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美术类统考摆脱套路题

潍坊晚报 2018-01-08 10:04 大字

2018年山东省艺术类统考于1月7日举行,潍坊市考生人数为5824人,其中文学编导类1802人、美术类4022人。今年统考由寒亭、坊子两区承接,寒亭区安排在寒亭一中、坊子区安排在崇文中学、尚文中学、潍坊四中。7日,记者采访了解到,文学编导类今年全省首次统考考题并不难,变化较大的要数美术类。业内人士分析称,今年美术类的考题模式开启了统考新的转折点,脱离模板套路化教学,重在考察考生日常观察力和对物体造型的把握能力。现场入场前考生相互打气

“我们一定会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加油!”1月7日上午8时许,在坊子区崇文中学考点,考生们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抱着准备好的工具站在校门口,随时准备进入考场。寒冷的天气难以掩盖他们激动的心情,人群中有几个小姑娘互相打气,不时开个玩笑缓解紧张的情绪。

潍城考生刘浩然告诉记者,他考前不停地告诉自己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千万不能紧张,可是当这一天真正到来时,马上就要进入考场的自己内心还是有些不安静。

“平时学习付出了那么多,大家都盼着能考取一个好成绩。对于我们美术类考生来说,统考是第一道坎儿,能否走好这一步至关重要。”刘浩然说,他认为自己准备得比较充分,趁着还没进考场先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他表示,这次考试肯定会全力以赴,只要努力过就不会遗憾。

根据考试安排,美术类当天考的是造型基础和色彩基础,每科考试时间均为3个小时,每科满分为150分。文学编导类考的是文学艺术常识和影视评论与创作,每科考试时间均为2.5个小时,每科满分为150分。考生持身份证、准考证参加考试。

文学编导类今年全省首次统考,考点设在寒亭一中。记者到该考点采访了解到,相对于美术类考生来说,很多文学编导类考生属于“临阵磨枪”,而且这个类别对于考生没有什么专业要求,门槛相对低一些。“也就准备了两个月时间,相对于美术类、音乐类等来说,文学编导类更容易一些,不需要专业功底,所以对我们这些没有艺术细胞的考生来说应该是最佳选择。”家住高新区赋海仁居小区的考生小刘说。变化考题跟往年不太一样

对于今年艺术类统考的试题,记者采访多名考生了解到,当天的文学编导类考题很基础,没有什么偏题怪题,而美术类考题今年有了新变化,对考生来说是一个新挑战。

“刚刚结束的文学艺术常识考题并不难,都是很基础的题目,诗词类也不难,都是大家熟知的,答起来很顺手,我提前20多分钟答完了。”当日中午11时许,考生张雯雯走出考场后一脸轻松。

考生赵帅是一名复读生,他说今年的美术类考题和去年考察的点不一样,物体的造型上比往年要简单。当被问及当日考题的难易程度时,赵帅说:“比较难的地方我认为有两点,一是物体的构图有难度,大小比例、前后摆放位置,不那么好构图,很多同学在构图上浪费了大量时间,最后也没能画出一个合适舒服的构图。二是由于没有了衬布,地面和物体的黑白灰不太好拉开,如果物体摆放的反衬关系没有推敲好,可能画面效果偏弱。很多同学画面做得比较灰,效果一般。”赵帅表示,他发挥得比较好,去年素描考了140分,今年肯定会更高。

来自昌乐二中的郭冰清是一名美术生,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考前他在美术辅导学校进行了专业的学习。“这套考题出题很有水准,对场景的要求比往年明确,变化挺大。我和画室的同学们发挥很稳定。整个过程像往常一样,分时间按步骤进行。因为没有衬布,物体的颜色和地面的黑白灰关系,在画面中期的时候画面稍微有一点灰,后期进行了调整,效果还好。之前在学专业的时候,老师安排了很多场景素描的训练,所以对我们班的同学来说,今年考题的难度不算大。”郭冰清说。考生理解错了“摆布”的含义

