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奏响乡村振兴交响曲
昌乐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动各类人才下乡、工商资本下乡、公共资源下乡,为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带来更多机遇,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人才下乡
农科院特聘专家指导村民科学种植
4月22日上午11时许,记者来到位于昌乐县红河镇宅科社区服务中心的红河镇博士工作站,潍坊市农科院特聘专家张培手里拎着一袋肥料,刚从地里赶回来。“村民在种地上遇到问题,都会给我打电话,一些小问题电话里就能解决,电话解决不了的,我就去现场给他们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张培说。
张培告诉记者,他目前一周有四五天的时间吃住在村子里,指导村民如何更合理、科学地种地。“别看有些村民种了一辈子地,为啥有的人种地收入高,有的人一年到头累死累活挣不了几个钱,种地也是有学问的。”张培说,他发现不少村民的种植理念比较传统,容易造成减产。
以大姜为例,大姜种完后需要覆盖一层四五厘米的浮土,若是浮土薄了,长出的姜苗就会弱,若浮土厚了,出苗时间则相应延长。很多村民在种植的时候不注意,往往会将浮土覆盖厚了。“每多覆盖1厘米的浮土,一亩大姜就会减产500斤。”张培说,看到村民出现这样的种植错误,他会及时纠正。
为了让村民更新种植理念,红河镇博士工作站开办了农技学堂,专家固定授课与现场授课相结合,为群众解决种植难题,提供种植技术。“我们每周三下午开设农技学堂,根据村民需要进行培训,去年12月份到今年3月份组织了58场,为村民解决大棚生土改良、大姜姜瘟等技术难题30余个。”张培说。
打造品牌农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红河镇博士工作站是由红河镇与潍坊市农科院合作建成的,是潍坊市唯一一个在乡镇设立的农学博士工作站。目前,包括张培在内,共有植保、土壤等6名专家常驻红河镇,开展新技术推广应用、新品种引进种植、新产品品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等工作。
据张培介绍,目前,博士工作站已在全镇建立大姜、大樱桃2个标准化种植体系,牵头成立了大姜研究所、大樱桃研究所2处专业果蔬研究所,推广应用超声波种子处理、蘑菇菌基质栽培等农业新技术7项,引进培育“钻石之光”大樱桃、“戴安娜”西红柿等农业新品种23个。“通过专家组的智慧和经验,专业教授村民种好农业新品种,打造出特色品牌农业。”张培说。
除了红河镇博士工作站外,昌乐县还依托潍坊创科种苗有限公司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珠,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重点开展西瓜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工作。
与此同时,昌乐县还创办了昌乐职业农民讲习所,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敢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另外,昌乐县还打好“乡情牌”“乡愁牌”,以农民工返乡创业国家级试点为契机,加快“一中心三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优化创业生态,为更多有技术、有资金、有项目的返乡人员创业发展提供优良条件。
工商资本下乡
流转土地后,村民到田园综合体打工还能拿工资
4月22日下午1时许,记者来到位于昌乐县营丘镇马宋村东的滴禾绿田田园综合体看到,园区内已经移栽了5000余棵大樱桃树苗和5000余棵小樱桃树苗。园区内的工作人员正忙碌着,昌乐县红河镇小五图村的村民张西良就是其中一员。
今年30岁的张西良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的几亩地以种植花生为主,全家忙活一年还赚不了2万元钱。自从滴禾绿田田园综合体开建以来,张西良有了新的身份——职业农民。
记者采访时,张西良正忙着修剪樱桃树,管理樱桃树就是他的主要任务。“虽然从事的还是农活,但每个月有3000元的工资,比在家种地强多了。”张西良说,他每天早上7时上班,下午5时下班,中间还有午休和午饭。
据了解,滴禾绿田田园综合体所处的地块是丘陵地带,原先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为主,基本上靠人种天收,一亩地一年的收入到不了1000元。如今,当地农民将土地流转出来,增加了收入,还可以到田园综合体来打工赚钱。
“项目从大棚建设、设施配套到生产控制、产品销售等全部实施工业化模式,全链条保证产品质量。项目专门聘请了樱桃种植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对流转土地后的群众进行技术指导。这样不仅有效解决了农业投资资金、技术不足的问题,还拓宽了群众增收的渠道。”滴禾绿田田园综合体副总经理肖建福说,目前已有周边村子的400多名村民进入项目园区工作,成为了职业农民。待大棚樱桃进入盛果期后,一期项目运营成熟时再将园区对当地农户承包,让农民跟着企业参与到项目中来,分享发展成果。企业再向外扩展发展用地,形成良性循环,将项目争取打造成潍坊市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和助推农村振兴的样板项目。
通过优化环境、完善产权交易等保护资本下乡积极性
记者了解到,滴禾绿田田园综合体项目总投资1.1亿元,由潍坊盛泰药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规划总占地2000亩。项目分两期,一期投资6000万元,规划1000亩,主要建设大棚樱桃种植区、休闲采摘区、农事体验区;二期投资5000万元,规划1000亩,主要建设樱桃加工区、民宿餐饮区和文化旅游区。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大棚、园区道路建设,计划2018年内完成一期工程建设,2020年前完成全部建设。
