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台上读书夜未央

潍坊晚报 2018-02-04 15:41 大字

明朝万历年间,刘应节在浮烟山创建麓台书院,从此一改唐代以来潍县科目落寞、登第乏人的尴尬局面,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科举盛况。刘应节去世前后,书院曾遭万历、天启二次禁毁之厄,全国许多书院被毁于一旦。直到乾隆年间,著名学者韩梦周和阎循观到浮烟山读书、讲学,才再次让浮烟山声名鹊起。刘应节办麓台书院一改潍县科举窘状

明末之前潍县登科第者屈指可数,这与潍县的书院教育起步较晚密切相关。明朝万历年间,刘应节在浮烟山创建麓台书院,从此潍县教育异军突起,一改唐代以来科目落寞、登第乏人的尴尬局面,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科举盛况。

刘应节少年时即文誉斐然,二十六岁以乡试举毛诗第一人而名震山东,三十岁中进士,官至巡抚、总督和工、刑二部尚书。以科举成名的刘应节,深知教育的重要性,早在罢官之前,就曾亲自创办学校、参与讲学活动。史载隆庆五年刘应节督镇蓟州时,因边将勇战无方,为培养将才以备战事,在蓟州镇开设三所武学。万历年间,刘应节还参与了当时风靡朝野、以弘扬阳明心学为主旨的讲学活动。万历五年,对教育和讲学情有独钟的刘应节辞官归里后,毅然以兴学、育人为己任,以其丰富的办学经验和讲学实践,创办了潍县历史上的第一座书院——麓台书院。麓台书院面向社会招生,刘应节亲自传道授业,开创了潍县书院教育的先河,提高了潍县的教育水平,潍县科第彬彬称盛,实始于此。

麓台书院毗邻的麓台和西侧的浮烟山向为潍县名胜。麓台相传曾为汉代丞相公孙弘和南燕皇帝慕容超的读书处,历来是文人墨客向往之地、宴集之所。元代首位汉族状元、礼部尚书张起岩曾赋诗《麓台秋月》:“银河漾漾净天阶,碧月辉辉照麓台。台上读书燕太子,清光依旧向人来。”明代刘廷锡在其《夜饮麓台》诗中,更是明确地表达了对在台上读书的公孙弘和慕容超的追思:“公孙牧豕杂樵渔,海岸云深雨霶霈。台上读书夜未央,松风谡谡闻天籁。逢时作相位平津,人去台空月还在。”明清两代关于麓台的诗文很多,从中可以看出麓台在潍县名胜中的特殊地位及公孙弘、慕容超对地方人士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从全国范围看,相当一部分书院都依托历史名人遗迹即“先儒过化之地、名贤经行之所”而建。麓台由于被认为与两位历史名人公孙弘、慕容超具有特殊的历史联系,故符合书院选址的普遍规律。公孙弘以布衣治经术而封侯拜相,为中国儒相第一人,无论是对当时求学学子,还是对从事书院教育者来说,公孙弘无疑堪称楷模,而慕容超以南燕国太子之尊读书于麓台,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激励。由此看来,刘应节选址麓台建书院,实寓深意存焉。书院两次遭禁毁明末不见其踪影

麓台书院创建之前,浮烟山一带主要是当地乡民修建佛庙道观之地,宋代以来先后建有伏烟龙王庙、龙泉院、洪福寺、修真观等。刘应节创建书院以后,浮烟山文化开始了从宗教文化向儒学文化的转变,浮烟山逐步成为潍县的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中心,一批名师相继在此授徒弘道、著书立说,省内外学子纷纷慕名前来拜师求学、潜心攻读。从此,潍县进入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历史新时期。

麓台书院为刘应节凭一己之力所建民办书院。民办书院的命运往往与创办人息息相关,人在院兴,人亡院停,此为通例。刘应节去世前后,书院曾遭万历、天启二次禁毁之厄,全国许多书院被毁于一旦。到明代末年,潍县县令邢国玺应进士胡卓明邀请游麓台时,曾作诗四首以志其胜,但其诗中却不见麓台书院的影子,大概那时书院已成往事。两名师山上讲学浮烟山名声再起

