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国东:乡村振兴的“领头人”
□本报记者张希丽
通讯员丛清洁
32岁的陶国东是昌乐红河镇庄皋村一位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大学本科毕业后他没有像其他毕业生那样留在大城市发展,而是毅然回村,倾心致力于庄皋村的发展致富。他思维活跃、敢做敢拼,对乡村发展的独特想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新动能。
庄皋村有村民380余户、1000多口人,耕地2700余亩,以前全村一家一户主要分散种植大姜、大葱、花生等作物,种植规模小、技术落后,村民收入低。虽有智慧,不如乘势。2016年,红河镇在全镇实施现代农业“双百工程”,即力争用3-5年的时间,在全镇发展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00处,每处示范园内智能温室大棚种植面积达100亩以上,培育职业农民10000名以上,每年增收10亿元以上。陶国东乘着政策的东风,找到了村庄发展的方向,他决定带领村民搞大棚果蔬种植,发展现代农业。
但带领村民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建大棚,需要有土地,但村民对土地流转不认可,为此,陶国东和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宣传政策、做思想工作。他带头流转,不几天用于建大棚的300亩土地就流转成功。有了土地,资金又成了新的“拦路虎”,幸好在红河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协调下他从银行办下了低息贷款,解决了资金难题。
为保证大棚建设质量,陶国东吃住在工地,在2017年4月,仅用100天时间就建成了9个高标准高温大棚。为了让乡亲们能尽快见到效益,他带着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到外地参观考察,主动邀请种植大户“把脉”,最终确定种植不嫁接的“拿比特”西瓜。天有不测风云。在2017年5月下旬气温突降,致使大面积西瓜开裂,种植户忧心忡忡。陶国东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辗转周边多个县市区寻找解决办法,最终在昌乐县农业部门技术专家的指导下挽回了损失。
“西瓜危机”的化解,让陶国东在村里有了更大号召力。2017年6月,在庄皋村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益农瓜菜专业合作社成立,陶国东担任理事长,通过合作社运作进一步解决了西瓜品牌打造和销售问题。之后,他又瞅准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市场前景,积极运用“互联网+”模式,带领合作社与昌乐“自然邦”“原产递”等网上生鲜购物平台合作,并举办了“原根西瓜节”,成功叫响了“红河一号”西瓜品牌,仅一茬每个大棚的纯收入就达5万元。合作社又借势发力,种植了“黄金籽”西红柿、不嫁接的甜瓜,销往广州、浙江、深圳等地,每个大棚的收益一年达到了15万元。
“老百姓的收入翻了几番,生活富裕了!”陶国东说。
2018年、2019年合作社又相继流转了200亩土地,新发展100余名社员,打造庄皋精品果蔬基地,发展休闲农业、观光采摘等新业态,多条途径让乡亲们增收致富。目前,大庄皋现代农业基地的高温大棚、拱棚已发展到了100多个。
此外,为吸引更多年轻人回村创业,陶国东制定了土地流转、办理贴息贷款等帮扶措施。在城里打工的村民毛连红和丈夫,在陶国东的号召下,回村承包了4个大棚,年纯收入达30万元左右,而村里像毛连红夫妻这样回村创业的年轻人还有不少。
新闻推荐
农村大众报昌乐讯(记者任治安通讯员李洪玲丛清洁)有志气,输血才能强身;靠实干,造血才能发展。昌乐县首阳山旅游度假...
昌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昌乐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