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色基因永续传承

潍坊日报 2020-04-15 08:47 大字

□本报记者孙希明

春光烂漫,暖风拂面。4月12日早上,昌乐县首阳山生态旅游度假区东南庄村的李光富老人,饭后照例来到村“两委”驻地,一会儿,村妇女主任李春玲等人也来了。他们凑到一起,开始讨论即将建成的村史馆,有的提合理化建议,有的拿出村志初稿,交流完善设施的意见。抗战时期,东南庄村的人们以石头、大刀作武器,抵抗侵略者。今天,以李光富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村民们,以笔和纸为载体,整理英雄事迹,弘扬红色文化。虽然时空转换,但家国情怀在这个村庄历久弥坚。

“圈子张、万庄刘,比不上南庄老虎头。”说到村里的抗战史,李光富背起了顺口溜。他说,圈子村姓张的居多,万庄村姓刘的居多,都和东南庄村相邻。上世纪30年代,昌乐城东的朱刘店有日伪军驻扎,经常到村里干坏事。东南庄村年富力强的村民在李师夏等热血儿郎的带领下,组成护村队,建起围墙,修筑门楼,还铸造抬枪、火炮等武器,迎头痛击前来侵犯的日伪军,打了几场漂亮仗,为村庄赢得了“老虎头”的称誉。新中国成立后,村庄又有一批青年人响应国家号召,赴朝鲜参战,有的成为革命烈士。

东南庄村的红色历史久负盛名,除在民间口口相传,各种史料亦有记载。李光富说,他年少的时候,在县里的乡土教材上看到过先人抗日的故事,昌乐县志上有相关记述。

李光富是一名老党员,早年干过村干部,从岗位上退下来后,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他和村里志同道合的老同志义务承担了挖掘村庄红色历史、记录村庄喜人变化的责任。无论建村史馆还是编纂村志,老人们不辞辛劳,一次次座谈交流,形成思路,一次次入户走访,厘清事实,用笔和纸形成了第一手资料。“我们这个团队有的80岁了,有的60多岁,大伙儿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终于让村史馆和村志的事情有了眉目!”李春玲对这些老同志充满了敬意。

东南庄村建村史馆和编村志的事情,得到了上级党委和县文化部门的支持。度假区机关干部刘伟伟告诉记者,东南庄村的村史馆是度假区首个村史馆,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大事喜事,在度假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协调下,昌乐县文化部门的专家给予专业指导,还提供了部分老照片,使村史馆和村志的建设工作日臻完美。

走进这个面积不大的村史馆,历史的厚重感和现代元素交相辉映,这里有一幅幅先烈的画像和一个个抗战故事,有村庄开展矿产资源整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思想的鲜活实践,还有村党支部加强党建的可喜成果,以及民众载歌载舞的幸福笑脸。透过一些图片和文字,过往的历史重现在人们眼前,不负韶华、继往开来,红色基因在这片土地上永续传承,生生不息。

新闻推荐

“户户通”捐款 贫困户低保户很踊跃

春暖花开,正是“户户通”工程施工的最佳时机。4月6日,记者了解到,为早日实现全覆盖的目标,昌乐县鄌郚镇抢抓机遇、全...

昌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昌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