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有水小河满
昌乐乔官镇建起火山农业产业联盟
提及昌乐乔官镇内的火山,很多人并不陌生。过去当地农业种植单一,缺乏品牌影响力,如今发生了很大变化。9月3日,记者来到当地发现,乔官镇成立了火山农业产业联盟,从农业生产结构、链条和销售模式上进行了革新,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火山农业”,不仅为农户带来了创收,也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水平。
种植经营模式有统一标准
9月3日上午,记者来到昌乐县乔官镇的火山农业产业联盟示范基地,背靠着卧虎山,一个个现代化钢结构大棚拔地而起,在蓝天白云下尤为壮观。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而在这片基地里却是播种的季节,种植户们正在大棚里栽种蔬菜和水果。记者走进基地南侧第一个大棚,里面的空间非常大,绿油油的西红柿苗正茁壮成长,彰显出勃勃生机。
种植户王建民穿梭在田畦间,查看着幼苗的生长情况,脸上虽不断冒出汗水,但挡不住内心里的喜悦之情。这个大棚是他租种示范基地的,主要栽种西红柿,再过一个多月,西红柿就要上市了。
“这里的种植和经营模式颠覆了传统模式,我们只要用心种出高质量的蔬菜就行了,以后的销售都有出路。”王建民说,在种植蔬菜过程中,示范基地有一套标准,使用的农资由火山农业产业联盟统一配送,不仅给种植户节省了成本,安全更有保障。
“以前我们种的蔬菜都是自己销售,价格浮动较大,现在火山农业产业联盟会收购。如果种植户有渠道,也可以自己销售。”王建民说,现在他们更加有信心把蔬菜种好。
小米种植户每亩年增收500元
火山农业产业联盟不仅建起了示范基地,产销模式还辐射到了乔官镇的每一个村,让农户节省了种植成本,增加了种植收入,建立起独有的“火山农业”品牌。
第一个加入火山农业产业联盟的是乔山西村。该村党支部书记郝学表示,乔山西村有生产优质小米的历史,所产小米品质优良、口感独特,但过去分散经营造成质量参差不齐、形不成品牌,农户手里虽然有优质小米,却卖不上好价格,更别谈品牌效应了。加入火山农业产业联盟后,村民开始走集约化道路,打造自己的品牌,抱团发展。村里的老党员自发深入田间地头义务监督,确保小米生长全过程使用有机肥、不使用农药。对于符合品质要求的小米,火山农业产业联盟高于市场价收购。
在村党支部带领下,乔山西村小米生产实现了统一供种、统一耕种、统一收割、统一销售。2019年,乔山西村小米种植收益良好,农户每亩地增收500元左右,村集体每亩地增收100元左右。有了自己的品牌,农户们种的小米再不用为销路发愁。
服务网络覆盖全镇自然村
昌乐县乔官镇长期以来致力于打造火山农业品牌,但曾经以户为单位的生产方式制约了当地发展规模农业、品牌农业,也限制了农户收入的增长。去年,为了帮助农户节支、增产、增收,乔官镇成立了由18家成员单位构成的火山农业产业联盟。
火山农业产业联盟不仅涉及种苗培育研发、高端种植,还有电商新零售、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多个产业板块,建立了以乡村振兴服务站为节点、以农户为末端,覆盖乔官镇全部158个自然村的为农服务横向网络。
该联盟理事长高成德介绍,振兴乡村、发展规模化农业一定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只有村党支部的公信力、组织力发挥好了,农业产业才有可能做大做强,才能推动乡村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
在疫情防控期间,火山农业产业联盟的作用凸显了出来。乔官镇党组织带领产业联盟和各乡村振兴服务站通力合作,开展蔬菜配送保民生行动,帮助乔官镇农户销售了辣椒、蘑菇、韭菜、西红柿、茼蒿等农产品,解决了疫情期间农产品滞销问题,为全镇9万多群众日常生活物资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仅在2月份,产业联盟就配送订单24691单。
多个环节为农户增收节支
产业联盟采取“农资供应收益+农产品销售收益+农机服务收益+职业农民培训收益+企业返利+其他服务”的利润汇集方式,产业联盟、服务站、村集体三者串联起来,构成共同的利益架构。村集体、产业联盟、服务站三者以5:3:2的利润分配模式进行分配,大大增加了村集体和农户收入。
高成德告诉记者,自火山产业产业联盟成立以来,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30余万元。预计2020年,产业联盟可为全镇158个自然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00万元以上。
在产业联盟统一运作下,农户购买肥料支出下降30%,飞防支出下降30%,收割费从80元/亩下降到60元/亩。这些都是通过各个环节为农户增收节支,是实实在在的惠农。“火山产业联盟还通过大规模机械化秸秆回收,将秸秆统一卖给造纸厂,解决了秸秆焚烧的问题,减轻了农户劳务负担,还为农户增加了收入。”高成德说。
文/图本报记者邓永杰(署名除外)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孙希明昌乐县首阳山旅游度假区永兴村的刘锦春老人,最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起到家门口的小菜园里...
昌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昌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