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迷途的人生矫正航线

潍坊日报 2019-11-01 08:59 大字

□本报记者潘来奎

社区矫正是对犯罪行为较轻的对象实施的非监禁性刑罚。作为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国家标准化试点建设单位,近年来,昌乐县抓基础、强监管、重帮教,敢担当、谋创新,让矫正人员顺利回归和融入社会大家庭,在全市社区矫正单项考核中连年第一,多次在全市社区矫正工作会议上做典型发言。昌乐县的社区矫正工作好在哪里实在何处,日前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档案标准化夯实基础

在没有围墙的开放式环境里,如何对矫正对象进行有效的监管?在昌乐县宝都司法所所长张淑芳看来,必须严字当头、一视同仁。“我们所管理的社区矫正人员有155人,占全县的三分之一。由于地处城区,人员成分复杂,流动性大,给监管工作带来很大难题。”张淑芳说,针对实际情况他们首先从源头堵住人情关,不管是本地的还是外地的,不管以前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群众,社区矫正面前一律平等,没有法外之地。

“社区矫正最难的是一个人一个心理,群体分化程度高,因此监管工作不能一刀切,只能因人施策。”张淑芳告诉记者,他们根据矫正人员的犯罪行为划分为涉毒、传销、贪污等种类,根据每个种类的人员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管。前段时间,张淑芳抽查一个干装修的矫正人员王某,打电话没人接,半个小时内也没回电话。他于是立即联系王某妻子,回复说丈夫在楼下干活没听见。一直到中午时分,王某才回电话给张淑芳说自己没事。“根据法律规定,处于社区矫正期内的人员是不能越过昌乐县界的。我根据经验判断,王某是干装修的,很可能私自去外地了,于是第二天继续抽查他的行踪。王某一看实在躲不过去了,不得不承认去潍坊豪德建材市场的事实,我们按规定对其进行了严肃处理。”张淑芳说。

张淑芳所长的底气,源自昌乐县司法局以档案标准化为抓手,注重夯实工作基础。近年来,他们以承担全市社区矫正档案标准化试点工作为契机,先后印发《昌乐县社区矫正工作基本流程》《昌乐县社区矫正档案管理规范》等制度,通过视频监督、网络签到、现场检查、日常抽查等多种模式,进行全天候全网络监管。档案标准化倒逼社区矫正管理的规范化,促进社区矫正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管理信息化堵塞漏洞

走进昌乐县司法局社区矫正指挥中心,只见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墙上的大屏幕便弹出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矫正情况、定位管理、奖惩信息等一目了然。工作人员点开定位管理窗口,全县400多个矫正人员的具体位置实时显现,而且还可以查询过去一段时间内的行动轨迹。

针对基层警力不足、监管存在盲区的实际,昌乐县在全市率先建成社区矫正指挥中心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投入,到目前已经建成了覆盖全县的1+2+N的信息化监管平台,即一个指挥中心、内外网两套网络、心理矫正平台+社区矫正定位管理+远程视频教育监管+网络面部签到等多个子系统。

通过最大化利用各项信息化设备功能,加大了“人防”和“技防”的有效结合,实现了社区矫正管理智能化。如今,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汇报、公益劳动、集中教育、请销假等日常管理工作,使用“刷脸”考勤管理,避免了假冒替代现象发生。“矫正人员是要定期到司法所报到和参加学习劳动的,如果确实有事来不了可以写请假条,但下次必须补上。对于那些托关系走后门想蒙混过关的,我对他们说,现在考勤都是用人脸识别系统,即使我答应了也过不了机器关。他们一看这样,都知难而退了。”昌乐县宝都司法所所长张淑芳说。

据介绍,目前昌乐县在各司法所共架设10条司法专线,配备面部识别报到系统、远程监控系统、执法记录仪等现代化信息设备,提高监管的信息化水平。通过社区矫正微信群,由各司法所向县矫正办汇报每天社区矫正管理情况,人员请销假情况,人员脱管漏管等异常情况,从而及时迅速处理各种问题情况。

工作柔性化提高效果

社区矫正需要刚柔相济,在加强教育引导的同时,还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近年来,昌乐县司法局以承担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国家标准化试点工作为契机,向潍坊医学院心理健康中心寻求技术支持,合作开发了心理健康平台,同时积极推进县局、司法所两级心理咨询室建设。鼓励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人员积极参加心理咨询师考试,截至目前,该局已有心理咨询师28名。同时,对心理咨询师积极开展专题培训,切实提升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心理矫治业务水平。

昌乐县开发区司法所有一支“娘子军”,总共三名工作人员全是女同志。她们发挥女同志的优势,在心理矫正方面探索出一条路子。“矫正对象首次报到非常关键,县局对每名矫正对象进行初步心理测评后,我们会根据测评结果,通过面对面地沟通交流,大体知道对方的家庭情况和个人性格等,下步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昌乐县开发区司法所所长林桂霞深有感触地说,那些家庭、工作、收入等相对稳定的矫正对象划为一类,而工作不稳定、居无定所、家庭不和睦的一类属于重点监管范围。“对于后一类矫正对象,我们会在日常走访时特别注意他们的思想波动情况,比如身体生病了、工作不顺心了等就要多加关心,把严格管理与真情帮扶、提供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必要的时候,我们会组织心理专家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及时排解他们的不良情绪,鼓励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融入社会。”林桂霞说。

除了言语行动上的关心鼓励,他们还组织矫正人员学习传统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看法治栏目剧,写观后感等,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能力和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通过今天观看的法治节目,让我学会了礼让、容忍、宽容,遇到事情不要冲动,要学会自我调节,遇事要冷静、理性地去处理矛盾和问题,否则会因一时的冲动而导致走上犯罪的道路。”“今天看了国庆阅兵很有感触,我们的祖国确实强大了。我们的官兵英姿飒爽,我们的飞机导弹世界一流,我们新中国成立仅有70年,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现在的盛世,都是先辈们努力奋斗的结果。”一封封洋溢着真情实感的观后感,无疑是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最大肯定。

新闻推荐

车主疑惑五花八门“一路同行”来帮您

“一路同行”栏目自开设以来,不少车主和读者纷纷扫码联系记者。近日,记者将部分车主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汇总,并找...

昌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昌乐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