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重建现场 总有她的身影 三个月来,昌乐县鄌郚镇党委书记郭雪梅与全镇干部群众坚守一线

潍坊晚报 2018-11-23 10:40 大字

45岁的郭雪梅现任昌乐县鄌郚镇党委书记。她留着披肩长发,脸上总是带着温和的笑容。而面对突然而至的洪水时,温和的她却爆发出了巨大的力量。在汶河大堤鄌郚段接二连三遭遇险情的危急关头,她忘记个人安危,拿起铁锨与干部群众一起装沙袋、堵决口,紧急转移安置群众5446人。“从抢险救灾到灾后重建,三个月来,郭书记一直靠在现场。”11月15日,鄌郚镇副镇长王仁卓说。

一边守着汶河大堤,一边电话调度防汛工作

昌乐县鄌郚镇境内水系众多,8月中旬的两个台风裹挟暴雨疯狂而至,一时间,汶河、白浪河、红河、孟津河等河流水位暴涨,当地防汛最大的隐患就在汶河大堤。

8月19日早上6时,郭雪梅早早赶到了汶河大堤,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奋战在第一线。下午2时,汶河水位暴涨,堤坝随时有垮塌的可能,直接威胁包庄、高崖、漳河、良河源4个社区4万多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郭雪梅临危不乱,紧急调集了6辆挖掘机、4辆装载机、数百方沙土,带领干部群众1000多人,冒着大雨对汶河大堤进行除险加固,用3万多条沙袋、1000多个铁笼,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

大雨下了一夜,郭雪梅在大堤上守了一夜。不仅大堤出现险情,全镇多处塘坝、水库告急,村子进水,郭雪梅一边守着大堤,一边电话调度全镇的防汛抢险工作。衣服湿了,雨靴里灌满了水,沙哑的喉咙、肿胀的双腿……在洪水面前,她的身躯显得更加娇小,却成为支撑一线抢险干部群众强大的精神力量。

“85后”高清是鄌郚镇一名年轻的社区主任,8月19日晚,他也一直坚守在汶河大堤上。“当时包括郭书记在内的女机关干部都坚守在汶河大堤抢险救援一线,她们撑着袋子,我们装沙子,再一起抬去堵决口。”回忆起当时的一幕,高清仍很受触动。

与郭雪梅并肩作战的鄌郚镇副镇长王仁卓说,从抢险救灾到灾后重建,三个月来,郭雪梅一直靠在一线。“作为一名男同志我都觉得身体已经拖不动了,她还一直靠在现场。”王仁卓说,全镇党员干部都备受鼓舞,全力投入到工作中。

数次经历惊险时刻,带头安全转移所有群众

暴雨中,冲在第一线的郭雪梅经历了许多惊险的时刻。

当他们从大堤上撤离后,不到5分钟,堤上的应急灯就被洪水卷走。“如果当时继续留在大堤上,参与护堤的干部群众就有生命危险了。”郭雪梅说。

从大堤上撤离时,洪水从上游涌来将道路淹没,而且当地断了电,到处漆黑一片。郭雪梅要求,无论如何一定要尽快回到指挥部,只有组织将所有群众都安全转移,她的心才能更踏实一些。漆黑的夜里,汽车涉水而行。然而,走了没多远,汽车就因进水抛锚了,一行人只得下车步行。

郭雪梅回忆,当第二天洪水退去,有人前去挪车时才发现,当时他们停车位置的一侧就是深沟,一个车轮的一半已经轧在了边缘,一不小心就会翻下去。幸好当时驾驶员有所警觉,让坐在副驾驶一侧的镇干部从驾驶室一侧下车,避免了车辆发生侧翻。“回想起来确实有些后怕,但当时没有时间去想这些。”郭雪梅说。

当所有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后,镇、村干部在桌子上和衣而卧。看着疲惫的他们,深深地触动了郭雪梅,这一幕让她一直难以忘怀。

洪水前没有一个人退缩,全镇上下结下“生死情”

回忆起那段经历,郭雪梅说的最多的一个词是感动。

“当灾情到来时,我们每一名镇街干部都包靠到社区、村里,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郭雪梅说,在最艰难的8月19日晚上,洪水来袭时,没有一个人退缩,镇上的干部群众不考虑个人安危,全力护堤。全镇没有一名群众出现伤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保住了大堤,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灾后第二天,郭雪梅到村里巡查灾情,一位老大爷拉着她的手说:“如果不是村干部,今天我就见不到你们了。”原来,在洪水袭来时,当地一名村干部不顾自家的安危,开挖掘机将他解救了出来,自己家却被洪水淹没了。

郭雪梅说,在这次洪水中,像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

通过这次考验,镇街和社区、村干部结下了“生死情”。“不仅是党员干部之间,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感情也更紧密了。”郭雪梅说,尤其是最基层的村党员干部,更是成为了群众的主心骨。

“如果我没有尽心尽力去做,没有冲在前面,我的余生可能都不会舒心。”郭雪梅说,既然在这个岗位上,就得尽心尽力去干,要对得起自己的职责和良心。在她看来,她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在大灾面前,是大家共同的努力保证了抗灾救灾阶段性的胜利。

文/图本报记者周晓晴

新闻推荐

严把“三关”加快推进受灾房屋分散重建

本报讯(刘超田恒普李砚强)昌乐县把受灾房屋重建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深入落实省、市受灾房屋重建工作要求,严...

昌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昌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