辗转求学打下坚实基础
刘氏兄弟在青岛读完了中学,租了间满是臭虫的阁楼,在这里用功一个多月后,双双考上大学,选择了物理系气象专业。由于成绩突出,毕业前刘振兴被初定为保送赴苏联留学的第一人选,却因家庭成分原因与留学机会失之交臂。
战争期间投奔父亲,就读青岛临时中学
昌乐中学毕业后,刘振兴、刘振隆兄弟俩在家先干了一段时间农活,又在附近村小教了几个月的书。单调而平凡的村小生活无法满足兄弟俩求知发展的欲望。1947年9月,他们又一起考入潍县师范学校后师部(相当于高中层次教育,毕业后可以教初中)。
1948年春,潍县战役爆发,学校因战乱而解散,兄弟俩被困学校,他们趁战争的间隙,卷起铺盖,投奔了在青岛做工的父亲,与战时东迁的昌乐中学学生一起,进入了新设立的青岛临时中学就读,校址就在青岛登州路海军军官学校的原址。
青岛临时中学成立后,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办学经费困难,师资不稳定,学生也经常闹事。有一批原昌乐中学的学生在赵立文等几位老师的带领下,仓皇南下,成立昌潍临时中学,加入江南流亡学校的行列。
1949年三四月间,青岛的局势一天天的紧张。青岛临时中学在校学生也已无法安心读书,一部分追随国民党政府和军队撤离青岛辗转去了台湾。刘振兴兄弟在父亲的动员下,和一部分同学留在了青岛,迎接青岛解放。
满是臭虫的阁楼里,兄弟携手圆梦山大
1949年6月,青岛解放,临时中学随即被合并入新成立的青岛市第四中学,刘振兴依然名列前茅,每次考试总在前五名之内。
这段时间,他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和社会活动,担任学校剧团的剧务主任,演过街头剧,宣传革命;刚解放的青岛,形势喜人,刘振兴也“不大安分”,想着为大家服务,和同学一起利用学校的闲置房舍办夜校,给工人和居民扫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并担任教导主任。期间,刘振兴还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写过小说。生活倒是丰富了,耽误了不少学习的时间。
1950年,兄弟俩想报考位于青岛的山东大学,要备考了才发现“麻烦了”,刘振兴的物理只学到力学,代数几何只学到圆,只好奋起直追。兄弟俩与几个同学一起租了一间小阁楼,定了计划,要把数学、物理等学科知识在一个月内拿下。复习学过的,补之前没学的。
这间小阁楼里,考生们已顾不得臭虫的频繁叮咬,沉浸在备考的紧张氛围里。刘振兴学会了自主学习,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他的学习计划细致到每一个章节,每天干什么,每节干什么,丝毫不马虎;找准疑点难点,带着问题学习、思考;几个人的学习小组也会讨论研究,合作学习,七嘴八舌就把问题解决了,大家都觉得,这种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办法真不错。同时,他与哥哥刘振隆各自发挥长处,刘振隆在昌乐中学上的是中学部,基础知识扎实,尤其数学学得好,就专攻高中数学;刘振兴上的虽然是简师,但物理是他的强项,就啃物理。每天晚上,兄弟俩你教我数学,我教你物理,这种互相“搀扶”还真管用,一个多月后,要参加考试了,两人竟然硬生生把最难的数学和物理通了一遍……
当时山东大学物理系招收的学生很少,50名正取、10名副取,物理考试结束后,刘振兴非常不满意,不安、难过,这时候,他开始想家,想着回去。一考完,他心情太差,就在小阁楼里睡午觉,一觉醒来,眼前成百上千的臭虫,满眼的红色,竟也丝毫刺激不到他。他在心里对自己说,“你考物理系,物理都没有答好,你还有什么话说……”刘振兴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难过的时刻。
如果考不上,就再考一年。
成绩出来了,50名正取中,他考了第25名。就这样,刘家兄弟双双考入山东大学物理系。
选择气象专业成绩名列前茅
与刘家兄弟一同从青岛四中考入山东大学的,有一位叫孙世伦的同学,读的是电机系,经过一阶段学习后,他给刘家兄弟讲了电机系专业学习情况:面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常做些制图之类的设计。兄弟俩逐渐心生向往。于是,他们以家境贫寒为由申请休学一年,目的是复学后选择电机系。休学期间,他们哥俩又在不同学校各自任教,刘振兴选择在青岛郁文中学教书。但复学后,由于山东大学关于专业调整的政策已变,他们未能如愿调入电机系,带着苦恼,不得已只能重新回到物理系就读。
学生选专业时,学校聘请青岛气象台台长王彬华作了一场鼓励报选气象专业的动员。当时,兄弟俩一下子被“呼风唤雨”的气象学所吸引,认为这是一个培养对国家和社会有用人才的好专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物理系气象专业组。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气象专业组师生就被合并到了南京大学气象系。
南京大学气象系建立于1944年,是中国最早建立的气象学系,是中国现代气象科学的摇篮。竺可桢、涂长望、吕炯、赵九章、徐尔灏等一大批著名学者先后在校任教。在南京大学气象系就读期间,刘振兴眼界大开,真正认识到气象对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作用,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气象科技人才和业务骨干,为新中国气象发展做出贡献。他学习刻苦,善于思考,长于动手,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实验和实践考察活动,有问题虚心向老师请教,很快成绩名列前茅,尤其是动力气象学更是遥遥领先。由于成绩突出,毕业前他被初定为保送赴苏联留学的第一人选。但由于父亲在一次填履历表时,误将家庭成分填为“地主”(家中尚有几亩薄田),导致刘振兴在保送政审中因出身问题被淘汰,只得抱憾毕业。
1955年,刘家兄弟大学毕业后就此分开——刘振隆被分配到沈阳中心气象台工作,刘振兴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
新闻推荐
提到每天出现在屏幕上的那个他(她),你会想起谁?有人会想起英雄烈士,有人会想起政府要员,有人会想起文体明星。但在青岛市昌乐路...
昌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昌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