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水与群众之间筑牢一道坚固“为民之堤”

潍坊日报 2018-08-27 09:19 大字

□本报记者付生

这是一场历史罕见的雨情。一周内“摩羯”“温比亚”两个台风接连经过潍坊市,降雨量创多项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风狂雨骤,大水奔涌而至,带来的洪水灾害,强度之大、来势之猛,历史罕见,成为1974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

面对洪灾,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受灾群众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作为抗灾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直面洪水不退缩、排除万难不怕苦、顽强拼搏不怕累,把安全优先交给群众,把危险优先留给自己,确保群众转移不漏一村、不余一户、不少一人,用共产党人的精神气概和舍生忘死的实际行动,在洪水与群众之间筑牢一道坚固的“为民之堤”。

党员坚守,确保群众不少一人

8月19日晚8时,暴雨如注,天地仿佛成了水的世界。位于昌乐县高崖水库库区的池子村上演了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洪水角力的“生死转移”。

“村边就是池子河,雨越来越大,水位暴涨,高出河两岸护坡达半米。”说起当晚的惊心动魄,池子村党支部书记孙垂军神色复杂,既有劫后余生的庆幸,又有九死不悔的坚定。

19日晚,随着降雨越来越大,池子村接到了高崖水库库区党工委下达通知,要求在洪峰到来之前迅速转移群众至安全位置。孙垂军当时正与几名村干部在河边查看水情,接到通知,立即安排党员干部组织群众转移。

洪水说来就来,大部分群众刚刚转移完,村内水位就迅速暴涨到胸口位置,有5户群众直接被困家中。“救人,一个也不能少。”始终守在村里的孙垂军咬着牙说道,可洪水已经上来了,回去救援的人也有可能会被困在里面。

“没的选,必须救。”面对不断上涨且已威胁到生命安全的水位,孙垂军和村党员干部们没有躲避,他们找来绳子,把一头拴在一棵大树上,另一头系在孙垂军等三名村干部腰间,三个人串成一串,互相扶持,一步一挪走到受困群众家中,成功把人救了出来。

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灾情,市委、市政府快速反应、积极应对,迅速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并下发《关于做好防汛和抗灾减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党政负责同志第一时间深入受灾县市区检查指导工作,要求各级各部门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全力以赴做好抗洪救灾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并着重提出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活,保障饮用水和食品供应,解决好房屋倒塌户的住宿问题。

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在各级党委政府统筹部署安排和号召下,坚韧不拔、顽强拼搏,在扎实做好抗洪救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上尽职责、作表率。

青州市庙子镇圣峪口村,眼看河水就要漫过村口的大桥,村“两委”果断组织群众转移,他们安排党员干部组成指挥和处突小组,带领大家迅速从村子连接黄花溪的99米铁索桥转移。村支书郭德军、村主任蔡向鹏走在最后,挨家挨户敲门喊话,确保每户每人都不落下。

原本为旅游设计的铁索桥,成为了村内和外界连接的救命桥。党员干部和群众互相搀扶,互相帮助。有的村民身体不便,唐元庆背起八十多岁的老人李树花,唐兴华背起九十五岁的付希厚,蔡向鹏背起身体残疾的付桂英,快速转移。

就在最后一名群众过了铁索桥后,观察险情的村干部通报说,大桥护栏已经被洪水冲毁,而且村子上方的大山出现泥石流,大量的泥浆冲进了几户村民家里。

提前预警,为安全转移争取时间

“8月20日上午10时左右,我们老村被淹了,中午12时左右,洪水又漫过羊田路,灌进了新村。”尽管洪水已开始从新村退却,但忆起惊魂一刻,在弥河边长大的寿光市上口镇口子村50多岁的李朋晓,依旧心有余悸:“幸亏镇村提前下达转移通知,要不然就完了。”

口子村是弥河进入寿光后最早且受灾比较严重的村庄之一。洪水到来前,在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部署下,上口镇村两级干部包户到人,一户户解释劝说,组织转移,并在地势较高的学校设立临时安置场所,供群众免费食宿。

面对台风和洪灾,在台风到来之前和经过之中,潍坊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及时发布灾情预警,为群众安全转移争取时间。据市减灾委员会副主任、市民政局局长张增顺介绍,接到“温比亚”台风预警信息后,潍坊市先后启动了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三级、二级、一级响应,各级各部门迅速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对转移群众等相关事项提前部署安排,有力推进了各项抗灾救灾工作开展。

气象部门从17日13时37分陆续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暴雨蓝色预警信号、暴雨橙色预警信号、暴雨红色预警信号、雷电黄色预警信号、大风黄色预警信号。水利部门也实时下发各水库泄洪时间、水流量等通知。

临朐县水利局副局长倪中谦告诉记者,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要求,他们在汛期前就制定了防汛预案,里面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组织可能受灾区域的群众转移。在7月13日,该县还在嵩山水库,围绕转移受灾群众等防汛预案各项措施的落实,进行了实战演练。

在台风和暴雨到来的第一时间,市、县两级科学研判调度,及时启动预案,落实抢险措施,强化对水库、河道、校舍及城镇低洼易涝区等危险地段的24小时不间断值守巡查,全力做好抢险救灾、伤员搜救、受灾群众安置等工作,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降低灾害损失。

周密安排,保证安置群众有饭吃有水喝

宽敞明亮的房间里有床、电视、空调、热水,午饭有蔬菜、鸡腿还有热米汤,准时准点开饭……8月25日,记者来到位于青州市弥河镇的九龙峪大酒店,涝洼村、王坟村、许家庄村等4个村的受灾群众被暂时安置在这里,共有130多人。记者赶到时,恰好是午饭时间,酒店的工作人员推着餐车给村民分发午餐,不仅有蔬菜、鸡腿,还贴心地准备了米汤。

80岁的涝洼村村民张维友,一家8口人全都住在这里,酒店特意给他们安排了两间对门的房,方便照应。“虽然家里遭了灾,党委政府第一时间把我们转移安置到了这里,一次都没有饿肚子。除了有点想家,都很好。”张维友说。

据酒店负责人高鹏介绍,酒店距离王坟镇区十几公里,除了老人和孩子,村民们白天都会回村抢修道路、收拾房屋、清理淤泥,晚上才回来住下。

在寿光上口镇防洪防汛广陵学校安置点,值班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第一天就安置了4000余人。现在随着洪水退走,很多村民都回村了,晚上住宿的也比较少,去吃午饭的还有近500人左右。

据市民政局统计,本次洪灾,全市共有11个县市区98个镇街、156.8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7.35万人。灾情发生后,潍坊市及时调拨救灾物资送达灾区,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截止到8月24日,已累计拨付灾区棉被23200床,单帐篷2500顶,棉帐篷700顶,折叠床3400张,床垫2080个,褥子2000床,毛巾被59733条,矿泉水50000箱,方便面20000箱,手电筒4068支。积极争取省级救灾资金2800万元,联合市财政局及时下拨市级救灾资金7200万元。市慈善总会从历年慈善捐款结余中出资800万元紧急拨付灾区。

新闻推荐

为“三农”量身定做,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乡村振兴 缺少抵质押物融资有个“潍坊方案”

□本报记者杨国胜张鹏本报通讯员韩克永禹法鑫“明年这15亩高温棚蓝莓上市,每棵至少结1...

昌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昌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