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细琢方见《碧水长流》
实现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零的突破,主创透露背后的故事
2001年3月,潍坊市创作演出的吕剧《碧水长流》被中纪委、文化部调到北京,在全国政协礼堂向中央领导做汇报演出,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实现了潍坊市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项中零的突破。11月11日、12日,记者采访到了《碧水长流》的导演隋永毅、主演赵延吉等人,了解到这部剧背后的点点滴滴。
吕剧群众基础广泛,《碧水长流》顺势而出
吕剧,迄今已有百年历史,潍坊是吕剧的发源地之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吕剧红遍了大半个中国,那个年代为了能买到一张吕剧演出票,很多人半夜起来排队,可谓是一票难求。
潍坊市吕剧团的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昌潍专署吕剧团,这是潍坊市最早的国有专业文艺剧团。几经变革,上世纪90年代,潍坊市吕剧团正式命名为潍坊市吕剧院,现如今已成为潍坊艺术剧院。
潍坊艺术剧院院长尹文军说,当初吕剧演员都需要到村里演出,而那时候村民过年过节能看场吕剧就是一种享受。上世纪六十年代,吕剧被山东省政府授予“齐鲁大地的乌兰牧骑”的称号。
潍坊市吕剧团原副团长兼《碧水长流》导演隋永毅回忆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吕剧团遵循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排演了许多剧目,参加了不少慰问演出,老百姓都非常愿意看愿意听。此后,吕剧团也开始广泛联系到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于是,一个个贴近百姓生活的剧本出现了。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下,《碧水长流》这部剧顺势而出。
乡镇挂职搜集素材,最初起名《潍水长流》
“上世纪九十年代,潍坊市委和市纪委为了党风建设,褒奖了一批乡镇干部,对一些不足进行了揭露。”隋永毅说,为此,有不少作家便到农村去,把农村的现实情况展现给广大观众。著名剧作家牟家明在这时创作出了《碧水长流》这个剧本,就是以反腐倡廉为题材。
为了写《碧水长流》,牟家明先到昌乐挂职,之后又回到老家高密,他听说高密有个上埠引水工程,而且有许多故事。为编好该剧,牟家明到乡镇挂职一年半,并开始找老乡了解情况搜集素材,一点点地将故事积累起来,最终写出了《碧水长流》这个剧本。
起初,《碧水长流》在交给潍坊市吕剧团进行二次“加工”的时候,是没有名字的。“我们当时还想重新起个名字,有《潍水长流》等等,可是最后还是敲定用《碧水长流》。”隋永毅说,因为这个名字寓意是“干净的水”,象征着党政干部的清正廉洁。
《碧水长流》着力塑造了一个廉政爱民,敢于同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的乡党委书记宫玉成的感人形象,歌颂了基层优秀纪检监察干部敢于坚持原则、依法办事,揭露和鞭挞了基层干部中少数腐败分子的丑恶现象。整个戏朴实生动,情节感人,是一部现实性很强的剧目。演员把农村生活带到了舞台上,使观众看到了基层干部和农民的生存状态。
向国家级大奖“冲刺”,主角拔针带病演出
回忆起以前演出的场景,饰演乡党委书记宫玉成的演员赵延吉如今仍历历在目。
“当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对戏曲演员要求比较高,不能太胖太瘦,也不能太高太矮,而且形象气质也要好。”赵延吉说,该剧主人公埠上乡党委书记宫玉成是一个办事认真、为群众着想、义无反顾地同邪恶势力展开斗争的好干部。在挑选这部剧的主演时,牟家明一眼便看上了他,并称“宫玉成这个人物必须你来演”。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赵延吉不仅要熟读剧本,还要体会人物的来龙去脉,抓住人物的“核心”。之后,市委相关领导四次观看该剧,中纪委、文化部及北京的专家也两次来潍观看此剧。1999年年底又赴济南汇报演出,省纪委、省文化厅当即决定联合推荐该剧进京汇报演出,并准备在全省巡回演出。
在济南演出《碧水长流》的时候,赵延吉因为食物中毒上吐下泻,在医院打起了吊针。虽然自己生病,为了不耽误演出,赵延吉都是别人给化的妆。“我清楚记得是下午打完针,拔了针晚上就去演出了。”赵延吉说。
隋永毅表示,其实他们在准备《碧水长流》这部剧的时候就提出了要向国家级大奖进行“冲刺”,所以每一个人在作曲、舞美、道具、灯光等进行了认真的准备,要以最佳的形象展示在舞台上。为了能更好地演绎这部剧,他们还不断到农村去体验生活。
边演边改终成精品
《碧水长流》演员平均年龄不到40岁,而这部戏前前后后大约巡演了100多场,一直从市里演到中央。在全市推广巡演的时候,还是一边演出一边修改,之后推荐给省纪委和省委领导后同样提出了修改意见,而在给中纪委等部门报《碧水长流》录像的时候,前后一共报了3次。
2001年3月2日,《碧水长流》在全国政协礼堂向中央领导做汇报演出。一个吕剧演员能上北京演出,这是赵延吉一辈子也忘不了的。赵延吉心里非常清楚,虽然他们的演员和工作人员都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可是这是舞台剧而不是电视剧,电视剧可以重来,舞台剧却不行,因此每一个演员都不能出丝毫差错。“演出之前我们巡演过多次,因此有充足的准备,我们都明白到北京演出的前一晚必须要休息好。”赵延吉说。
尹文军表示,在全国政协礼堂里演出,看到中央领导,那种紧张感是无法消除的。然而,演出现场观众的一阵阵掌声和喝彩声,令他们的紧张感一点点地消除。最终《碧水长流》的演出取得了圆满成功,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实现了潍坊市在“五个一工程”奖项中零的突破。
艺术创作势头良好
现如今,不仅是吕剧,潍坊市的各项文艺工作呈现良好的势头。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化市场与艺术管理科科长徐明政表示,全市坚持以舞台艺术精品创作生产为中心,深入挖掘吕剧、茂腔、周姑戏等地方戏曲艺术资源,组织创作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陆续排演搬上舞台,为城乡群众送上一道道精美的精神食粮。
国家艺术基金自2014年设立以来,潍坊市入选的资助项目总数达到9个,资助资金总额达963万元,实现国家艺术基金四大类项目全覆盖,所获项目数量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稳居全省第二位,极大促进了潍坊市的艺术创作与生产,有力推动了“文化名市”建设。
此外,全市还扎实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截至目前,今年共组织演出7041场,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剧目不断涌现,地方戏种得以较好的保护传承,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进一步丰富和满足。
文/图本报记者王路欣
◎相关链接“五个一工程”
“五个一工程”,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的精神文明建设评选活动。自1992年起每年进行一次,评选上一年度精神产品中五个方面的精品佳作。
这五个方面是:一部好的戏剧作品,一部好的电视剧(或电影)作品,一部好的图书(限文艺类),一部好的理论文章(限社会科学方面),一部好电影。对获奖单位与入选作品,颁发获奖证书与奖金。
1995年起,将一首好歌和一部好的广播剧列入评选范围,“五个一工程”的名称不变。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孙希明通讯员于洪波张磊乡村振兴,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今年以来,昌乐县结合深化“作风建...
昌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昌乐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