁。迨至出览方州,驰骋神陆,安仁禄俸,尽易缥缃,群玉典文,遍讨策府,于时山川泱漭,斗酒纵横,习经于桴鼓之间,论道于鞍马之上。诵书三壁,与淮南同游;载册五车,起翟公并世。轮蹄遍于天下,币间走于四方。见相国之碑文,解衣争市;征开皇之逸典,赍缣相求。今则石室摊书,墨庄著目。擄旧怀于少日,辛苦何多!念故我于前尘,苍凉不少。巢痕欲化,鸿印犹存。身欲学而无书,版不息而穷力。此间贫士,畴有同情,现世尘缘,愿言相助。推一生之感遇,因己及人;出卅年之庋藏,分光共照。十方兴化,馈学林以资粮;一念发心,补文园之缺陷。伟兹风义,甚胜事也。又况诸天业相,生灭乘除,世谛幻门,盛衰综错;或有枕中鸿宝,閟不示人。邺下云签,但求自珍。子孙散为土苴,脉望蚀其精英;班史质钱,鲁论爇火,绛云楼灭,静治堂空,先生盖查之审矣。随身图史,到手可以贻人;过眼烟云,中心自无碍物。同明共照,宁有界疆?大道为公,无分畛畦。是其拓怀旷达,洞识渊微。较之蕲陈编而罹殃,秘私藏而堕劫者,不亦远乎?猥承垂諉,敢避引喤,略贡末音,用宣稚臆,至于宋公书录甲乙十门,吴氏西斋丹黄万卷,则入琅缳之宝,金薤骇心,登小酉之山,球图丽瞩,抑至此乎!非可详矣。

海曲 王琯 献唐

陈干先生在《藏书楼目录》自序中,也言明读书的重要性,指出读书的目的在于应用。在目录之后又谈到自己受书之益和当年买书之难的情况,愿将自己三十年间在青岛珍藏之万卷书籍,公诸于众,与同好共享其乐,使国家受益。正如王献唐先生所云:“随身图史,到手可以贻人;过眼烟云,中心自无碍物;同明共照,宁有界疆?大道为公,无分畛畦。是其拓怀旷达,洞识渊微。 ”

笔者在观象一路5号后院,看到有一楼梯,直通小楼,原来这就是陈干的“藏书楼”。他捐书时,青岛图书馆还没有建成,读者只能去藏书楼自己拿着包袱把书包回家看,这是最早的家庭图书馆。只可惜解放近七十年了,这批图书至今仍没有开封,没有面对读者,先人的愿望没能实现。

1926年底,陈干离开了他热爱的青岛,为了国家的统一,陈干将军又一次披甲上阵,参加北伐。他自己没有想到,家人也没有想到,这次离别竟是永别。

几十年过去了,国人对于陈干的研究才逐步展开。 2001年,在昌邑故里召开了陈干诞辰120周年纪念会;2017年9月9日在青岛也召开了陈干生平展览和思想研讨会,有更多的人在学习他、研究他、纪念他,让他的爱国精神发扬光大!

作者简介:佟立容,1940年生于北京,汉族,工艺美术师。1980年开始寻找和研究外祖父陈干的业绩,曾于1997年出版《陈明侯将军》一书。 2011年,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和陈干先生诞辰130周年,她又写作出版了《陈干一生》,共三册。

新闻推荐

长影77岁配音演员吴永庆去世,代表作有《两个人的车站》等

吴永庆的主要配音作品有《两个人的车站》。10月20日,澎湃新闻记者从吴永庆女儿吴红涓处获悉,长影集团配音演员吴永庆于2017年10月18日6时01分因病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去世,享年77岁。据长影集团有限...

昌邑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