一位来自青州不愿透露姓名的美术类考生对记者说,她一看到素描考题当场就蒙了。“考题内容上面写着‘静物摆布场景一处\’,到底是让画衬布?还是不画衬布?我思考了好久,看到考场里面有的考生画衬布,有的没画衬布,自己不知道该如何下笔。”这名考生说,最后她想到以前学习的时候都是背一些桌面和衬布,就画上了衬布。因为不敢确定,前后改了好几遍,耽误了很多时间,构图画得不好,画到一半才慢慢反应过来,然后开始调整心态,加快速度继续画。

“考试结束后走出考场才知道‘摆布\’原来是摆放、布置的意思,希望评卷老师能手下留情。”这名考生告诉记者,目前她还没有特别明确的目标学校,本来想把统考考好,然后再回头学习文化课。没想到今年改了政策,专业占70%,也就是说相当于专业1分等于文化课6分。如果这次素描考不好,文化课成绩高一点也没什么用,只能回去准备校考的课程,好好画速写、头像。之前没怎么练习人物头像和速写,后面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只能全力以赴。

老师今年的试题更考真功夫

对于今年美术类考题的变化,韩冰美校教学副校长闫勇分析道,今年的素描考题很有水准,素描考题的整体质量很高,尽管都是日常常见的物品,但是难度系数不低。试题摆脱了往年出题的“套路”,变化比较大,没有明确主体物,使得考生在构图上更加灵活自由,增加了构图的丰富性。物体上增加了簸箕、扫把这种很生活化的东西,形体又不是特别规则。环境上去掉了以往多年学生们熟悉的桌面加衬布的环境,这就更加明确地考察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对物象形体的理解,对环境及画面氛围的表现。没有衬布,没有桌面,没有套路和模板,真正的回归绘画的本质,回归实践的原点,对社会对自然对人和物的感受和观察才是绘画的初心。考生要依题而画、用心作画,才能拿到高分。

另外,色彩和素描一样把重点放在了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组织画面的能力。从物体上说,物体还是以生活常见物体为主,但是物体比较多,并且相对于缺少生活感受的学生来说又关注得较少,因此存在一定难度。从颜色上讲,颜色较单一,没有平常那些对比的靓丽颜色,反而是比较灰的色系,需要学生有好的色彩修养,才能把层次表现好。因此这次考试题目出得很有水准,既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考察学生的色彩修养能力,在平常中见真功夫。专家模板化教学不再吃得开

“近几年统考在评卷过程中考生的成绩很难拉开档次,近三年5至7档试卷的数量非常密集,考试院及评审专家一直在尝试不同的考题类型,目的就在于打破目前市面上模式化的教学,选拔出素质全面的优秀考生。”青岛大学艺术系的毛凛鹤老师说,今年是山东省统考第10年,今年的考题模式开启了新的高度。

毛凛鹤分析道,当前考前培训市场上存在大量模板化、套路化的教学模式,大大限制了考生用眼去观察,用大脑去思考。这套考题重在考察考生的日常观察能力和对物体造型的把握能力,很容易区分素质好和素质差的学生,画面的构图以及对空间场景的表现将是区分考生分数的第一道关卡。另外,形体造型准确的把握及细节物品的体现,也是画面分数高低的关键。

毛凛鹤表示,从今年考题方向的变革,以及2019年美术统考增加速写科目的考试这些变化来看,高校的目的是招收到真正优秀的人才,对美术考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大幅增高。教育的根本是启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美术应更加注重学生审美力、发现力、创造力和表现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切勿本末倒置,模式化、套路化、死记硬背的教学套路将一去不复返。

文/本报记者王叶妮

图/本报记者张驰

新闻推荐

远程医疗 架起“三赢”之桥 ——全市首家远程医学影像中心、心电中心在潍坊市中医院相继建成启用

潍坊市远程医学影像中心。潍坊市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全市首家分级诊疗“远程门诊”在潍坊市中医院启动。北京301医院远程医学中心潍坊市中医院分中心。□本报记者刘文研通讯员赵长林近日,为...

昌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昌乐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