再次让浮烟山声名鹊起的是清代著名学者韩梦周和阎循观。乾隆二十三年,韩梦周和阎循观等入浮烟山读书,但那时麓台书院早已不存,只好先借读修贞观中。修贞观原在麓台,刘应节当年移建到山腰。可以说,这时的修贞观便成了临时性书院。为了给前来浮烟山读书的四方学子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修贞观道人张生乡慨然募资修建学舍。学舍位于修贞观南,过去曾有当地为善之人欲在此地构书屋五间以待四方学人,地基筑好后,因故作罢。乾隆二十四年三月,由夏秦玉等所筑学舍落成,南向五间,东向三间,修贞观道人又割讲堂五间以益学舍,在其西又设厨房、浴室。后因来求学者络绎不绝,当地人又想扩大规模,谋划在其西南买石补凹,再建房二十楹,已购石料,且欲置学田若干亩,以便为贫困学生提供经济补助,但恰逢歉收,都没能实现。

韩梦周和阎循观是清代嘉道时期著名学者,到浮烟山读书时,都早已名震一方。此前,韩梦周已于乾隆十七年以山东乡试第十五名中举人,潍县县令郑板桥对他极为推崇,特地榜书门匾“山斗重瞻”。乾隆二十二年,韩梦周又会试中进士。与韩梦周同年参加会试的阎循观虽因主考个人好恶而落第,但因其考卷水平非同一般,房考卢文弨为失此士而抱卷痛哭。会试后,士人争相索卷阅读,称叹不已。故阎虽落第,而名闻京师。两人任官时间都很短暂,仅有三、四年的时间,归里后都重返浮烟山讲学。

自阎循观、韩梦周到浮烟山读书、讲学后,远近学子纷纷前来拜师求学。他们的弟子,不仅来自省内的潍县、昌乐、安丘、寿光、益都、临淄等地,有的甚至不远千里从江南慕名而来。乾隆四十五年,潍县知县曹宅安又为韩梦周建成新的讲学之所程符精舍。韩梦周和阎循观在浮烟山讲学时间长、影响大。嘉庆初韩梦周去逝后,潍县后学建先贤祠,合祀韩梦周、阎循观二位理学大师。先贤祠迄民国而不衰,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始废。清末教育再转移潍阳书院成重心

清末,潍县的教育重心逐渐由程符山转移到潍阳书院。早在乾隆六年,潍县城里就在县儒学创建了思乐书院。从乾隆二十五年所修《潍县志》所载“训导宅在思乐书院”看,至迟在乾隆二十五年,思乐书院即丧失教学功能而变为县学教官宅第了。但这时一座规模更大的书院潍阳书院已经建成。潍阳书院是由地方官倡捐、潍县绅商共同捐资而建。潍阳书院属私办官助性质,以官拨学田、官绅商民捐款作经济保障,管理比较严格,经费比较充足,并先后聘请了一批名师任教。书院的日常经费主要是创办书院余赀存当利息和官拨学田。为强化管理,潍阳书院制定了“条规”,对书院经费、房舍、设施管理和山长聘任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并与高守训撰文、陈官俊书丹的《重修潍阳书院记》一并立碑公示。韩梦周、高守训、刘庄年、刘燿椿、张昭潜、柯劭忞和郭恩敷等著名学者先后被聘为书院院长,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求学诸生的学习热情,推动了潍县教育的繁荣发展。

新闻推荐

建设“五个畜牧” 我们有突破 本报记者 付生

郑杨/制图▲佳士博现代层叠式蛋鸡舍2017年,全市畜牧兽医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推进畜牧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畜牧产业质量效益为核心,以全产业链新旧动能转换为主攻方...

昌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昌乐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