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思源 回报桑梓

潍坊日报 2021-02-26 09:05 大字

杜鹏在京剧《游龙戏凤》中的剧照。

□潍报全媒体记者潘来奎文/图

正月十五下午,由潍坊市京剧协会举办的元宵节演唱会将在鸢都大舞台举行,并通过网络现场直播。本次演唱会除了本地京剧票友登场外,还有一位从北京返乡的“角儿”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中国戏剧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演员杜鹏。作为地地道道的潍坊人,一提起家乡,杜鹏动情地说:“家乡潍坊培养了我,我的京剧基础都是在这里打下的,现在也到了我回报家乡的时候了!”

出生京剧世家

一路探索求学

日前,在奎文区领秀华城小区,记者见到了刚从北京回来的杜鹏。虽然年近花甲,但是多年的唱念做打功夫,让他举手投足间自带梨园风韵。此次杜鹏风尘仆仆从北京赶回潍坊,是接受了潍坊市京剧协会元宵节演唱会的邀请,届时将为家乡父老登台清唱一曲。

杜鹏出生于京剧世家,父亲杜杰民是一名优秀的老生演员。童年时,杜鹏住在剧团大院里,出门就能看到演员们练功、排戏。耳濡目染下,杜鹏从小就喜欢唱戏。六岁时,他就能唱《智取威虎山》中《深山问苦》整整一折。“那时候,父亲在台上演大杨子荣,我在台上演小杨子荣,演到哪里都受到热烈欢迎。”杜鹏深情回忆道。

虽然看出儿子在京剧上的天赋,但杜杰民深知京剧演员的辛苦,不愿让儿子从事京剧事业。在杜鹏8岁时,父母就送他到青岛学习小提琴,想用这种方式断了他的京剧念想。可是距离并不能隔断杜鹏对京剧的热爱。1973年,10岁的杜鹏从青岛回到昌乐,加入了昌乐县京剧团。不久,又被保送到潍坊地区戏剧训练班。1977年,山东省戏曲学校来招生时,杜鹏顺利通过考试,进入了省戏校。

如果说潍坊给了杜鹏足够的发展土壤,那么考上中国戏曲学院更是他人生中的一大转折。1987年,杜鹏考上中国戏曲学院,199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谈及从学生到老师身份的转变,杜鹏深有感触:“老师各方面素养要高,学生才能信服。我带的第一个班,学生是剧团来进修的演员,个个都比我大,他们能服我,就是因为我能教他们,比他们唱得好。”

临时救场结缘

成为马派传人

杜鹏最早是学余派的,后来却成了马派的正宗传人。谈起自己学习马派的过程,杜鹏最难忘的是恩师张学津。张学津是著名老生演员,马派传人。马派是京剧四大须生之一,是马连良在谭派和余派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而成。“马派特点是剧目上环环相扣,高潮迭起;念白生活化,将京剧的程式化表达磨圆化掉。”杜鹏说着做起了示范,“马派唱念做俱佳,要有雄厚基础,否则很容易浮于表面。”

早年在省戏校学习时,杜鹏就十分仰慕张学津,两人的师徒缘分,要从一次救场说起。有一次,《秦香莲》中饰演王延龄的演员嗓子哑了,第二天晚上就正式演出,杜鹏临时决定上场。虽然演过《秦香莲》中的韩琪、陈世美,但杜鹏对王延龄这个角色却是十分陌生。京剧圈里有个习惯,救场的活不找老师,怕演不好会败坏师父名声。杜鹏还是鼓足勇气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一问,不料张学津爽快答应下来。当天下午,杜鹏便向张学津学戏,晚上背词,第二天参加最后排练。回忆当时的演出情景,杜鹏说:“我很紧张,怕忘词,到了剧场还在背词,学生来了就点点头,心里想的全是词。”表演圆满完成,在电视播出,张学津看后很满意。第二天,杜鹏再次上门请教,张学津当场收杜鹏为弟子。

“我是他最后一个关门弟子,也是学得最多的弟子。”提起恩师,杜鹏满是怀念。

做好文化传承

回报家乡父老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对此,杜鹏深有感触。京剧演员有个行话:一天不练功,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功,同行知道;三天不练功,观众就看出来了。杜鹏说,学习京剧这么多年,他已经到了“越学越痴迷”的境界,每天都要练功,要保证蹬腿200个。在教学过程中,杜鹏始终相信“没有舞台经验教不好学生”,一定要坚持舞台实践。同时,他经常参加票友举办的活动,结识了名票友。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如今,杜鹏在梨园界已有一定名气,他更想做的是将自己的所学回报家乡,为家乡的京剧艺术、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杜鹏说,他有很深的故乡情节,每次回家,都回昌乐自己生活过的地方、读书的学校转一转,每次总是感慨万千。这几年他欣喜地发现,潍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京剧,这让他更坚定了为家乡文化出一份力的决心。

据了解,目前杜鹏正在联系国家京剧院,准备将中国京剧水平最高的表演团队带到潍坊,给潍坊老百姓奉上一场顶级视听享受。“我相信,在众人不断努力下,潍坊的京剧发展、文化传承会发展得越来越好。”杜鹏说。

新闻推荐

怀旧零食火 当心是“三无”

咪咪虾条、大白兔奶糖、鸡腿儿面包、光腚糖、牙签儿糖、无花果丝、麦丽素、高粱饴软糖……春节期间,不少“70后”“8...

昌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昌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