今年以来,昌乐县推动工商资本下乡,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更多动力和活力。
位于红河镇的山东城市园丁园艺综合体的项目也是工商资本下乡的硕果。这一田园综合体由河南红枫种苗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分两期建设。项目分为植物园式园林、农产品深加工、休闲旅游、智慧农业等功能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家级育种基地与基因库,山东最大的苗木培育基地,可解决红河当地1500余人的就业问题。”红河镇党委书记刘莹有告诉记者。同时,依托于项目在农村电商、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优势,辐射带动周围10个村发展休闲旅游业、商贸物流业、农村电商等农业“新六产”。
据悉,昌乐县大力推动工商资本下乡,将工商资本下乡作为乡村振兴中的“点金石”。昌乐县优化环境,完善产权交易、抵押融资等办法,稳定政策预期,引导好、服务好、保护好工商资本下乡的积极性。同时,加强监督管理,建立风险防控机制,探索推行土地流转保证金等有效做法,设置必要的“防火墙”,让资本用到该用的地方,防止“跑马圈地”和农地非农化,防止侵害农村集体产权、侵犯农民利益。
公共资源下乡
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目前,城乡差距的直观体现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差距,核心是公共资源配置不平衡。为解决这个问题,昌乐县近年来在推动各类人才、工商资本下乡的同时,加快推动公共资源下乡,加快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昌乐县五图街道九龙湖安置小区作为九龙湖片区棚改搬迁的安置区,涉及到11个村913户搬迁户,规划建设1处社区服务中心、1处幼儿园、1处商业中心和1处大型地下停车场。目前,小区地下停车场建设及太阳能安装工作已完成,整个项目已接近尾声。“我们在前期完成11个村搬迁的基础上,加快九龙湖安置小区工程扫尾进度,搞好供水、供气、供电、治安监控、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打造高品质示范安置小区。”五图街道九龙湖开发办副主任刘文说。
据悉,九龙湖安置小区只是昌乐县加快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一个缩影。
4月19日下午3时许,记者在红河镇便民服务中心一楼大厅看到,民生服务、审批服务、文化服务、金融经贸等多种功能与一体,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群众的办事需求。“所有的部门包括垂直部门全部实现集中办公,方便了老百姓来办事,实现了一站式服务,确保群众来一次、到一个窗口就能把所有的事办成。”红河镇党委书记刘莹有说。目前,昌乐县在9个镇(街、区)设立镇级便民服务中心,不断强化乡镇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基层治理体系。
改善农村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水平
在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同时,昌乐县还大力改善农村教育、医疗、养老、居住和社会保障水平,加快21所农村中小学建设,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支持合作办医,共建养老和残疾人托养机构,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记者了解到,昌乐县去年采取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方式,投资近3亿元,对21所农村中小学新建改造,规划校舍面积约13万平方米,涵盖7个镇街。
据昌乐县教育局局长任瑞成介绍,昌乐县将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计划,力争所有项目于2018年秋季开学建成投用。所有项目全部建成后,可新增学位3000个。同时,按照省定标准配齐配全教育教学及体育运动设施,为全面提升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另外,昌乐县聚焦短板问题,有序推进“七改”。今年,昌乐县已将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列入2018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剩余45个单村供水村要全部并网,对148个村、2.8万户供水管网抓紧改造提升。其中,昌乐县2018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以高崖水厂为水源,在鄌郚镇驻地以北高崖水厂主管道,通过新建调节水池、多级加压泵站及铺设供水主管道等工程措施,将该县45个单村供水村庄并入集中供水管网,解决鄌郚镇19个村、乔官镇26个村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突出“四好”农村路建设,确保年内新修改造公路83公里,争创省级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A04-A05版文/图本报记者刘燕
新闻推荐
潍坊市9位红色收藏家展出860件收藏品为纪念潍县解放70周年,缅怀先烈,告慰英雄。4月25日,由潍坊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收藏协会承办的纪念潍县战役胜利、潍坊市建市70周年红色收藏展在恒易美术馆...
昌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昌乐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