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贞足以矫俗”的王修
韩钟亮
汉魏之季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北海国却涌现出一大批名垂史册的风流人物,使这块土地大放异彩。今天说一位文武兼备的忠臣义士,他叫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安丘城西十公里处有座慈母山,山下有个慈埠店子村,村东两座古墓,传说长眠着王修和他的母亲。
王修的童年非常不幸。据《三国志》记载,王修七岁丧母,而母亲的忌日恰好是农村的“社日”,来年乡里祭土地神的时候,节日的气氛格外加重了小王修感怀母亲的悲情。他哭声大作,撕心裂肺。乡亲为之震撼,居然停止了节庆活动。
王修渐渐长大。二十岁那年,他游学南阳,落宿于一个叫张奉的人家。凑巧张奉全家忽然都得了疾病,一时无人照料。王修非亲非故,本可悄悄离开,可他却留了下来,尽心侍疾,直到全家人病愈方才辞行。
上面两件小事,可视为王修的人生“序曲”。“序曲”里反映出的,是他的孝道和义气。至于他以后的人生之路,大致可分为三段,分别与孔融、袁谭、曹操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是腹心,是股肱,是鹰犬。主人变了,但忠贞之心不改。
先说第一段。那是汉献帝初平年间,北海相孔融闻知王修之名,召之为主簿,守高密令。其时有高密孙姓某人,人称“豪侠”,实为恶霸,其家人和门客多次犯法,为害乡里。曾经有过这样的怪事:有户人家遭贼劫盗,向官衙报案,县令即遣吏追捕,可眼瞅着贼人逃入一户孙姓人家,却再无人敢入门擒捉了。王修到任后,此类怪事又再重演。可这回非同往常,新县令决定亲自出马。他率领县吏、民兵,将孙氏院落团团围住,喝令贼盗出来自首。不料孙某关门拒守,气势汹汹,县吏与民兵竟纷纷畏惧,不敢向前。王修勃然大怒,环顾左右大喝道:“敢有不听令进攻者,与贼同罪!”于是吏民踊跃攻击。孙某终被新县令的威势所震慑,只好乖乖地将罪犯交出。自此之后,高密县的“豪强”们全都老实守法了。
其时北海闹腾起一股反贼,突然袭击国相的住所。孔融心急如焚,环顾左右,喃喃道:“今日能冒难来救者,唯王修耳!”话音刚落,王修果然骑马赶到。孔融大喜,执修之手说:“卿如不至,吾命休矣!”贼乱平息之后,认识到身边必须有王修这样一位威武而显“霸气”的得力助手,便把他从高密县调回,担任了郡国的功曹。然而,鉴于当时胶东(今平度东南)一带贼寇多发,治安混乱,考虑到王修乃治盗能手,只好又让他守胶东去了。
且说王修刚到胶东,当地有个叫公沙庐的,系高密孙氏一类的地头蛇,他依恃宗族强大,竟自筑营凿堑,豢养的家兵向来不听官府征调,而县官竟无可奈何。王修却最有治“蛇头”的本事。他上任伊始,亲自出马,“独将数骑,径入其门”,手起刀落,眨眼间斩公沙庐兄弟头颅于地。说也怪,公沙氏族党虽人多势众,但一个个“惊愕而莫敢动”。胶东的治安形势从此大为改观。
后来,王修离开了北海相府,调任别处。但只要孔融有难,哪怕他在家休假,也总是召之即来,不召亦至。正如《三国志·王修传》所说:“融每有难……常赖修以免。”在王修身上,人们看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忠义品质。
随着王修的名气越来越大,引起了孔融上司青州牧袁谭的注意,遂辟其为治中从事。此后王修就来到了袁谭身边,开始他人生的第二段落。
读《三国志》我们知道,在袁绍死后,袁谭、袁尚“兄弟阋墙”,互相攻杀。袁谭兵败势衰的那段时间,多亏王修率领吏民前往救援,使其获得了喘息之机。为此袁谭喜不自禁,大喊道:“成吾军者,王修也!”此后袁谭又败,而部将刘询在漯阴起兵反叛,一时诸城皆应,使袁谭陷入了绝境。袁谭十分沮丧,在王修面前感叹:“今举州背叛,岂孤之不德耶?”王修安慰并鼓励他说:“东莱太守管统虽在海表,此人不反,必来!”果不其然,十余日后,管统真的抛妻弃子救援来了。
