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盐碱地飘出稻花香

潍坊晚报 2019-11-02 09:48 大字

最近一周,寒亭区高里街道袁隆平现代高效数字化海水(盐碱)稻示范园的千亩海水稻正处在丰收时节。作为海水稻项目的负责人,今年32岁的高强几乎天天在地头上守着,查看收割情况,他也凭借这个项目获得了潍坊市助推乡村振兴职业农民创业大赛的一等奖。自从2018年认识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后,他骨子里对土地的情怀被彻底激发了出来,带着“袁隆平海水稻项目”来到寒亭区,挖管道、育种、插秧……看着一粒粒稻种最后变成颗颗饱满的大米,他信心满满。作为盐碱地上的耕种人,高强希望越来越多的盐碱地上能飘出稻花香。

辞职干农业,20多万米灌排管网花了5个月铺设完毕

2011年毕业于潍坊学院的高强,回到老家安丘,成为建筑行业里一名普通的上班族。经过6年的奋斗,他干到了项目经理的职位,可此时的高强却有了辞职的想法。他辞去工作跨行进入到农业领域。辞职的时候其实没想好后面要具体干什么,就是觉着农业领域相对来说,未来发展会比较有前景。2017年,高强一直摸索着在农业领域里具体能干点啥,虽然也进行农产品的销售,但他觉着这都是小打小闹,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得做点有技术含量的事情。

2018年机遇来临,这一年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在青岛启动了“中华拓荒人计划”,高强有幸结识了袁隆平院士,在听了海水稻项目的介绍以及袁隆平对于农业发展的见解之后,高强当即决定要在潍坊种植海水稻。于是他从安丘来到寒亭,在政府的帮助下流转了1000亩土地,准备全部用来种植海水稻。

“海水稻项目是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多年研究的成果,各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高强说,虽然在种植技术上不需要费太大功夫,但在土地及其配套设施方面,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有了土地,高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每块土地的四周挖沟铺管道。从2018年的11月开始,花了5个月的时间,才将20多万米的灌排管网全部铺设好。“因为是盐碱地,我们特别采用了耐腐蚀的PE管。这些管道全部埋在地下,所以在焊接和铺设的时候要特别谨慎,不能有半点马虎,否则日后出现漏水点,检修会特别麻烦。”为保证管道施工的质量,那5个月里,不管天气多冷,他都天天在现场守着。

育苗期间日夜守护,千亩海水稻每块土地埋“芯片”

如果说铺设管道耗费的是高强的体力,那么育苗则是对高强心理素质的一种极大考验。“海水稻的种子是已经培育好了的,但秧苗需要我们自己发出来。那些种子从发芽到长成小秧苗,整个过程都十分娇贵。温度高了、低了,湿度干了、湿了都不行,甚至温度稍微高了一度,都有可能造成秧苗死亡。”育苗需要15至20天的时间,这期间高强日夜都守着这些正在发芽的种子,随时观察各项数据,生怕把这些“小宝贝们”热着或冻着。

“晚上闭上眼休息的时候,脑子里都在想刚测的温度是多少。育苗期间,我每天都在和自己说无数遍‘千万不能出什么闪失’。”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批育苗的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这让高强非常满意。在正式插秧前,还需要对土地进行整平,因为秧苗只有5厘米左右,这要求土地上下差不能超过3厘米,一旦超过,插秧后很容易造成秧苗有的地方被淹,有的地方则水量不够。

“我们土地面积大,要想保证所有土地平整度就需要非常精细化的管理。在日常管理中,也需要借助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等多项高新技术进行配套。”高强介绍说,他们在基地特意建立了数字化监控中心,这1000亩海水稻中,每块土地里都埋有一个“芯片”。这个“芯片”不仅可以监测土壤的酸碱度、温度湿度,也可以监测到秧苗的生长阶段、病虫害发病情况等,这一切在他们的土地数字化平台上显示得一清二楚。

未来计划再种5000亩

10月31日,记者在示范园的收割现场看到,金黄的稻田里收割机正在忙碌着,眼前的水稻穗每一串上都排满密密麻麻的水稻粒。记者随手捏了几个稻米粒,从外观和形状上看,与普通水稻没什么不同。

记者品尝了一下蒸熟的海水稻米饭,香甜的稻香扑鼻而来,吃到嘴里特别有嚼劲儿。虽然是用盐碱地的水进行浇灌,但这些米吃起来并没有咸味,反而香甜软糯。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俗称,是指能在沿海滩涂及内陆盐碱地正常生长的特殊水稻,并不是长在海里,或直接用海水灌溉的水稻,想吃出海腥味是不可能的。海水稻中含有植物蛋白、膳食纤维、多种有益微量元素,品后回甘。”高强告诉记者,目前他的这些海水稻全部是“订单式”农业,收割完成后,将由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全部进行收购,再统一进行深加工,加工之后,每斤价格在18元—60元不等。

“小时候家里种玉米、小麦,基本都是靠天吃饭,我也跟着父母下地干过农活,但那时候主要是被动干。当看着海水稻从一粒种子一点点长大并丰收,我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而且作为新型的职业农民,我们更多的是依靠科技的力量,让农业更加智慧化,也更加高效。”等收完这1000亩海水稻之后,高强希望未来可以再发展5000亩盐碱地,继续扩大海水稻的种植面积,让更多盐碱地发挥最大的作用。

文/图本报记者窦圆娜

新闻推荐

贫穷“石头村”变网红打卡地 安丘市小麦峪村利用独特资源发展旅游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安丘市辉渠镇小麦峪村是望海山深处一抹特殊的亮色,这个明中期就有烟火的百年古村,由于缺乏支柱产业,贫穷落后曾是它...

安丘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