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激活坊子区部分村庄农业发展 品牌农业拓展田野希望
乡村振兴看行动
□本报记者都镇强宋学宝
从5月26日第一个棚上市到6月11日第二个棚卖完,李继龙家两个大棚的西瓜已经全部卖完,“今年西瓜价格稳定,每斤1元到1.2元之间,比去年售价高了0.1元”。
50岁的李继龙是潍坊市坊子区黄旗堡街道柏台村村民,种植大棚西瓜已有19个年头,靠着种瓜供孩子上完了大学,并在城里为孩子置办了楼房。
李继龙两个棚的西瓜卖了近6万元。西瓜卖完了,李继龙并没有闲下来。6月19日一大早,李继龙两口子就钻进大棚里忙活开了,将瓜蔓收拾干净,再将土地翻一遍。看着略显空荡的大棚,李继龙抹掉脸上的汗水说:“多亏了俺村发展大棚西瓜,这日子过得才有奔头。7月份,我们再种一茬葱。”
追溯柏台村的种瓜历史,李继龙告诉记者,村里从1983年开始种露天西瓜,但发展大棚西瓜是在1996年,“那会儿,就在靠近马路的两侧有20多个大棚吧,当时大家伙儿还都不舍得投入,怕没经验投了钱折了。”
村民不敢干,村干部带头干。第一年,柏台村的大棚西瓜就卖了个好价。于是,村民们都有了积极性,自发投资建棚发展大棚西瓜,至今,全村大棚西瓜已有2000余亩。2000年,一直在安丘化肥厂打工的李继龙坐不住了,也回到村里种起了大棚西瓜。刚开始,李继龙也不会种大棚,就看其他村民干啥,他跟着干啥。如今,他已经成了一个老把式。
规模是起来了,但柏台西瓜此前的知名度不高。这几年,黄旗堡街道开始打造“一村一品”农业格局,通过国家级原产地申报、绿色产品认证等途径培育了“逄王一品”有机西红柿、柏台西瓜、半截楼葡萄、张家庄芦笋、于家苗木在内的诸多农业品牌。
“近几年,我们完成了‘十谷啤酒’、‘焦糖山楂’、‘杞王’葡萄、‘逄王一品’西红柿、‘杞都’牛蒡茶5个地域农产品的国家级原产地申报。同时,完成张家庄芦笋、田东芹菜、柏台西瓜、城后黄桃4个农产品的绿色认证材料收集和提报。”黄旗堡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洪海说。
于是,品牌成了质量的“代言人”,也成了市场的“通行证”。记者翻看黄旗堡街道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也不时会通过诸如“吃在黄旗堡,我终于懂得了什么才是生活!”“盼了一年的‘逄王姑娘’来了”等趣味十足的微信文章推介这些农业品牌。
“我们村的大棚西瓜60%的品种是‘甜王’,在‘六一’节前上市,与昌乐西瓜打一个月的时间差。”李继龙告诉记者,由于柏台西瓜已经打出了品牌,今年西瓜上市时,村里的主路上挤满了运输车,销路基本不用愁。
在柏台西瓜上市前的这段时间,黄旗堡街道卖得最火的产品则是“逄王一品”西红柿。“今年的采摘节比前两届都要好,不但游客多,而且产品销售好。前两届也就能采摘60%的西红柿,今年几乎100%的实现采摘销售。”黄旗堡街道逄王一村党支部书记周顺治告诉记者,第三届“逄王一品”有机西红柿采摘节从今年3月6日开幕,一直延续到了5月底。
“逄王一品”有机西红柿火了,原先在外打工的、搞养殖的村民也纷纷回到逄王一村,承包起了西红柿大棚。据周顺治预估,一个占地3亩的大棚今年能实现10万元的收入。老家逄王一村、如今居住在济南的周新华一家前一段时间特地赶回村里,就是为了带着孩子参加第三届西红柿采摘节,“我姐家种植西红柿大棚。原先只是听说我村成了乡村旅游景点,这次回来看看确实火爆。这样搞下去,我们村的田野上更有希望了。”
用周顺治的话来说,逄王一村的模式可复制性强,能够推广。实际上,黄旗堡街道已经行动起来了,开始着力打造西红柿小镇项目。记者了解到,项目占地总面积15000亩,涉及城后、周家庄子、杞东、杞西、杨家街、东门口、逄王一、逄王二、逄王三、逄王四10个村庄,辐射人口15000多人。项目发展定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区规划西红柿产业文化发展区、杞国古城文化旅游区、汶河生态休闲娱乐区三大板块。
“西红柿产业文化发展区的发展定位向精品农业、智慧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发展,形成3000亩西红柿农业科技示范区、石桥子河旅游观光风景区、西红柿产学研文化发展区、休闲服务区、西红柿商贸物流区、西红柿产业加工区‘六区’分布的发展格局,最终实现‘三生三美’的农业发展新业态。”王洪海说,现已建成600亩有机西红柿采摘区,500亩西红柿产学研基地正在建设中。
新闻推荐
本报6月13日讯近日,青岛西海岸新区综合执法局执法三大队收到了安丘广运物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送来的锦旗,对不久前执法队员...
安丘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安丘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