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析2020年山东高考作文“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 紧扣时代精神 引领“铸魂树人”

大众日报 2020-07-08 09:37 大字

□本报记者王原刘一颖张依盟

7月7日上午11:40,刚刚走出山东省实验中学中心校区高考考点的考生李安群告诉记者:“感觉今年作文题不太难,我用不到40分钟写完的。我们这届高三生经历的这场疫情,让我们看到了许多,也思考、学习了很多东西,作文时因此也特别有话说。成功的开始是好兆头,我相信后面的考试会一切顺利!”

今年山东语文试卷,采用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题要求阅读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文试题把握时代精神,扣准情境任务,体现多元思考,引导辩证思维。”潍坊市普通高中中青年教师学科领军人物、昌乐一中语文教研室主任刘国强说,试题引导学生思考在突发的新冠疫情面前“中国的组织力、执行力”,在“铸魂树人”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这是最贴近现实的考题,这是接地气、有高度、有深度的一道考题”。

先看提供的材料。刘国强分析说,它们由五段文字组成:第一段文字强调的是国家层面上的措施、原则;第二段材料表明社会层面采取的措施,点出由此而带来的距离;第三段文字具体点出各行业具体人物的行动;第四段点明写作主题“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第五段点明写作要求。“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疫情”点明时代背景,“距离”点明空间关系,“联系”点明心理关系,比如党和人民,社会和个人。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材料中的内容,不但是此次写作的需要,也是每一个考生生活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海英认为,将重大的社会生活事件有机融入试题,是语文命题的应有之义,新高考Ⅰ卷作文题“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选取中国抗疫行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和特定的视角提出写作任务,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疫情中的切身体验,深入思考中国所作出的回答和取得的战略成果,从中发现和阐述中国抗疫行动所显示出来的制度优势、综合国力、文化底色,意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价值选择。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李海英说,命题者可谓用心良苦。庚子年的新冠疫情, 无论你想与不想,说与不说,它都在那里。对于今年高考作文命题者和写作者来说,避开它太难了。“而今年这一题目的写作,可大可小,可虚可实。我们需要记起,无数勇敢的有名的抑或无名的人们,分离或者相聚,以自己的方式爱着这个族群。我们要明白,无论身在何方,灾难面前必须互相扶持。疫情让人疏离,那只是表面,让我们亲近,在心底。疫情,也让各国的人们思考该如何放弃保守与隔离,采取万物并存而不悖的包容心态来和谐共处。”

聊城市高中教学名师、冠县实验高中语文教师张慧认为,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这则作文材料着眼于现实,来自于生活,从疫情中汲取鲜活的素材。“隔离产生距离,联系传递温情。命题主题鲜明,启迪考生体悟民族精神内涵,深入思考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与全国人民一起勇挑重担、共克时艰,接续奋斗!”

张慧说,作文试题坚持情理之中、意料之“内”的原则,便于学生发挥,从而能够以平静而积极的心态作答;坚持公平原则,把考查重点放在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上,确保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高考平稳进行。而从这一题目看,不管是从考生预期及试题难度,均比较符合学生期待,从而可稳定今年考生情绪。试题从素材选取、试题设计等方面综合把控难度,疫情防控、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都是备考过程中普遍关注的热点,学生对此不陌生。“这些普通人的工作、生活、情感,对于刚刚和全国人民一起经历了疫情防控的青少年来说,既是亲切的,也是弥足珍贵的。”

新闻推荐

实打实防汛演练

6月21日下午,昌乐县人武部在南寨水库组织县民兵应急防汛分队、雪豹应急救援队和水库专业救援队开展防汛抢险联合实战...

昌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昌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