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书写家乡乐器产业史

潍坊晚报 2018-08-05 09:39 大字

扛起锄头,下地务农;放下锄头,进厂打工,50岁农民李庆锋近20年来一直用这样的方式撑起自己的家。他还有一个身份——作家。由他创作的25万字长篇纪实文学《琴弦上的歌——中国电声乐器产业基地发展纪实》(以下简称《琴弦上的歌》)出版发行,在乐器产业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长篇纪实文学《琴弦上的歌》出版发行

前期,李庆锋所著的长篇纪实文学《琴弦上的歌——中国电声乐器产业基地发展纪实》,由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共计25万字,描写了鄌郚乐器从1970年至2018年近50年的坎坷经历和鲜为人知的故事,展示出了鄌郚乐器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作者对鄌郚乐器的发展了解深刻,也熟知为鄌郚乐器的发展作出贡献的一些人物,还有近20年在乐器公司工作的经历。

该书创作以鄌郚为中心,辐射全国以及世界乐器领域,为鄌郚乐器产业提供了一部详实的综合性史料,也为广大乐器爱好者提供了一套了解吉他制作技术的资料。同时站在地域文化的高度,对身为中国电声乐器产业基地的鄌郚镇的乐器产业和乐器文化,进行了一次深刻剖析和广远的推介。另外,本书以鄌郚乐器为窗口,一方面反应改革开放4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另一方面展示了昌乐这个走向国际的靓丽品牌。

2016年,《琴弦上的歌》被省委宣传部和省作协纳入重点推介作品,被《时代文学》全文刊发,同年入选潍坊市重点文艺作品,2017年,荣获第四届风筝都文化奖。

使命感让他想写当地乐器产业发展史

今年50岁的李庆锋,高中毕业后便在家务农,农忙时在家种地,农闲时出外打工。因酷爱文学创作,劳作之余笔耕不辍,让这个农民看上去有一股书生气。

“家里种着8亩地,从十几年前开始,农闲的时候就到我们当地的乐器厂里做调音师,平常给乐器调音,做个宣传什么的。”李庆锋说起《琴弦上的歌》一书的创作初衷时表示,2008年,他们当地的乐器厂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太景气,不仅乐器销售成了难题,更是三天两头地放假。李庆锋没活干的时候就会构思创作一些文学作品,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他有了创作一部鄌郚乐器产业发展史的念头,因为在他看来,创作这样一部作品,他有着显著的优势,也是一种历史的责任。

李庆锋说,1970年,青岛的一位大学教授被下放到鄌郚镇生产劳动长达6年之久,正是在这位教授的帮助下,鄌郚乐器厂上了生产小提琴的项目,为鄌郚镇的乐器起步奠定了基础。而这位教授劳动的村子,就是赵家岭村。“现在村里的很多老人还记得很清楚,最初的线索就算是有了。”李庆锋说,从2000年开始,自己就在当地的乐器厂打工,写作的素材不胜枚举。

创作一部长篇纪实作品并不容易。有了初步想法的李庆锋2009年一整年都在构思作品架构,2010年开始动笔,一写就是8年。“初稿2016年完成,但从初稿完成到正式出版的两年间,鄌郚的乐器发展又发生了很多值得书写的事情,所以在寻求出版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在补充创作。”李庆锋说。

采访上百人跑坏两辆摩托车

在《琴弦上的歌》创作过程中,1980年—2000年之间的鄌郚乐器发展史,是最让李庆锋“头疼”的,并未经历过这一阶段的他深知,要想真实、详细地还原这一时期的历史,就必须找到那些亲历者。由此,李庆锋便踏上了一个人的采访之路。

得知哪个人了解哪件事,打听到对方的住址后,便骑摩托车前去拜访,是这些年李庆锋一直在做的事情,可他的“采访”既无扶持又无凭证,被采访人往往将他拒之门外。“很多人不相信我,我知道他们不是不相信我创作的真实性,而是不相信我这个农民能完成这件事。”李庆锋说,被拒之门外或是对方敷衍了事,对于他来说都是家常便饭,可他硬是凭着坚韧和热情坚持了下来,打动了一个个受访人。

“前前后后一共采访了上百人,为此还跑坏了两辆摩托车,写作也是采访到哪里就写到哪里,电脑也用坏了两台。”李庆锋轻描淡写地说。正是靠着一次次的采访、一次次的求证,李庆锋终于还原出一段真实的历史,挽救了一部分即将消失的历史资料。可对于他的家庭来说,“顶梁柱”痴心写作,家里的经济来源大大削减。

“像我这个年纪的人,大多都已经给孩子在城里买房了,儿子今年就大学毕业了,还没敢想在城里买房的事呢。”李庆锋算了一笔账,过去的8年里,他因为写作的缘故错失了很多外出打工的机会,一年就要少收入2万元左右。“这8年下来,16万元已经够买房的首付了。”李庆锋说,为此他没少挨家人的数落。

新书获关注想写美丽乡村建设

自高中时加入学校文学社起,李庆锋写作的习惯一直坚持到1992年,因生活压力被迫中断。一直到2006年才重新拾笔创作,并向各大报刊投递散文、诗歌等作品。“2006年时遇到的一位老师重新激发了我创作的热情,并教会了我如何投稿。”

李庆锋的代表作《琴弦上的歌》一经问世,就在乐器产业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不少同行致电李庆锋交流学习,让他倍感欣慰。“很多外地的同行看过之后,都对我们当地的乐器产业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家乡受人称赞,让李庆锋很是开心。

李庆锋表示,他下一步的创作计划瞄准当地的美丽乡村建设,正着手写一部纪实文学。“重点反映每个乡村的文化底蕴和人文风貌,目前已经在构思当中了。”李庆锋说。文/图本报记者张身率

新闻推荐

三男子制手机炸弹想干什么?三男子制手机炸弹午后巨响

三男子制“手机炸弹”欲杀债主阴差阳错炸死另一人山东省昌乐县鄌郚镇,是位于潍坊市西南部的一个特色产业镇,以“中...

昌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昌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