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小豆腐
□崔光乐
在我老家安丘一带,有两种豆腐,一种是大豆腐,一种是小豆腐。对大多数人来说,大豆腐并不陌生,就是用大豆经浸泡磨成豆浆后加工而成。而小豆腐知道的人却不多,它是用菜叶和豆面一起放在锅里煮制而成。
我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那个时候物质极度匮乏,一年到头连白面都很少吃到。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小豆腐、地瓜面窝窝头、煎饼等几乎成为家家户户的主食,尤其是小豆腐更是每家餐桌上的必备品。当时,我家八口人,上有奶奶、父母,下有我们姊妹五个。我们家只有父母和大姐是主要劳力,家里的粮食少,日子过得十分窘迫。
俗话说“瓜菜半年粮”。大人们出力干活,我们小孩子便上山挖野菜。当时,弟弟还小,只有五、六岁的我跟着放学后的二姐、三姐去山上挖野菜,每次都有收获。回家后,母亲就用野菜给我们做小豆腐和蒸菜窝窝吃。虽说当时的日子清苦了些,姐弟几人围坐在一起,却也吃得有滋有味,生活中也充满了无限的快乐。
当春天的野菜都被吃完了,冬天也就没什么新鲜菜吃了,大多用晒干的萝卜叶、辣菜缨子、白菜帮子等来做小豆腐。当时豆面又少,熬出的小豆腐大都是清汤寡水,淡而无味,加之平时油水少,常年吃不上白面,大人一脸菜色,小孩子个个面黄肌瘦。即便如此,当一家人围坐在餐桌上端起一碗小豆腐的时候,仍然吃得满口生津,唇齿留香,一家人更是其乐融融。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家家户户都吃上了白面,此后,小豆腐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转眼到了二十一世纪,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又开始返璞归真,吃腻了大鱼大肉之后,小豆腐重新端上了人们的饭桌,还上了星级饭店的大席。今年端午节,我和妻子回老家探亲,表姐热情邀请我们吃饭。在一家布置优雅的饭店里,有幸吃到了正宗美味的小豆腐。这种小豆腐是用葱花姜丝爆炒而成,香气四溢,味道鲜美。第一次吃这道美食,妻子高兴得像个孩子,她将豆腐卷到白面饼里,边吃边伸出大拇指,直夸“好吃,好吃,真好吃。”看着妻子的吃相,客人们都笑了。
母亲是位素食主义者,什么肉都不喜欢吃。每年春天,尤其喜欢到田野里挖苦菜,回家后将菜择净,用开水烫后剁碎做小豆腐,其味道鲜美无比。我想,母亲也是快八十岁的人了,依然精神矍铄,身体硬朗,这大概与老人常吃野菜有关吧。母亲介绍说,吃苦菜小豆腐,能清热解毒、祛火除湿保健康。
在家小住了两天后,我和妻子该返回了。临走,母亲执意送我们一些野菜和豆面,让我们回家做小豆腐吃。
回家后,妻子依照母亲说的做法,先将野菜和粗豆面放在锅里,再放水浸过野菜,撒点盐搅匀,开始用火慢慢熬。当一碗冒着热气、香气四溢的小豆腐端上餐桌时,我和妻子简直有点迫不及待了。一勺清香的小豆腐入口,果然吃出了家乡的味道,吃出了母亲的味道……
家乡的小豆腐,见证了百姓餐桌上的变化,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新闻推荐
为充分发挥好金融杠杆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体现金融扶贫的精准性、特惠性,潍坊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出台了扶贫信贷政策内...
安丘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