此后不久,袁谭见自己兵马日渐强壮,就想攻打袁尚。但王修劝他:“兄弟还相攻击,是败亡之道也。”袁谭听了,自然不悦,但“知其志节”,并未反驳。稍顷,他又问王修:“计将安出?”王修侃侃而言道:“夫兄弟者,(如)左右手也。譬人将斗而断其右手,而曰‘我必胜’,若是者可乎?夫弃兄弟而不亲,天下其谁亲之!属有馋人,固将交斗其间,以求一朝之利,愿明使君塞耳勿听也。若斩佞臣数人,(兄弟)复相亲睦,以御四方,可以横行天下!”但遗憾的是,袁谭听不进王修的忠告,继续与袁尚互相攻击,导致整个袁氏集团土崩瓦解,败给了曹操。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在南皮围攻袁谭的时候,王修正在乐安督运军粮。他听到袁谭危急的消息,急率部下数十人驰赴南皮,途中又得到袁谭兵败身死的噩耗。他当即滚鞍下马,恸哭哀号:“无君焉归?”后面的情节相当精彩,已被写进了《三国演义》:
(曹)操引兵入南皮,安抚百姓……下令将袁谭首级号令,敢有哭者斩。头挂北门外。一人布冠衰衣(即丧服),哭于头下。左右拿来见操。操问之,乃青州别驾王修也,因谏袁谭被逐,今知谭死,故来哭之。操曰:“汝知吾令否?”修曰:“知之。”操曰:“汝不怕死耶?”修曰:“我生受其辟命,亡而不哭,非义也。畏死忘义,何以立世乎!若得收葬谭氏,受戮无恨。”操曰:“河北义士,何其如此之多也!可惜袁氏不能用!若能用,则吾安敢正眼觑此地哉!”遂命收葬谭尸,礼修为上宾……
王修人生的第三段落,就是从这时开始的。此后他成为了曹操的部将。曹操信任他,仍让他督运军粮,返回乐安。但此时王修的旧友管统恰在乐安守城,而管统是唯一一位尚未投降的袁谭旧将,故曹操令王修,一定将管统的首级带来。这对王修来说自然是两难的抉择,而曹操左右的人也未必不担心王修一去无返。但结果是,王修带着管统又回到了曹操身边。
《三国志·王修传》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曹操攻破邺城时,查抄审配等袁绍旧将的家财皆数以万计,然而攻下南皮,检阅王修的家产,却“谷不满十斛,有书数百卷”,此足见王修之廉洁。曹操为其感动,叹曰:“士不妄有名!”乃礼辟王修为司空椽,行司金中郎将(主管冶铸事的官员),迁魏郡太守。在任期间,其“为治,抑强扶弱,明赏罚,百姓称之”。魏国建立后,王修又担任了魏国的大司农郎中令。
据《魏略》说,在王修任司金中郎将期间,曹操曾给他写过一信,信中称王修“澡身浴德,流声本州,忠能成绩,为世美谈,名实相符,过人甚远”,评价实在是不低;并说“孤以心知君,至深至熟,非徒耳目而已也”,则又显示出他对王修是何等的信任。
事实上王修对曹操的忠贞,也确有可歌可泣的实证。如曹操晚年做了魏王,长住邺城。一个叫严才的叛将,乘其不备,突然偷袭王宫掖门。王修听到警报,惶急中一时召不到车马,只好带领部下徒步赶赴救难。彼时曹操在铜雀台,远远望见宫门外来了一彪人马,虽看不清面目,却能料定:“彼来者必王叔治也!”事后,相国钟繇对王修说:根据旧的条令,一旦京城有变,九卿大臣应各居其府,是不得妄动的。而王修朗朗作答曰:“既食王禄,焉避其难?‘居府’虽旧规,却非‘赴难’之议呢!”毫无疑问,王修的回答一定会博得曹操的赞赏。就在严才之叛平定不久,王修病卒。
在《三国志》中,王修传略与邴原、管宁以及袁涣、国渊、田畴等的传记同为一卷。撰者陈寿于卷末评论:“王修忠贞,足以矫俗”。
新闻推荐
本报讯(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王玉芳通讯员王海南张珊)“从项目的规划指导到大范围调整土地,大盛镇党委、...
安丘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