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鏊子烙单饼 老味道老情怀 清明节习俗吃饼卷鸡蛋,吴焕芹的饼店外排起长队
清明节,在潍坊有一样老食俗保留至今,那就是饼卷鸡蛋。3月29日上午,在潍城区向阳路与陈家油坊街交叉口附近的一家面饼店内,吴焕芹身穿玫红色格子罩衣、咖色套袖,守在老式铁鏊子前,动作娴熟地翻着饼。28年前,吴焕芹从安丘市景芝镇来到潍坊城区做起了擀饼的生意,一直坚持纯手工制作,因其筋道、香软的口感,赢得了不少老街坊的好评。
□文/图潍报全媒体记者张静郭超
◥◥边招呼顾客边擀饼,动作娴熟连贯
3月29日上午10时30分许,在潍城区向阳路与陈家油坊街交叉口附近这家面饼老店前,不少买饼的顾客正坐在马扎上耐心等待。十多平方米大的房间内,吴焕芹坐在一张已经用旧的面板前汆着手里的面剂子,旁边是已经和好的面。吴焕芹边招呼着顾客,手里的活也没有停歇,只见她将一块面剂子擀成巴掌大小,抹上油,撒一点盐,将另一块面剂子盖在上面,撒上面粉,擀成一张薄饼,用木撑子摊到旁边的铁鏊子上,来回翻面,不到两分钟,一张香软的饼便烙成了。
“这擀的是双层油饼,根据顾客的需求来,也能擀三页饼、薄饼、菜饼,清明节前比较忙,来买油饼和薄饼的比较多,空闲的时间再擀菜饼。”吴焕芹说着,右手翻着铁鏊子上的饼,左手抓着下一张饼的面剂子,铁鏊子上的饼还没熟,她又开始制作下一张饼。十分钟左右添一次木柴火,中间无缝衔接,动作娴熟连贯。15张油饼擀完后,吴焕芹将叠好的饼装进袋子里,仔细数好数量便递给了等候的顾客。
吴焕芹往铁鏊子上倒了一些水,把铁鏊子里里外外刷了一遍,又开始忙活下一位顾客的23张薄饼。薄饼是双层饼,中间施面粉。宋女士是这家店的老顾客,看吴焕芹忙不过来,拿着马扎进屋坐在铁鏊子前亲自上阵帮忙翻饼。
◥◥坚持现擀现卖,正宗味道留下老顾客
清明时节,新鲜出炉的饼,把煮熟的鸡蛋均匀摊开在上面,再撒上芝麻盐卷起来,这是潍坊人最喜欢的吃法。吴焕芹坐在铁鏊子前,专注着手里的活,一年四季从未间断。她擀的饼是景芝三页饼的制作方法,饼薄如蝉翼,入口柔软筋道,可将饼揭开单吃,也可以卷在一起吃,鸡蛋的绵柔和芝麻的香气完美结合,让人特别满足。
“给我来20张,还要等多长时间?”“前面还有几个?”……不时有顾客前来咨询,很多顾客听到还要等一两个小时后便遗憾离去,但也有一些顾客为了吃上这口老味道,执意先付钱预定,却都被吴焕芹拒绝了。
“在这里干了这么多年买卖,周围的老街坊如同家人一样照顾着我。我希望大家都能吃上热乎的饼,这样才能吃到它原有的麦香味。再说我一天最多擀八百多张饼,数量有限,如果擀不出来,岂不是砸了自己的招牌,一天挣上个千数块钱咱就挺高兴了。”吴焕芹说,所以不管是提前付钱的,还是口头预订的顾客,她都笑着摆摆手,不急也不恼地回复一句“想吃,排队等”,又继续笑呵呵地迎接下一位顾客。
随着清明节的临近,在店门外排队的顾客渐渐多了起来,有的顾客从早上7时就开始在这里等待。“现在家里都没有这种擀饼的铁鏊子了,还是这样的好吃,有小时候的味道。”“吃了多少年了,数她这里的最正宗,这不马上过清明节了,一张一斤重的饼才3元钱,我来多买上些,给亲戚也送过去一些。”采访中,还有不少从奎文区、高新区赶过来买饼的市民,对吴焕芹的饼赞不绝口。
◥◥起早贪黑28年,擀饼成了生活一部分
今年60岁的吴焕芹老家在安丘市景芝镇,28年前,她和丈夫来到这里从事擀饼的生意,一家四口全指望着这个营生糊口。因为一直坚持纯手工制作,受到不少老顾客的青睐。
为了在城市里站住脚跟,勤劳能干的吴焕芹和丈夫每天起早贪黑,早晨4时许就赶到店里,生火、和面,开门迎客,一直干到晚上10时多。只有春节期间的几天,他们才有喘息的时间,放下手中的活,陪陪老人和孩子。
“冬天的时间相对来说还舒服些,能在铁鏊子前烤火取暖,夏天是最难熬的季节,小小的店面里仿佛一个蒸笼,风扇还不能开到最大,怕把铁鏊子下面的火扇灭。顾客在里面站不了几分钟,就都跑了出去。”吴焕芹说。
吴焕芹有两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没有打算接她这一摊。老伴也渐渐退出来,在家专职带起了孙子,留下吴焕芹一人继续坚守手工擀饼。多年的擀饼岁月,让吴焕芹的手上磨起了厚厚的一层老茧,腰肢也弯曲了许多。
“也想过找个人来帮忙,但又怕没手艺的人影响了饼的口感。”吴焕芹说,擀饼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看到顾客大老远来买她的饼,她非常开心和欣慰,目前她的身体还算硬朗,只要在自己力所能及下的情况下,她会一直擀下去。
新闻推荐
吹哨巡山一腔赤诚洒在万亩山林 崂山风景区32年党龄老党员任春先几十年如一日甘当“林区卫士”
一片片树林是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是城市的宝贵资源。当树林里响起声声哨音,那是护林员急切的提醒。崂山风景区流清游览区管理...
安丘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