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世界里 她爱心助残

潍坊晚报 2018-03-09 11:29 大字

仪宁自小失聪但自强不息,与残友成立公益组织帮助他人

3岁失聪,多年来,仪宁并没有向命运屈服,不但自立自强,还经常帮其他残友进行康复训练,帮他们走出困境,并与残友共同成立了潍坊惟爱助残公益服务中心,这是潍坊最早的残疾人注册的公益组织之一。她还经常免费带残友出游,为脑瘫儿童免费提供学习机会,帮助家庭困难的残疾人,至今已有几十位残友在她的帮助下重建信心。3月7日,记者见到了仪宁,听她讲述如何在无声的世界里成为一名帮助他人的“爱心天使”。

因用药不当三岁的她渐渐失聪

3月7日上午,在潍坊市残疾人就业指导中心,记者见到了正在对残友进行就业指导的仪宁。个头不高,扎着一条马尾辫,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很难想象她竟然是一名双耳失聪的残障人士。在仪宁的劝导下,原本脸色灰暗的几名残障人士,脸上重新焕发出光芒,一脸干劲十足的走出门口。

今年44岁的仪宁并不是天生就听不见的。3岁那年,仪宁发过一场高烧,因为用药不当,注射了链霉素药物导致中毒才开始渐渐失聪。从小学开始,仪宁就感觉自己的听力开始下降。为此,家里四处求医,慢慢她才知道,耳聋的原因就是那一针链霉素。仪宁的父亲是一名部队参谋长,作为军人有泪不轻弹,但他得知这一消息后,他痛心地哭了。

一家人陪着仪宁走上了求医的道路,但过程却意外的坎坷。仪宁发现,自己的听力越来越弱,她知道声音都在身边,她很努力听,但就是听不到。从一个健全人到逐渐失聪,这种巨大的落差让当时还是孩子的她瞬间崩溃。几年来,为了治病,家人带着她四处奔波,药物、高压氧、针灸……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都去尝试,但效果并不理想。一系列无效的康复尝试,让仪宁一度觉得了无生趣,但她没有放弃。

小时候,仪宁也会大发脾气,乱摔东西。但她不是淘气,她只是想告诉母亲:“妈妈,不是我不乖。只是想对你说话,听不到你说什么,我也着急得说不出来。”心中对女儿始终抱有愧疚的仪宁父母,就算被气哭了,还是抱着女儿一直说“对不起”。

求医无望的仪宁,在只能听见微弱声音的情况下,跟其他正常孩子一样上了普通学校。“那段经历对我影响很大,我小时候有点自卑,但老师和同学却主动接纳我,从不把我当做异类。”仪宁说,正是这段学校的生活,让她学会了感恩生活,顽强地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走出阴影后她加入残联帮助残友

后来,仪宁靠着自学考入了山东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后,加入了潍坊残联,虽然只是一名不在编的普通工作人员,收入微薄,但能帮助更多残友,仪宁觉得很知足。

从心理阴影中挣脱出来的成功,让仪宁开始用眼睛、用心灵去重新感受生活。她凭着自己的文学素养,写了不少残障人士的励志故事,还陆续加入潍坊爱心义工、鸢都义工等志愿服务组织。当时她想,自己作为一名残障人士,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也许能激励更多的残障人士走出心理阴影。由于进行康复训练需要极强的专业能力,加上仪宁自小置身无声世界,渴望与人交流,有极强的同理心。为更好了解他人,也为帮助残友尽早打开心门,她对心理学产生了兴趣,并成功考取了三级心理师的证书。

组织春游活动让残友无障碍出行

在一次志愿活动中,一位坐着轮椅的残障人士犹豫了半天,对仪宁说,他想出去走走,可家里人不放心他,问仪宁能不能帮帮他。当时,对方灰暗眼神中的那一丝希冀让仪宁受到极大的触动。

后来,仪宁筹划了一场残障人士的春游活动。几个月的时间里,她克服听力上的障碍,四处奔走,积极协调各方事务。经过一番努力,终于联系到了15辆爱心私家车以及免费的食宿。得知这一消息,不少残障人士特意从县市区来到城区,参加了这次春游活动,他们先后去了寒亭杨家埠、市博物馆、湿地公园等地进行无障碍出行。昌乐县营丘镇刘家埠村的盲人刘金平就是当初参加活动的残障人士之一,因为这场春游,原本自闭的刘金平放开了心扉,不仅广结好友,还自立自强开了一家小卖铺,生活再度阳光了起来。

成立公益组织帮助残友走出阴霾

2014年,仪宁与其他残友一起成立了潍坊市最早的残友互助型民间公益组织之一——潍坊惟爱助残公益服务中心,希望通过更多渠道帮助有需求的残友。目前,潍坊惟爱助残公益服务中心已经发展了200多位残疾人和100余位志愿者,组织了80余次公益活动,让一批批残友走出阴霾。

“我们服务中心的Logo就是一位名叫张军霞的残友设计的,为了学习设计,她推着轮椅从昌邑农村来到了市区。当时学校租的是筒子楼,上下楼梯不方便,培训班的同学就背着她,我有时候也去背她。学成后,张军霞成了我们公益组织最老的成员,不离不弃。”仪宁告诉记者。

关爱脑瘫儿童免费开设善爱课堂

2017年,仪宁在组织公益活动中发现,潍坊并没有专门为脑瘫儿童设立的残障学校。于是,她就联系奎文区樱园社区开设了“善爱课堂”,依据孩子们的情况及智力水平,进行语文、数学、国学、英语、美术、手工等不限形式的课程,潍坊学院幼教特教的微爱大学生志愿团队和潍坊医学院的南丁格尔团队作为志愿者一直参与进来。同时仪宁还邀请康复专家指导家长掌握在家康复的知识,帮助孩子们提升康复效果。

“我最大的梦想,是帮助残友们能走出家门,以更加积极、向上的心态,融入到社会的大家庭里来,活出真实的自己,创造生命价值。”仪宁说,在付出爱的路上,她也感受到了很多平凡人的温暖与爱,她希望惟爱助残公益服务中心帮助过的残友能一个个变得自立自强,也希望社会上的爱心人士能为他们提供非歧视性帮助。

文/图本报记者宋树云

新闻推荐

最美是乡愁

□本报记者孙希明2018年春节期间,在昌乐县红河镇西庄皋村这个百余户的小村庄里,各式各样的私家车、形形色色的年夜饭昭示着富足,表达着欢愉,还有浓缩着人文情怀与精神追求的乡愁徜徉在原野街巷...

昌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昌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