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农民自己的创业基地 ——高成德的返乡创业故事
□本报记者于菲
“全国就业扶贫基地”“国家级星创天地”“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在昌乐县职业农民创业孵化基地服务大厅,记者看到了一个个见证成长与发展的荣誉。
三年来,这里成功孵化规模涉农创业企业21家,小微涉农创业企业和实体1394家,扶持5260名农民工成功自主创业,带动8600多人实现就业。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离不开一个胸怀创业梦想并始终为之拼搏奋斗的人的努力,他就是昌乐县职业农民创业孵化基地负责人高成德。
返乡创业创办孵化基地
在外打工多年的高成德,一直从事着与农业相关的行业。2012年,正逢国家倡导农民合作社发展,全国掀起一阵创业浪潮,47岁的他怀着这股创业梦想,毅然辞去城里的工作,回乡创办了昌乐县兴科农民专业合作社,除了提供农资产品外,还传授农业技术。
然而村里的创业环境并不理想,“村里种地的都是些60多岁的老人,他们种地就是靠经验,对于科学种地的方法掌握得很少,更不知道如何种出高产、优良的农作物,而且想要改变他们的种地方式,难度很大。”高成德说。
怎样才能把创业者都聚在一起共同致富?怎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创业者回乡创业?这一直是他思考的问题,2015年在市人社部门的帮扶下,高成德成功创建了昌乐县职业农民创业孵化基地。“我就是想打造属于农民自己的创业基地,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农业产业经营注入新活力。”高成德说。
打造实用高效的众创平台
来到孵化基地,入驻企业可以享受教学培训、实训模拟、创业测评、项目推荐、管理指导、拓展交流、政策扶持等“一条龙”服务。为农民构筑起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综合创业孵化平台。目前共孵化企业195家,企业存活率达97%。“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回乡创业,在基地慢慢成长,是我最开心的事儿。”高成德告诉记者。
“孵化基地为入驻企业提供免房租等方面的优惠,作为我们创业者来说,到这里创业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创业中心还会协助我们办理工商、商务等部门的注册,可以说只要到了孵化基地,服务就是全过程、不间断的。”在孵化基地办公区,一家企业的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为职业农民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在高成德的带领下,昌乐县还成立了潍坊创业大学昌乐学员俱乐部,并成为全市首个开展创大周末活动的县市区,每个周末创业者都会聚在一起交流创业经验、推介项目等。
现在基地以“一三九一”为总体构架,建立了国内首家全链条农业创业孵化体系。即一个创业管理服务中心,三个创业实践基地,九个创业服务网点。其中九个创业服务网点分布在全县每个镇、街道上,为农业合作社提供土壤改良、农技服务、农机服务、农产品冷链物流等农业技术服务。高成德告诉记者:“通过这些技术服务我们赢得了一定利润,实现了双赢,保证孵化基地可持续发展。”
此外,孵化基地还专门创建了乐通云网络商城,并已与阿里巴巴、京东、顺丰等电商及物流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先后对36个产业特色村开展了电商培训,目前全县已有2200多人建立起电商交易网店。
走品牌化道路助力***
“帮着企业把产品真正卖出好价钱,走品牌化道路,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创收才是硬道理。”高成德说,我们先后为创业项目和实体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232个,其中,“庵上湖”牌等30多个被评为国家及省市名牌,农立德农业科技专业合作联合社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山东金福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
除了帮助有志向的创业者提供创业服务外,高成德还主动承担起昌乐县78户贫困户的精准就业扶贫工作。同时在12个省级贫困村建设了扶贫驿站,开展了对贫困户扶贫救助活动。今年昌乐县有3家企业入选全国就业扶贫基地,他的孵化基地就是其中之一。
新闻推荐
多数人表示新规更注重实用性和对安全文明驾驶意识的考察,实际上难度降低了自10月1日开始,潍坊市正式开始按照新版的《驾驶人考试内容与方法》标准实施驾考。如今,驾考新规实施一个月了,效果如何?...
昌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昌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