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归雁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

潍坊日报 2019-07-07 08:49 大字

□本报记者付生

夏日的高温为芦荟的生长带来了适宜的温度。六月的最后一个周末,从北京返乡创业的昌乐人刘浩,陪着几名客户来到他位于昌乐县首阳山旅游度假区的芦荟种植基地进行考察。

来自日照的客户刘琳是第一次见到大规模的芦荟种植基地,她告诉记者,芦荟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量逐年增加,他们有意向加盟到此类产业中。

也正如刘琳所说,市场上庞大的需求量,让刘浩的芦荟护肤品加盟店达到600多家。作为几年前回乡创业,一头扎进乡村振兴大潮的刘浩,正在加快推动芦荟种植及科研成果转化为创业成果。

回顾创业的历程,刘浩最初的设想非常单纯,因为父辈从事芦荟种植,所以创业梦就从这里起步。“从北京回来就开始研究这个东西,它的生长、优势和特有的功效等,包括市场前景,考察之后就觉着大有可为。”刘浩说,虽然对这个领域不陌生,但搞跨界也并非易事,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果,多亏有了好帮手。

刘浩口中的好帮手,一是他的创业团队,二是潍坊市及昌乐县的各类推动创业政策。为返乡创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昌乐县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及优质服务,让返乡创业人员留得住、站得稳,并形成典型带动与示范,推动“归雁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刘浩告诉记者,经过审核,他首先获得了10万元的贴息贷款,后来又获得过10万元的创业补贴资金,还参加了昌乐县组织的创业培训,让他对创业这个陌生的领域,有了新认知和科学的规划。“自古创业百战多。在我们起步阶段,县里给出的创业培训、贴息贷款等政策非常重要,帮助非常大。”刘浩说。

自确定为全国返乡创业试点县以来,昌乐扎实推进三年行动计划,梳理返乡创业相关政策,优化服务环境,力争孵化成功一个,带动扶持一批,形成“归雁经济”,用创业留住人才,用奋斗彰显青春。

据昌乐县人社局创业指导科刘学祥介绍,依托职业农民孵化基地、职业农民讲习所,昌乐成立了潍坊创业大学现代农业学院和潍坊职业农民创业学院,开展返乡人员创业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建设潍坊市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基地,以“六大农业聚集区”为载体,引导返乡人员创新创业,一大批“农创客”“农创体”脱颖而出,同时打好乡情牌,念好“引才经”,引导在外“乡贤能人”返乡创业。

创业过程艰辛,但刘浩站稳了脚跟,成立的芦荟种植合作社,面积扩大到了600多亩,成员20家,种出了质优的鲜芦荟。但他发现,经过最初的快速发展期后,合作社的壮大遇到了瓶颈,主要是因为产品附加值太低,影响了进一步提升。通过创业和企业发展培训,刘浩开始了新的规划。

“研发生产芦荟系列护肤产品,搞精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这样才能有更高的效益,再就是推广芦荟产品,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它、使用它。”刘浩说,这如同是二次创业,起步更难,但在各类创业政策扶持下,最终迈过难关。

如今,刘浩的合作社成员每户年均增收8到10万元,还吸收了40余名大学生共同奋斗,并力争实现2020年芦荟种植面积突破1000亩,加盟店突破1000家。

新闻推荐

巡逻途中遇事故 及时救助骑车人

本报讯6月24日,昌乐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六中队执法人员在辖区巡查时,遇到一起两辆电动车相撞的事故。执法人员立即上...

昌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昌乐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