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长出甜甜的“周疃葡萄”
滨海区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社”,涌现不少特色农业品牌
“‘周疃葡萄\’可真甜啊,皮脆还无籽,口感真棒!”昌乐客商李成敏品尝了“周疃葡萄”后由衷地感叹。日前,独具滨海特色的“周疃葡萄”喜获丰收,吸引了众多商家来订购。近年来,滨海区立足品牌培育计划,实施“一村一品”“一村一社”村集体经济振兴计划,鼓励发展农村电商、渔盐特色旅游,打响“周疃葡萄”“南陈21°桃”等特色品牌,“周疃苹果”也将进入试验阶段。
周疃葡萄喜丰收,甜且无籽吸引众多客商收购
走进“周疃葡萄”单体大棚内,一幅绿色与紫色交相辉映的生态图映入记者眼帘。在大家洼街道周疃二村党支部书记袁义华的葡萄大棚内,记者看到一串串葡萄从叶缝里垂下来,粒粒晶莹剔透,甚是诱人。十几名客商忙着采摘葡萄,还有部分客商在大棚外收购。
“今年葡萄产量高,行情也不错!”袁义华的妻子胡桂芹带着一帮老姐妹,一边拿着剪子小心翼翼地采摘葡萄,一边享受着丰收带来的喜悦。葡萄满枝头,果农喜心头,看着一拨又一拨赶来购买葡萄的客户,胡桂芹笑呵呵地招呼着。
胡桂芹说,“周疃葡萄”属于美国弗雷(火焰无核)葡萄改良品种,具有含糖量高、有机、绿色、富硒、耐储运等特性。她家建了两座葡萄温室大棚,每座占地2亩,种了2000棵葡萄,去年产量8000多斤,收入10万元。
“今年产量翻番,收入也要增加一倍。我们新建的葡萄大棚明年就可以投入使用,争取让‘周疃葡萄\’走出滨海,走出山东,走向全国。”胡桂芹说,滨海“周疃葡萄”越出名,果农的收入就会越高。
在袁义华的葡萄大棚南侧,滨海区孟家生态农业合作社也建起了特色葡萄大棚。“看到‘周疃葡萄\’这么受欢迎,今年我们村也建了葡萄大棚。村里一共流转了60亩土地,这个棚总占地40亩,种葡萄,东边还有个20亩的花卉苗木种植。”大家洼街道孟家村村主任孟凡科说,滨海区大部分乡村土地盐碱化程度高、降水少,种植农作物效益不高,孟家村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政府的引导下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利用新技术,培育“盐碱地上的甜葡萄”,给村民致富找新路子。
“以前我们种小麦、种玉米,1亩地一年也就收入2000多元。去考察种大棚葡萄的,人家一年收入最低四五万元,所以村里统一建葡萄大棚,村民都抢着报名。”孟家村村民孟庆森说,发展特色农业,让村民的日子都有了盼头。
“南陈21°桃”远近闻名,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
不仅是“周疃葡萄”供不应求,“南陈21°桃”也远近闻名。8月10日上午,滨海区大家洼街道南陈村的72岁老人刘方来正在享受着桃子丰收的喜悦,红彤彤的桃子沉甸甸地挂满枝头,3亩桃园能收获2000多斤桃子。虽然受今春冷空气影响,桃子产量相比往年有所下降,但每斤的价格比去年高了1元钱,每斤桃卖4元多,刘方来的桃子能卖近1万元。
像刘方来一样种植桃树的在南陈村有30多户,他们不少是老牌种桃人。“从上世纪70年代,我们村就开始种桃,村民们也因此获得不少收益。”南陈村党支部书记孙志春说,近年来,村里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成立了忆红陈农民专业合作社,专搞特色种植引进新品种,统一品种、统一进行施肥用药管理,免费提供嫁接技术支持,如今村里共有200多亩桃园,目前已有120多亩丰产。
除“南陈21°桃”外,还有弥畔密宝、秋脆、永莲蜜桃等多个品种,有的已成功注册,因为桃子糖度高,深受市场欢迎。
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尝到了特色种植的甜头,纷纷加入合作社,经营特色桃树、葡萄、蘑菇和沙窝萝卜的种植。“今年我们村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20亩土地刚完成流转,还将继续流转400多亩地发展特色种植。”孙志春说。
村企联建,200亩高端苹果园将开始试验种植
8月7日上午,在滨海区大家洼街道潍坊强源化工有限公司的办公室里,大家洼街道党委领导、烟台大山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和出资建设200亩高端苹果园的潍坊强源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景海正在进行热烈讨论,计划签署相关的示范种植协议。
作为土生土长的大家洼街道周疃四村人,今年64岁的袁景海原是大家洼镇联营盐场的生产负责人。2002年,他响应政府招商引资和投资兴业的号召,辞去“铁饭碗”建立公司。16年来,随着企业发展,袁景海能为村民做的事情越来越多,给村里的病人捐款、为村里修路,连续6年为周疃一村、周疃二村、周疃三村、周疃四村等的511户困难家庭、弱势群体捐款,十几年来已累计捐款超过百万元。“最近几年我一直在想,捐款只是帮一时,怎样才能让村民真正发家致富。”袁景海说,就在此时,滨海区开始进行村企联建,他主动和周疃四村村委进行对接,与滨海区行政审批局一起为周疃四村的发展“出谋划策”。
据周疃四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袁春全介绍,原来附近的村子也发展过苹果种植,但由于品种、管理等多方面原因,近几年种植户越来越少。村企联建开始后,经过前期考察,最终决定先示范经营一个200亩的生态果业观光园,主要种植苹果。“村民种庄稼,辛苦一年一亩地能赚七八百元,如果按照观光果园的标准种植,一亩地预计能赚2万元。”袁春全说,按照计划,这200亩优质果树栽培成功后,将免费将经验、产品推广,让更多村民依靠特色种植富起来。
“现在苹果园正在平地除草,准备好了就能试验种植。”在操心果园建设的同时,袁景海还与周疃四村签订劳务用工互助协议,将村里的闲置劳动力安排到果园工作,企业用工时也优先使用本村专业人才和劳动力。“生态果业观光园产生的效益,一部分将用于村里办民生工程,另一部分将帮助村里新上一个围绕生态农业发展方面的项目。”在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后,袁景海对苹果观光园的未来充满希望。
烟台大山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传清说,经过详细的实地探访和考察,周疃四村的土质非常适宜苹果种植,不仅土地平整有利于现代化果园的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的种植,种植出来的苹果糖度要比周围其他地块的糖度高2至3个度。“一年栽树、两年结果、三年丰产、四年高产,五年过万斤。”林传清说,如果推广开来,这里种出来的苹果将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发挥农民积极性,政策做好引导,经济做好杠杆,高标准建设以后,我们财政给予比较高的补助。另一方面,我们这个线上线下的优势要充分发挥出来,同时线下要有订单,线上要进一步鼓励发展,让老百姓劳动成果,最大效益得到回报。”据大家洼街道党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苏其昌介绍,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的支撑。今年,滨海区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盘活农村“人地钱”资源要素,加快土地规模化经营进程。目前,已累计流转土地10000亩。文/图本报记者陈静静窦圆娜
新闻推荐
王跃江十岁与马结缘,如今建马场借以发展昌乐老家旅游8月5日,首届中国阿拉伯马大赛在北京多美马业完美落幕,来自世界...
昌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昌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