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汶 河 重 生 记

济南日报 2019-12-02 11:24 大字

远山隐隐,近水粼粼。

初冬时节,漫步在大汶河济南段两岸,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水面。河上水鸟成群,白鹭优雅地掠过,河岸上芳草萋萋,两岸是平整干净的沥青路面。站在河边,轻风拂面,心旷神怡。

来此一游的人都流连忘返,忍不住赞叹:大汶河何时变得如此美丽动人?

汶河之美,源自实干

大汶河是莱芜人民的母亲河。“汶水西流”是当地著名的八大景观之一。

上世纪80年代,由于受到污染,大汶河成了臭河、死河,人人掩鼻而过。在原莱芜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治理下,大汶河段出境断面水质达标。

河水变清了,但河堤上杂草丛生,沿岸是坑洼土路。作为与城市伴生的一条大河,大汶河的“不修边幅”让市民难以亲近,“看着这样一条穿城而过的大河不断边缘化,真是让人心痛。”家在河边的市民们感到惋惜。

一切从此改变。2017年7月19日,大汶河综合治理及改造提升工程正式开工,一场大汶河治理与提升的“莱芜战役”就此全面打响。

工程坚持高标准规划,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大汶河全流域治理与建设概念性总体规划,组织有关人员到淄博孝妇河湿地公园、安丘市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等地参观学习,进行理念新颖、标准档次高、建设成本低的规划设计。

建设指挥部是一排平房,就在河岸不远处。走进指挥部,每个工作人员都有草帽、安全帽、雨靴雨衣这样的“标配”。建设处技术负责人卞良兴说:“2017年开工不久即入冬,面对天寒地冻,建设处的同志们铆足了劲干,在元旦前完成了28公里的路基铺筑。”

征地护岸、清淤疏浚、绿化造景……在施工两年间,工程建设历经区划调整,济南市城乡水务局领导多方奔走,积极对上汇报争取资金政策扶持,加强监督指导,实现了工作责任无缝对接,全力以赴推进工程。

2.3亿元的工程是怎么干出来的?工程建设处多方筹资,推动工程“一锤接着一锤敲”,没有停工一天。建设处负责人说:“多亏了这些讲信用、有担当的施工队伍,他们把责任摆在利益前面,全力以赴推进工程建设。与此相比,在工地上经历雨雪风霜都不算事。”

工期最繁忙的时候,河两岸有500多人同时施工,100多台大型机械开动,宏大的建设场面让人过目不忘。河道宽了,河岸绿了,大汶河的容颜一天比一天更美。治理工程涉及沿岸20多个村的征地拆迁工作,得到了莱芜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莱芜区城乡水务局积极协调下,工程沿线镇街各村的征地、拆迁及补偿等工作有序进行,没有出现一起村民上访事件,工程顺利推进有了强有力保障。

莱芜水发集团公司党委书记秦昌民说:“大汶河是莱芜人民的母亲河,综合治理工程是造福一方百姓的良心活,我们必须无条件干好。”正是凭着这股实干担当的劲头,大汶河综合治理工程得以如期推进,顺利进入收尾阶段。

汶河之水,滋养两岸

随着大汶河济南段综合治理一期工程进入尾声,市民们发现,大汶河变得壮阔美丽,让人欣喜不已。

在莱芜区方下镇嘶马河村,村里种植大棚多,过去农户经常将藤蔓、根茎等农业垃圾倾倒在河岸上。如今,河岸上是平整的沥青路,婀娜的垂柳,还有漂亮的太阳能路灯,河堤上是厚厚的草甸。

秀美的大汶河,唤起了市民爱河、护河的心愿。“不用教育处罚,现在一个倒垃圾的都没有了。看见河岸这么美,谁也不好意思再干那种事了。”嘶马河村支部书记焦方良感慨,好的生态环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村民。

再走几里路,就是大辛庄村。逢旱年,河水少则井水枯,村民们靠天吃饭,常因争灌溉水而发生纠纷。如今,用拦河坝分段蓄水的大汶河水量充足,河满井满,村里井水平均上升了1.5米,老百姓家家户户都能浇好地,再也没有因浇地发生争执。

青山绿水胜过金山银山,靓丽的大汶河成了村民的“心头爱”。8米宽的护河路由沥青铺就,两边绿柳成荫,绿化苗木将汶河点缀得风姿绰约。上百米宽的水面上,水鸟成群,白鹭低飞。大辛庄村支部书记孟刚说:“以前八月十五看闺女,客人来了在家喝茶;现在都领着客人去看河。”

“汶河真美啊!”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近大汶河,在沿岸跑步、骑行、垂钓、跳广场舞,各得其乐。夜幕降临,沿河路灯将汶河两岸点亮,灯光月光融为一片,人们的欢笑声不时响起,这一切更令大汶河风姿绰约。

汶水奔流,前景无限

拆违建绿、清淤疏浚、植绿造景……这一切都是“里子活儿”,投资大、出力多,见不到多少经济效益。

但万丈高楼平地起,不能光看顶层的风光,更要看它坚实的地基。水利人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执着精神,咬住青山不放松,克服各种不利条件,踏踏实实干事,一锤接着一锤敲,基本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其中,完成防汛道路共39公里,新建改建溢流坝5座、新建改建桥涵5座,河道清淤10公里,运输上百万方土石,栽种绿化苗木上万棵,绿化总面积92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000余盏。

为了将有限资金用到极致,他们每花一笔钱都锱铢必较。工程质量顺利通过台风“检验”。今年“利奇马”台风登陆期间,面对狂风暴雨的“摧残”,大汶河两岸河堤稳固、树木线杆无一倾倒。

正是这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工程,为大汶河济南段两岸的开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底层治理好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了,随之而来的是土地的熟化和升值。“河两岸将成为城区的黄金地段,土地非常具有开发价值。”焕然一新的大汶河已经吸引来了多位有意进行房产、文旅康养等项目投资的客商。

“治好一条河,带活一座城。”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经历了净化水质、生态修复、景观重塑的大汶河,为地方发展全域旅游、医疗康养、生态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开辟出广阔前景。 (本报记者 鹿振林)

新闻推荐

第四届山东金博会圆满落幕

万余名嘉宾和观众参会,多个项目现场签约或达成意向12月1日,第四届山东金融博览会暨金融+实体经济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安丘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