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从环境改善、诚信治村、家风建设等方面提升群众文化文明素养

潍坊晚报 2020-08-29 09:14 大字

新时代文明实践在这遍地开花

近年来,昌乐县在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中,以村居试点先行,逐步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综合平台、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已在基层各具特色、遍地开花。8月26日,记者了解到,昌乐县从环境改善、诚信治村、家风建设等方面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特色牌”,提升群众文化文明素养。

村子干净整洁,墙体画整齐美丽

今年以来,昌乐县宝都街道对49个行政村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覆盖,重点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推进“思想铸魂、环境改善、移风易俗、家风建设、文化惠民”五项工程。

夏末秋初,仍是绿意盎然。走进昌乐县宝都街道田老村,整洁的水泥路旁,有序地摆着垃圾桶,村道小巷干净整洁,房前屋后收拾妥帖。原来田老村的道路老化严重,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总有淤泥,行人和车辆出行困难。如今村里道路全部硬化,变成一条条宽敞的大马路。

近年来,田老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合村史打造好家风好村风特色村。在村文化广场和村主干道的墙上,以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讲文明树新风、传统文化、家风家训等为主题的55幅墙体画将村庄点缀得更加整齐、美丽。

村子西南角有一座古香古色、保存相对完整的二层古楼,村民称之为“明楼”。“明楼”建于明代万历年,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明楼”的主人叫田所赋,官至兵部侍郎。据田老村党支部书记田敬涛介绍,田所赋比较看中住宅的防御功能,早先他家院子很大,南北有50米,东西有20米,屋内值钱文物很多。可惜在民国年间遭遇土匪洗劫和破坏,只剩下现在的模样。2009年10月,“明楼”被列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我们把‘明楼’的历史文化作为村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部分,让广大村民都了解这段历史。这也是我们村的一大文化财富。”田敬涛说。

65岁的村民田志道每天都会在村里散步,经历了村庄旧貌换新颜,老人感慨万千。他说,原来村庄环境脏乱差,大街小巷杂物乱堆乱放,十分不美观。开展美丽庭院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后,村庄焕然一新,路面整洁干净,文化氛围浓厚。“现在村里建起了文化广场,为村民提供健身、娱乐场所,还安上了路灯,居住环境好了,人也精神了,村里还出现了不少敬老爱幼的典型。”田志道乐滋滋地说。

失信村发展成省级样板村

8月26日上午11时许,记者来到昌乐县乔官镇唐家店子村附近的一个温室大棚内,45岁的村民张德良正在棚里干活。这个温室大棚占地5亩,实际种植面积2亩,总投资16万元。棚内的西红柿苗生长旺盛,已有40厘米高。

张德良从2016年开始种植西红柿,积攒了不少经验。“前几年村里的征信不好,银行不给放贷,想建大棚都建不起来,只能种玉米、小麦等,收入很低。”张德良说,村里的贷款还完后,他从昌乐县农商行贷款10万元,自己凑了6万元,建起这个温室大棚,种甜瓜和西红柿,年收入高达15万元,第二年就还清了全部贷款。“我们村这几年建了合作社、田园综合体,农产品不愁卖。我打算再从昌乐县农商行贷款,建一个规模更大的温室大棚,发展种植黄金籽西红柿。”张德良说。

上世纪九十年代,唐家店子村是个失信村,村集体经济薄弱,无力偿还银行贷款,上了昌乐县农商行的“黑名单”,没有哪家银行愿意给该村村民贷款。近年来,村两委通过多项措施重塑诚实守信的村风民风,想方设法还清贷款,走出了一条以诚信为主线,全体村民共同富裕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道路。

唐家店子村党支部书记张德增介绍,近年来,该村用“党支部+合作社+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模式,建设五棵松田园综合体,发动村民土地入股注册润海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同时不断发展新业态,大力发展电商直播,目前已培训电商直播50余人,人均增收6000余元。

唐家店子村“用一个诚信打造一个品牌,用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用一个产业带动全民致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模式,赢得了昌乐县农商行的信任,通过建立银村合作平台,农商行加大了对该村及村民的信贷支持。2019年,该村被评为全省农商银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省级样板村。

打造12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为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昌乐县制定并印发了《昌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方案》《昌乐县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昌乐县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重点任务、工作要求。为确保昌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顺利开展,县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文明实践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指导镇街区、有关单位和村(社区)开展工作。

2020年昌乐县倾斜力量和资源,重点打造120个特色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印发了《昌乐县关于开展“城乡共建文明联动”工程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方案》,组织县直文明单位与村(社区)结对共建,围绕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总要求,结合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帮助共建文明村(社区)提升环境、配套设施、完善阵地、倡树新风、开展活动,实现城乡文明有效结合、深度互动。

同时,注重挖掘当地文化特色,打造了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宝都街道西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合社区特色打造“七个一”亮点品牌。宝都街道田老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合村史打造好家风好村风特色村。五图街道庵上湖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打造“红色讲堂”,将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乔官镇唐家店子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把诚信教育作为重点内容,开展诚信宣传和培训讲座,并获得了昌乐农商行“整村授信”信贷支持。

另外,昌乐县还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互联互通、优势互补、深化融合,更好地服务群众,实现“1+1>2”的效果,让“双中心”成为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平台,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消除在基层,探索出一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模式。文/图本报记者刘燕

新闻推荐

一岁半幼儿吞下18颗磁力珠

就诊医院两年完成数十例幼儿异物取出术,提醒家长注意看护昌乐王女士的小女儿轩轩今年才一岁半,前些天轩轩突然出现食...

昌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昌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