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水岭上的“青年帮”
吴泽超(右)和秦海涛在一起探讨大棚管理要领。
□潍报全媒体记者孙希明文/图
冬天来了,昌乐南部许多种植传统作物的丘陵或平原,重新归于沉寂和萧条,而在红河镇白浪河南岸的环水岭田园综合体内,由一帮回乡青年人领衔的创业交响曲正激情谱奏,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大棚里,来自临朐的“85后”殷继先仔细打理着面前一盆盆开得正艳的绣球花,像守护自己的孩子那样投入。“我们搞这个产业好多年了,去年到环水岭租赁了20多个大棚,种植盆栽绣球花,这里的地质比较适合,每年能种植100多万棵,现在是全省最大规模的绣球花种植基地。”小伙子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每年春节到‘五一’是旺季,现在是淡季了,价格从每盆10多元到50元不等,以全国各地的家庭客户为主。”
殷继先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生意受到一定影响,销售以线上为主,现在线上线下相结合,扩大销售额,把损失弥补回来。“前几天我们还在这里组织了一次直播带货活动,效果不错。”
环水岭位于丘陵之上,是麻刚沙地质,农民种地完全“靠天吃饭”。如今,建设者们因地制宜,创造性采用下挖式冬暖式高温大棚,既能保温、挡风,还更加坚固牢靠。目前建成的大棚基本租赁出去,以绣球花产业为主,其次是蔬菜种植。从潍坊职业学院农业生产与经营专业毕业的秦海涛,也是一名“85后”,他被环水岭园区的优惠招商政策所吸引,从原单位辞职,到这里承包了6个大棚,当起小老板和新农人。大棚种植了扁豆、辣椒等蔬菜,一派绿意盎然,果实累累的喜人景象。“菜价还可以,一年下来,一个大棚毛收入十几万元吧。”谈及经济效益时,小伙子快言快语,表情灿烂。
园区管理运营方负责人吴泽超和他的管理团队,大都是“90后”,每天他们从城区赶到这里,耐住寂寞和艰苦,从点滴做起,推动园区日益崛起。他说:“产业振兴是园区的基础,我们先后引进了绣球花、蔬菜和水果种植等项目,使流转出来的村集体土地实现了保值增值,带动了红河镇三产服务业兴旺,并且在党委、政府指导支持下,在园区设立扶贫产业园,优先为贫困户提供岗位,让他们在家门口发家致富!”
对下一步发展,小伙子信心满满:“我们近期的目标,是注册‘环水岭’商标,产业走标准化、品牌化的路,园区的产品统一包装销售;利用邻近白浪河的优势,打造生态景观带,发展乡村旅游。”
红河镇党委书记王建书告诉记者:“环水岭田园综合体是我们依托白浪河、农学博士工作站等生态和科技优势,携手工商资本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分为滨水度假区、设施农业区、智慧农展馆等板块。将靠天吃饭的‘穷疙瘩’变成筑巢引凤的‘梧桐树’,变成促进农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壮大的‘金窝窝’,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不知不觉临近傍晚,落叶纷飞,寒意渐浓,但站在环水岭上,记者被这帮青年人的“三农”情结和精气神所感染着,通体暖流涌动。
新闻推荐
本报讯(潍报全媒体记者宋树云)11月15日上午,昌乐县公安局“保平安·创满意”集中退赃活动在昌乐县城全福元超市广...
昌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昌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